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尚輝 (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2)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在一書中提出:“繪畫有六法,即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逼渲腥?、四、五三法對于寫生來說尤為重要,基本上概括了中國畫寫生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寫生不是簡單去描繪對象的表面現象,而是指畫家對于時代、民族、社會、自然等一切的深邃體察。寫生是畫家心中蘊積成的一種意識,一種精神和凝煉的感情,并借助于筆墨表達出來。
齊白石曾說:“作畫貴寫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為好矣!我絕不畫我沒有見過的東西?!痹诨B畫創(chuàng)作中,要到生活中去寫生,要懂得人情物理,善于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驗生活。我們要把花鳥畫畫出鮮活生動,富有情趣,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前人的經驗上,更重要的是以自然為師,以生活為師。深入生活去觀察,體驗,收集素材,這才是我們畫家必走之路。
藝術的真實來源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美來源于生活的美,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也是同樣如此。只有長期地深入生活,感受自然,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生活氣息而又孕育著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也為群眾喜愛的好作品。
花鳥畫家深入現實自然生活,也必須做深入細致地觀察體驗,走馬觀花、粗枝大葉,不進行分析研究是不行的,寫生之前要對所畫的自然花木進行研究分析。現實生活是千姿萬態(tài)的,當我們多次走進熱帶雨林,通過反復寫生逐漸認識到自己所追求的要表現的一些物象,多不在于形象本身,而是在于通過一種物象表現出畫家當時的精神境界和氣質美。我們從茂密、蔥蘢、繁復中尋找出節(jié)奏、規(guī)律和裝飾趣味的美;去尋找花草、樹木、水石等有機的組合美;去尋找色彩斑斕、艷麗,強烈中的和諧美……對生活應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個花鳥畫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趣美,除了深入自然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社會生活,要到人民群眾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了解人文情懷,努力從思想情感上深刻地把握住新的社會生活本質。
正由于畫家有了新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閱歷,有了對新社會、新自然的感受,而在畫家的筆下,才能使生活中的花、鳥、樹、石等變成畫家們心中的情感體現。
筆墨是藝術語言、形象韻味,包攬無余。藝術性高就是筆墨要求高,構圖色彩好就是藝術的完整性,必須富有代表性、典型性。性格形象,是有生命的,要皆從筆墨的熟練運用出,筆墨要通過技法來表現。一副有筆有墨的畫,能表現客觀物象的內在精神,三筆五筆,而已神完意足;一點一畫,而已韻味無窮。線畫銀鉤能表達物象的力量;氤氤氳氳能表達空間氣氛,明快雄奇的布局,要在筆墨構圖中去探索。風晴雨露的情調,以及個性奔放的品格和天籟自鳴的化境,須從筆墨技法中去尋求。
寫意花鳥畫的用筆要求華潤、松活、靈變、沉著、灑脫、挺拔、剛健、遒勁、渾融、生澀、蒼老等變化多樣,要有活潑的生命力。畫家隨著表現物象的需要而變換技法,通過輕重、深淺、虛實來體現。作品中要有柔中帶剛、一筆三戰(zhàn)、有皴擦,有頓挫、筆斷意連等。
明代陳鶴善于用墨,徐渭在題陳鶴的畫幅中說:“滃然而云,瑩然而雨,泣泣然而露也。”徐文長用云、雨露來描寫陳鶴作畫用墨的高度效果。
清代李復堂有題墨筆牡丹詩說:“空勾卻是連香白,魏紫姚黃淺淡中。開在花最深處,墨濃如漆是深紅?!边@里提出了墨即是色的道理,說明在畫面上運用筆墨、空勾、淡墨、濃墨都代表著各種不同的色彩。
如果要畫好一幅寫意花鳥畫,用筆用墨是關鍵。南齊謝赫在他的“六法論”中初步提出了骨法用筆,而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一文中說:“古之畫,或能夠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行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蛳笪锉卦谟谛嗡?,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边@就說明,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通過對客觀存在的認識,予以慎密地組織、提煉、概括等在畫面上再現自然物象的形神時,必須依賴用筆和用墨。用筆用墨塑造形象、表達神態(tài),從而達到藝術高度的氣韻生動。所以,畫家所追求的藝術真實,并不等于純客觀的自然真實,一定要通過畫家的思想智慧,運用筆墨手段,賦予客觀物象以更集中、更理想、更概括的感人表現。
中國花鳥畫寫生在繼承傳統上又超越傳統,發(fā)展至今早已成為學習中國花鳥畫的必由之路。一代又一代畫家在探索中改良寫生存在的問題,將我們的花鳥畫藝術不斷向前推移。寫生并不等于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必須是來源于寫生的積累。寫生的主要任務在于收集素材,鍛煉我們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分析和表現的能力。熟悉花草、樹木的形象結構特征,為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畫的寫生在于觀察生活,掌握各種物象的結構特征與變化的規(guī)律。而又不受這些規(guī)律的限制,通過豐富的想象,大膽地夸張和取舍,用精簡提煉的筆墨(包括色彩和描繪出瞬間動態(tài))如花卉的風、晴、雨;禽鳥的飛、鳴、宿、食等,對于物象的了解和畫家情感的融入,因此能夠對于事物瞬間的變化,表現在作品中。很自然地描繪出真實、概括、生動、傳神的作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畫家沒有充足時間投身大自然、感悟自然。于是,只有在古人的天地里尋求出路,以為只要將古人的章法,筆墨,語言靈活應用,就能創(chuàng)作出很好的藝術品,但并非如此簡單。而科技的發(fā)展也使一些畫家利用照相技術,在自然生活中采風,并非對自然生活有所真切的感受。就隨便涂抹,照抄古人的筆法,就以為是一幅好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
在師造化的過程中,另一矛盾也急于解決,就是在寫生過程中許多藝術工作者受西方繪畫的影響,寫生中矛盾到底該不該用水墨表現。在寫生過程中,自己能體會到美感,但卻無法或很難將自己的情感移入畫面,這是繪畫的修養(yǎng)不夠全面。另一方面就是受西方寫實繪畫影響過深,現代寫生方法雖然加入了素描的規(guī)律。作為傳統的“筆墨”是不能丟失的,否則,我們的花鳥畫藝術就會因為缺失筆墨意味而無法顯其獨特的內涵。在我們寫生中,經常會因地域的限制而使筆墨語言受到限制,有時會等同于照抄自然或是照抄照片。這些矛盾,都需要我們以一種辯證的眼光來看待。
所以,對于發(fā)展中國花鳥畫藝術來說,我們必須要有繼承,但花鳥畫的寫生作為繼承傳統超越外來文化的藝術重要交匯點,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目的在于深入生活去構筑現代藝術,促進藝術的個性發(fā)展。正因為這樣,我們作為年輕的畫家更應該注重寫生在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
1.郭味蕖 《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技法十六講》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6月.
2.姚舜熙 《花鳥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教程》 福建美術出版社 2009年9月.
3.陳鐵民 《從寫生走向創(chuàng)作/花鳥畫》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年7月.
4.郭怡琮 《中國花鳥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 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