■陳婷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是德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1774年,歌德創(chuàng)作了他的成名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作品中蘊藏著許多很值得探討的話題:小說中滲透出理智與情感的強烈沖突,而這些沖突是什么呢?它們又是從什么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呢?此文便從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以及結(jié)合作家的背景來分析。
維特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從剛到小山村時的異常興奮激動以及對周圍景物的悉心體會,都可以感受得到維特的感性情緒。尤其是在愛情方面,維特內(nèi)心的情感要勝過理智。因此,在他愛上綠蒂后,盡管明知道綠蒂己經(jīng)有了未婚夫,卻還是放任自己的感情,讓自己越陷越深。但這并不是說維特沒有了理智,他也試圖擺脫這種痛苦的三角關(guān)系,強迫自己離開綠蒂并去找了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如果這時社會能給維特提供一個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的話,悲劇可能就不會發(fā)生。但社會上到處充斥著虛榮而庸俗的小市民,等級觀念根深蒂固,人們瞧不起像維特這樣雖有才華卻無地位的人,包括維特的上司公使也是一個拘泥刻板、因循守舊的人。徹底失望的維特重新回到了綠蒂的身邊。但此時的綠蒂已經(jīng)結(jié)婚,他連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都失去了。最終,他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女主人公綠蒂的內(nèi)心深處也不乏理智與情感的沖突。但她是一位理智高于情感的人物。綠蒂其實也愛著維特,他們是那么的意氣相投,在很多方面都能產(chǎn)生共鳴。她非常清楚,如果她和維特生活在一起,精神上肯定要比與阿爾伯特在一起要開心快樂。在理智與情感的沖突中,綠蒂最終選擇了前者。因為她認識到自己作為阿爾伯特的未婚妻,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不允許與維特在一起的。所以,理智占了上風,她選擇了阿爾伯特,她和維特之間的愛情悲劇也因此成為必然。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圍繞著愛情這個人類永恒的話題而展開的。那么真正的愛情究竟是理智占上峰還是情感當主角?感性派認為,真正的愛情是感性的,感性的愛情一旦上升為理性就不純潔了。理性派則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理性的,缺乏理智的愛情只是一種膚淺的動物本能。我們來分析一下維特對綠蒂的愛情中理智與情感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沖突。
作者在書中的開頭部分便描述了綠蒂的外貌,同時還展示了其美麗的心靈,維特的整個靈魂首先停留在她的容貌聲調(diào)和舉止上了。接著,維特發(fā)現(xiàn)綠蒂也喜歡讀書,而且她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情趣與自己非常一致。隨后,他又發(fā)現(xiàn)綠蒂舞姿非常優(yōu)美,鋼琴也彈得非常棒。最后,他更發(fā)現(xiàn)綠蒂不但對自己的弟弟妹妹充滿愛心,而且還像天使一樣去關(guān)懷貧窮的病人和臨終的老人。這一切使維特非常理智地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綠蒂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無缺、最值得他愛的女人。
由此不難看出,維特不但對為什么愛綠蒂清清楚楚,就連處于愛情狀態(tài)下的種種感覺,也寫得明明白白。所以,那種認為愛情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觀點,反映的并不是愛情的本質(zhì)狀態(tài),而只是由于處于愛情狀態(tài)下的人們?nèi)狈Τ浞直磉_的能力才使他們說不清道不明。如果當時維特心中的理智能夠戰(zhàn)勝情感,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結(jié)果,遺憾的是被激情燒毀了理智的維特最終選擇了吞槍自殺。
作家的創(chuàng)作常常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渡倌昃S特的煩惱》直接反映著青年歌德的生活經(jīng)歷,字里行間處處打下了他思想感情的烙印。書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是歌德的親身經(jīng)歷,使維特相思成疾、備受相思之苦的綠蒂及其未婚夫阿爾伯特都可以在歌德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甚至維特與綠蒂的初次見面都是歌德真實生活中的一幕。歌德曾與他們建立親密無間的友誼,如同小說中那樣,盡管他們彼此都表示幾乎無限的信任,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里。同時,他的一位朋友又因為對別人的妻子產(chǎn)生單相思而絕望自殺。這些事成為他1774年構(gòu)思《少年維特的煩惱》的直接起因。與維特不同的是,歌德在這種理智與情感的沖突中,最終選擇了理智。歌德克服了失戀的痛苦和自殺的念頭,把使他痛苦的一切全部傾泄在創(chuàng)作的人物身上。他要通過文字來傾吐自己的痛苦、感受和對使人窒息的社會的憤懣。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歌頌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愛情的追求和對社會壓抑和束縛的反抗。主人公維特與綠蒂作為理智與情感沖突的主角,維特面臨問題時更多的是選擇了情感,而綠蒂卻更傾向于理智。無論何者,它們都是人的自然情感的反映,也是歌德作品中不斷體現(xiàn)的主題。
[1]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Erich Trunz. Benno vonWeise: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In: Johann Wolfgangvon Goethe. Werke. Hamburger Ausgabe in 14 B?nden, Band 6.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98. S. 106, 106,106, 33, 21, 37.
[2]余匡復.德國文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艾克曼著,楊武能譯.歌德談話錄[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