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江英
慢性肺心病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常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產(chǎn)生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近年來有關(guān)血液高凝狀態(tài)對肺心病的病程和預后影響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因此我們從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選擇肺心病急性發(fā)作并呼吸衰竭5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療效顯著,,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住院患者56例,均符合1980年全國肺心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肺心病診斷標準[1],以及1979年WHO心功能Ⅲ~Ⅳ級NYHA分類標準[2],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6例。治療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2~77歲,平均(48.5±8.5)歲;原發(fā)病平均病程(18.3±9.2)年;本次急性發(fā)作病程(13.5±4.6)d;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0例,Ⅱ型呼吸衰竭10例;原發(fā)病屬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者28例,其中伴支氣管哮喘8例,支氣管擴張4例,肺結(jié)核2例;并發(fā)Ⅰ度心力衰竭15例,Ⅱ度心力衰竭11例,Ⅲ度心力衰竭4例;電解質(zhì)紊亂者12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8例;年齡42~77歲,平均(48.5±8.5)歲;病程(17.9±8.5)年;本次急性發(fā)作病程(12.5±4.8)d;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4例,Ⅱ型呼吸衰竭12例;原發(fā)病屬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者22例,其中伴支氣管哮喘7例,支氣管擴張2例,肺結(jié)核2例;并發(fā)Ⅰ度心力衰竭14例,Ⅱ度心力衰竭10例,Ⅲ度心力衰竭2例;電解質(zhì)紊亂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解痙,同時適當配伍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營養(yǎng)心肌藥物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丹紅注射液(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支10 ml,相當于生藥20 g)3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兩組的療程均為14 d。
全部病例均于治療前后做血常規(guī),血流變,肝功能,腎功能,血氣分析,心電圖,X線檢查,并詳細記錄患者癥狀,體征及心功能改善情況。同時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4.1 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咳嗽,咳痰,氣喘,紫紺,水腫明顯緩解或消失,肺部啰音減少或消失,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含量基本正常,PaO2上升或PaCO2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流變?nèi)扯雀咔谢虻颓邢陆担?.5 mpa.s心功能提高1~2級。②有效 上述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含量較前下降,PaO2上升或PaCO2下降<10 mm Hg,血流變?nèi)扯雀咔谢虻颓邢陆担?.5 mpa.s,心功能有所改善。③無效上述各項指標均無明顯改善或惡化。
4.2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從中醫(yī)學觀點來看,肺心病急性發(fā)作并呼吸衰竭大多是由于長期慢性阻塞性肺病遷延不愈,引起正氣虛弱,加之外邪入侵而發(fā)病,毒熱亢盛、正邪交爭為主要病機,感染、高熱為其首發(fā)癥狀,中醫(yī)辨證多為毒熱熾盛;進行性呼吸困難為又一突出癥狀,而肺功能急速下降,肺纖維化迅速加重,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中醫(yī)辨證無疑屬于血瘀證范圍,從西醫(yī)學觀點來看,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血液常處于高凝狀態(tài),且常有微血栓形成。據(jù)報道尸檢發(fā)現(xiàn)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死亡者89.98%有肺動脈原位血栓形成[1]。另外缺氧導致紅細胞增多,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隨之增高。其次反復感染,酸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血管內(nèi)皮損傷,膠原纖維暴露,刺激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從而激活凝血反應鏈,均可使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以上因素互為因果最終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進一步加重肺動脈高壓,由此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引起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因此在肺心病治療上除積極有效抗感染,合理養(yǎng)療及改善通氣外,積極疏通微循環(huán)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治療措施,這正是活血化瘀治療的病理基礎[2]。若單純西醫(yī)治療,療效并不理想。在治療上應注意早期截斷,盡早應用涼血活血藥,以防止病情惡化。
丹紅注射液主要由丹參和紅花兩種藥效成分組成,主要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養(yǎng)血安神、消腫定痛、加快血液流速、通過抑制LPA而抑制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抑制NF-kB活性及減少hs-CRP生成,減輕血管壁炎癥的反應,同時有清除氧自由基,對紅細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提高耐缺氧能力。該藥表明具有明顯改善血液流變指標的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氣滯血瘀之胸痛,主要藥效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明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心臟功能,增加腦微循環(huán)血液灌流,改善腦組織的缺血狀態(tài)。研究表明,對肺心病呼吸衰竭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能夠明顯緩解癥狀,改善心肺功能,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從而提高療效,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趙亞玲.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抗凝干預治療效果觀察.中華新醫(yī)學,2006,7(5):471-472.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1980(2):23-24.
[3]戴瑞鴻.內(nèi)科疾病診斷標準.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6:271-272.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1(1):8-17.
[5]張弛,李惠華,劉洪.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臨床療效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4):39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