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昆 刁玉鵬
水墨人物畫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粗淺體會,傳統(tǒng)水墨人物畫并不能充分滿足今天人物畫要求,而西洋畫的造型法則是不可能替代中國畫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那么,要使現代水墨人物畫超過古人的造詣而又具有勝任今天人物畫的出色造型能力,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在理論方面,我們缺少探討,總結不夠。許多原則問題,還沒有得到較正確的解決,從而進一步指導實踐。如果我們在思想上沒有正確的指導,那么在現實中就不免會是盲目的。我們今天是在繼承傳統(tǒng)水墨人物畫的基礎上,同時吸取外來藝術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這是我們要堅持的原則??墒?,我們也要看到傳統(tǒng)的一切優(yōu)良技法是否已經消化成為自己的技法,這也是我們在實踐中應該注意和認真研究的問題。要使水墨人物畫向前發(fā)展一大步,必須具有現代的寫實能力,不能停留在古老的造型基礎上。我國繪畫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和美學體系,融合詩、書、畫,印于一爐,在紙或絹上的筆墨技巧,在藝術地表現對象和表現畫家的自我意識方面,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與富有形式美的書法相互融合,更是我國藝術的偉大創(chuàng)舉。它有傳統(tǒng)的藝術凝聚力,有很強的時代跨度和輻射力,是我國各項畫種都要吸收的藝術寶庫,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另一方面,傳統(tǒng)國畫技法不僅籠罩著一層古老而遙遠的面紗,和現代人們存在著一道深深的“代溝”,而且審美情趣單一,技法已定型化,在表現當前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表達現代人的情感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因此,繪畫改革不可能像國家某項制度的改革要在一定范圍里整齊劃一,而是由不同修養(yǎng)、不同見解、不同素質、不同水平的畫家按照自己的見解去創(chuàng)作作品來實現的。我們要求水墨畫要改革或現代化,這只是宏觀上的要求,而在微觀上的要求卻不一定完全一致。某些畫家認為創(chuàng)新之道,還在于挖掘傳統(tǒng)技法,我們就不能斥之為保守,并斷言就不可能出現新穎之作。某些畫家認為應該著重吸收外來藝術手法,我們也不能稱之為民族虛無主義,同樣,也不能斷言此派定會走上死胡同。某些畫家認為此二者應該融合,有些卻認為應該采用其它手法,等等。都同樣有前途的。以上各方面都出過令人矚目的畫家,今天也將會為繁榮新時期的水墨畫藝術做出貢獻。中國畫的內部也在不斷變化,正如人的機體一樣,是處在新老細胞組織不斷生長和死亡的運動之中。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現在不僅沒有危機,而且面臨一片生機的大好形勢。我們不僅欣逢21世紀中華民族歷史上所少有的繁榮鼎盛,而且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隔絕各民族技術的樊籬被拆去了,生產的發(fā)展大大拓寬了人們包括畫家的眼界。中外藝術盡收眼底,左右古今盡為我所用。這是我國繪畫走向生活、走向世界的大好時機。因此,我們只有掌握和運用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技法又善于吸取西畫中有益的因素,真正融會貫通到自己的民族藝術中去,有步驟地創(chuàng)造新技巧,總結科學的藝術造型法則,才能在實踐中為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代水墨人物畫,必須在現實生活基礎上,去發(fā)揚人物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把現代科學知識和畫家的生活感受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現代人物畫的寫實能力:既不同于西洋,也區(qū)別于古人,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它不意味著一般所說的“寫意畫”或“簡筆畫”。我們要求以傳統(tǒng)水墨形式和技法,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準確地、具體地表現出人物的結構關系。對物象的體態(tài)、角度、前后、虛實要深刻理解。對物象的體態(tài)、局部和整體,結構間的主從關系也必須具有科學的分析。然后運用傳統(tǒng)的造型原則,經過周密的思考,做到下筆有方,落筆適當。至于筆墨能生動傳神,亦在于作者首先對形象要有深刻的認識和具體的感受,然后才能進行形象思維,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性的技巧。因此,我們要求今天的水墨人物畫要能夠把握客觀物象復雜的精神特征,結合作者的深刻感受,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最后用生動變化的筆墨,適當地施以明暗渲染,突出某些必要的體面。但絕對不是用中國的紙筆工具仿照西畫素描那樣去畫,而是更有取舍地、自如地表現出來,這才是具有現代寫實能力的水墨畫。隨著水墨畫在色彩上的大膽突破,必然又引起了構圖上大膽創(chuàng)新。中國畫中“留空白”理論的產生,同水墨畫是不可分的。從追求形似、神似到追求象外之象,又一次動搖了謝赫“六法”中應物象形的理論。淡雅的色彩,虛虛實實的構圖,形成一種悠遠、寧靜、祥和的意境,這一切構成了中國畫民族性最獨特之處。因此,水墨畫一產生就經久不衰,而且愈為發(fā)展。
從中國畫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它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前進的。明代王世貞說:“山水大小季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范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闭f明古代中國畫自五代到北宋有了變化,北宋到南宋到元又有了變化。所謂變,也就是有所創(chuàng)新。著名現代畫家張大千先生作品,雖吸收了西方繪畫的長處,但仍保存有中國畫的傳統(tǒng)特點,使我們感到他的作品既不是傳統(tǒng)中國畫的延續(xù),也不是現代西方繪畫的跟隨,而善于吸取外來表現技法來創(chuàng)造發(fā)展中國畫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