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生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與自身免疫有關的病因未明的慢性進行性膽汁瘀積性肝病,臨床較少見,在世界各地分布差異較大,尤以北歐及英國北部發(fā)病率最高,非洲最低,在我國尚無統(tǒng)計資料,伴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及臨床醫(yī)生對該病認識的加深,我國對該病的報道也逐漸增多?,F(xiàn)對我院確診的30例PBC患者作一臨床分析,以加深臨床醫(yī)師對該病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皆為2005~2010年本院登記住院患者,均為女性,確診時年齡43~69歲,確診平均年齡58.1歲,發(fā)病到確診時間約10月到11年,平均5.7年。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美國肝病學會(AASLD)PBC的診斷標準。
1.2 臨床表現(xiàn) 癥狀:瘙癢 27例,占 90%,乏21例,占70%,納差21例,占70%,尿黃27例,占90%,黑便3例,占10%;體征:黃疸30例,占100%,腹水15例,占50%,蜘蛛痣18例,占60%,肝性腦病9例,占30%。
1.3 實驗室檢測
1.3.1 常規(guī)實驗室檢測 10例患者均有血清r-GT和ALP的升高,而血清ALT和AST多為輕重度升高,一般不超過上限的5倍,僅有1例ALT/AST為586/956;30例患者有15例總膽紅素不超過正常上限的5倍,其中有8例以腹水就診,1例以肝性腦病、1例以脾大就診;大部分患者血清總膽固醇升高(詳見表1)。
表1 PBC患者的實驗室檢測(±s)
表1 PBC患者的實驗室檢測(±s)
檢查指標 實驗室檢測值 正常參考值總膽紅素6.01±1.95 274.1±329.7 0~17.1直膽紅素 170.2±199.7 0~6.5白蛋白 29.3±6.5 35~60球膽白 40.0±9.9 25~35 ALT 120.0±167.8 0~50 AST 214.1±271.5 0~50 r-GT 211.2±176.3 60~130 ALP 405.4±399.7 70~150總膽固醇
1.3.2 免疫學檢測 ANA陽性18例,陽性率60%,AMA檢查18例,15例陽性,陽性率83%,AMA-M2檢查30例皆為陽性。
1.4 影像學檢查 B超檢查30例皆為肝硬化,其中15例有腹水,其中3例有胸水,22例有脾大。
1.5 治療與轉(zhuǎn)歸 本組病例早期皆給予甘利欣、茵枝黃等一般保肝退黃治療,入我院后有25例給予優(yōu)思氟(進口熊去氧膽酸)治療,其中12例并用激素,11例符合肝硬化child-plug分級c級,9例死亡,2例經(jīng)治療后好轉(zhuǎn)出院,另有19例符合child-plug分級B級,經(jīng)治療后好轉(zhuǎn)出院。
PBC好發(fā)于中年女性,平均年齡50歲左右,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皮膚瘙癢、乏力、納差和黃疸、肝脾腫大,部分患者僅有肝功能異常而無任何癥狀,本病過去視為罕見,主要是因為對其認識不夠,臨床上長期誤診為其他疾病,本組病例從起病到確診最早的為10個月,最遲的為11年,平均長達5.7年,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①本病在我國較少見,臨床醫(yī)師對其缺乏認識,當發(fā)現(xiàn)TBIL、ALT升高時,只考慮常見病,盲目地診斷為病毒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②基礎理論知識薄弱,診斷思路狹窄,缺乏綜合分析,未能全面細致的結(jié)合病史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進行鑒別診斷,如梗阻性黃疸與肝細胞性黃疸的鑒別,各種肝硬化的鑒別。本組有5例長期在外院以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治療。③基層醫(yī)院檢測條件受限,也是造成誤診或漏診的一個方面。
自出現(xiàn)AMA的免熒熒光測定方法及后來的ELISA測定法,因其診斷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90% ~95%,使本病的診斷容易確定而使診斷例數(shù)增加,雖然ALP及GGT增高具有很好的提示診斷的價值,AMA-M2陽性具有確診的價值[1,2],但臨床上如未考慮到此病,不去作這些檢查,就會使患者長期得不到正確診斷乃至治療,有時雖已見到GGT的增高,只以為是慢性肝炎所致,未進行有關膽汁瘀積及AMA的檢查,以致拖延診斷,耽誤治療。一般來講,PBC自然史的演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AMA陽性(或M2),肝功能正常,無癥狀。②AMA陽性(或M2),肝功能異常(特別是ALP),無癥狀。③出現(xiàn)慢性瘀膽的臨床表現(xiàn)。④并發(fā)肝硬化的臨床表現(xiàn);一般來說,從無癥狀到有癥狀,平均約6 m8年,或更長,從有癥狀到死亡,約8 m10年;本組4例死亡患者從發(fā)病到死亡最長的11年,最短的僅僅5年,PBC雖無有效治療,但如能做到臨床早期診斷(發(fā)病4年以內(nèi))則有可能延緩病情發(fā)展,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因此對于肝功能受損、高球膽白血癥,高GGT血癥等要高度懷疑本病,及時檢測AMA-M2可幫助確診,必要時可作肝活檢,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PBC的治療主要為對癥處理,早期發(fā)現(xiàn)可予熊去氧膽酸治療,本組8例患者應用此藥,6例取得良好效果。有人認為本病在某些患者預后較差,而在某些患者預后較好,可能與某些患者的遺傳素質(zhì)有關[3]。
[1]夏德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見: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第10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689-1691.
[2]梁擴寰,李紹白.門靜脈高壓癥.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39-45.
[3]Nakan T,Inoue K,Hirohara J,et al.Long-term prognosi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in Japan and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stage progression in asymptomatic PBC(A-PBC)Hepatol Res,2002,22:25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