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明 (巢湖學院藝術(shù)學院 安徽巢湖 238000)
中國花鳥畫起源新石器時代。在唐代形成了雛形,于五代時期趨于成熟,而到了兩宋呈現(xiàn)出盛極一時的面貌。而在中國花鳥的發(fā)展史上,有兩個人不得不提,一個是黃筌,還有一位就是徐熙。這兩位不僅創(chuàng)造出兩種風格流派,最主要的是他們對后代的影響。而對于兩人的不同的畫風,后人評價為“黃筌富貴、徐熙野逸”。但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黃筌,四川人。歷仕前、后蜀和宋初。13歲開始學習繪畫,以其卓越的繪畫才能博得當時統(tǒng)治者的厚遇。17歲入宮,任待詔職,直到晚年,從未離開過宮廷。后蜀設(shè)立畫院時,授其為翰林待詔,賜佩紫金魚袋,由其主持畫院工作。后至孟蜀加到內(nèi)供奉朝儀大夫,檢校少府少監(jiān),上柱國,如京副使等職。在畫家的官職中算是最高級別了。他一生出入宮廷,鞍前馬后, 從某種意義上說, 是統(tǒng)治者的御用畫家。
以黃筌為代表的工筆重彩的花鳥畫,這一派其實應(yīng)特別指出的是其用色的特色。黃鑒為主的畫院畫家,其表現(xiàn)風格一直為宮廷的主流,黃筌的畫法是“勾勒填彩,旨趣濃艷”,就是先以線條勾勒輪廓,然后填以濃重的色彩。畫鳥羽毛豐滿,畫花濃麗工致,他其風格特點是用筆工穩(wěn)精細,重在賦色。另外美術(shù)史家認為,黃派在唐以來凹凸花的基礎(chǔ)上,完成了“沒骨花”的畫法?!抖刺烨邃洝芳姓f黃筌的畫“真以粉堆,而不作圈線”。這就是典型“沒骨法”技法。沈括《夢溪筆談》謂:“諸黃(黃筌及二子居寀、居寶)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輕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惫蠢畈?,本是中國畫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方法,但與早于此圖的唐代人物畫與山水畫相比較,此圖勾輪廓的墨線大都非常輕細,似無痕跡,所賦色彩,也明顯區(qū)別于唐畫的濃烈艷麗,而是以淡墨輕色,層層敷染,更重質(zhì)感。這種繪畫風格,注重表達物象的精微、逼真。①
而這種表現(xiàn)手法,格調(diào)正適合當時皇家院體畫,故人也稱為是院體畫派,這種風格到了兩宋得到發(fā)揚光大,特別是微宗皇帝更是熱哀于此道,所以這種流派也被兩宋定為當時的正統(tǒng)派,故而當時稱黃家富貴,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宋人畫冊的工筆花鳥花正此種風格,這種風格就是到現(xiàn)在,也是工筆花鳥畫家的真正取法源流,是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真正納入獨立畫科、種流派的開始,因為黃筌的影響及后世對其的追慕及畫面的效果,故而,后人冠于黃鑒之名,稱其為“富貴”的特色,其實應(yīng)理解為中國工筆畫的源流而定格的。
徐熙, 五代南唐江寧人,出生于世代做官的江南顯族,在后主時期也享有盛名,作品為統(tǒng)治者所看重。然而他志節(jié)高邁,放達不羈,不屑踏入仕途,以高雅自任,終生置身畫院之外,后人稱之為“江南布衣”。
徐熙,自身學養(yǎng)豐原,畫法重筆墨的自身審美特色,求筆與墨的自然流變,以墨豐其境景,只有局部略飾丹青,畫面不求富麗的重彩渲染。求境景格調(diào)的高遠,筆法的靈動,是當時文人士大夫的一種心性所趨,也適合文人雅士的內(nèi)韻所想,所表現(xiàn)的作品氣氛是潔雅,古原,少用色彩的富麗,在加上人們的追求境界的不同,故而后人稱為“野逸畫派”,宋米蒂就曾評曰:“黃筌畫布足收,易??;徐熙畫布可摹?!倍朔N畫派是相對與當時黃筌院體派而言的,也就是說這種流派的畫風有別于當時流行的正統(tǒng)派,而就稱其為“野逸派”。而這種流派實際上正是我國寫意花鳥畫的先河。一直沿襲至今,說其“野”。因為與正統(tǒng)的院體有區(qū)別,說其“逸”,是因為這種風格與文人雅士的心性相符,是為“逸妙”的載體,故而稱之為“野逸”?!耙荨闭?,飄渺,“妙”者,不可言也。
因為在中國唐代以前,中國畫的人物畫為主流,山水花鳥畫來獨獨立成科,到五代以后,文人畫漸漸占據(jù)畫壇的重要位置,文人參與繪事,由于其內(nèi)在人格的取向,那么,所表現(xiàn)的體裁多為花鳥畫,山水畫。到五代中國花鳥畫已成為獨立的畫科。當然,當時朝廷的時尚(皇帝參加繪畫),更助長了這種繪畫風格的振興,固然我們現(xiàn)在看兩宋是中國畫法備大全的時代,但真正繁盛的應(yīng)屬花鳥畫,而又以工筆重彩花鳥畫為盛。
花鳥畫的官方的主流畫派形成的同時,與之相對的官方以外的文人也獨辟蹊徑形成了一種風格迥異的畫派,也就是以徐熙為代表的“野逸派”。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種說法——“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其實在大背景(時代特征上)是中國花鳥畫的兩大派別的形成。(這兩大派別一直沿繼至今),是中國工筆花鳥畫在內(nèi)容與形式成熟的標志。因為以前花鳥,山水畫只是人物畫中的配景,沒有獨立成科,到這種提法一出,即是中國花鳥畫兩大流派表現(xiàn)已明朗了,花鳥畫已是畫家從事繪畫的精專此道的一種事業(yè)了。因而,花鳥畫技法的多樣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也正是中國花鳥畫成熟的一大特征的外在表達而已。
另外,這兩種風格,從宋初形成,一直沿襲至今,雖各代都有名家大匠,但其風格無外乎此兩種風格、或兩者兼而有之、或兩者各有專擅、或工寫皆精,還有,如果籠統(tǒng)地說,是,寫意(野逸),工筆(富貴)的分派,這樣概念太模糊,真正意義上的大寫意花鳥畫,更看明代以后,而明代以前的花鳥畫都是小寫意,這種小寫意得概念如何確定,很難!這是后人說得,是理念,不是定義,故而,理解“黃鑒富貴、徐熙野逸”,應(yīng)為中國畫鳥花畫的主要兩種流派的形成,這樣比較合適或比較科學了,如不硬要說是寫意畫派與工筆畫派的話,是有些牽強了。因為當時流世的畫極少,徐熙的《雪竹園》在上海博物館,這張畫是謝雅柳鑒定的還沒落款,看風格與現(xiàn)代的寫意畫大相徑庭的,如何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些是本人的看法,沒有褒己貶他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