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之克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隨著對其認識的加深,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臨床常以抑酸藥和促進胃動力藥等多類藥物聯(lián)用提高治愈率?,F(xiàn)對本院61例確診患者的療效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之間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齡19~69歲,平均(41±4.12)歲?;颊呔鶠槭状伟l(fā)病,病程最短1周,最長4年?;颊呓?jīng)胃鏡檢查見到食管下段炎性改變,臨床能夠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排除胃潰瘍、肝病、消化道惡性腫瘤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及手術史,排除嚴重心臟、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 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燒心、反酸、呃逆等,餐后明顯,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不適、咽痛、咽喉異物感等;胃鏡檢查在食管下段可見到黏膜充血、水腫、淺表性糜爛等炎性改變,嚴重者累及食管全周,伴有食管狹窄。部分患者在距幽門2 cm處鉗取黏膜組織作快速尿激酶試驗和病理嗜銀染色可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具體情況見表1。
1.3 治療方案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①一般治療:注意休息,加強鍛煉,禁食煙酒,減少高脂及辛酸飲食刺激;生活中避免緊張、激動、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避免各種能夠引起腹壓增高的動作,臥床時適當抬高床頭約15~25 cm等。②藥物治療:一般采取抑酸藥/抗酸藥+促進胃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聯(lián)合治療。抑酸藥有奧美拉唑(20 mg,1 次/d)、雷尼替丁(0.15 g/次,2 次/d)、西咪替丁(20 mg/次,1次/d)等,抗酸藥以氫氧化鋁凝膠(10~30 ml/次,3次/d)和氧化鎂(0.3 g/次,3次/d)為代表,促進胃動力藥以多潘立酮(嗎丁啉,10~20 mg/次,3次/d,飯前口服)和西沙必利(5~10 mg/次,3次/d)為主,硫糖鋁(1 g/次,3次/d)作為胃黏膜保護劑于餐后咀嚼吞服。整個療程為8周,療程結束復查胃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2.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自覺癥狀消失,胃鏡下未見反流物,鋇餐或胃鏡檢查食管黏膜炎性改變恢復正常;好轉:自覺癥狀消失或減輕,胃鏡下可見反流物,鋇餐或內鏡檢查食管黏膜病變改善;無效:自覺癥狀未見改善,鋇餐或內鏡檢查食管黏膜病變無改善甚至加重。復發(fā):停藥3個月后又現(xiàn)臨床癥狀,胃鏡檢查確診者為復發(fā)。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2.2 治療效果 根據(jù)療效標準,61例患者痊愈者36例,占總例數(shù)59.02%;復發(fā)者3例,占總例數(shù)4.92%;總有效率83.61%。具體見表2。
表1 6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情況表
表2 6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尤其是酸性胃液和膽汁反流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糜爛等炎性損害引起的食管炎,嚴重者并發(fā)食管潰瘍和狹窄[1]。國際公認的臨床發(fā)病男女比例約2∶1~3∶1,本組資料男性患者遠遠多于女性,也證實了上述觀點。食管-胃連接處的食管下括約肌、膈肌、膈食管韌帶、食管與胃之間的His銳角等生理性抗反流防御機制功能下降,不能抵制胃內容物反流,都能使食管黏膜受到酸性胃液的攻擊發(fā)生糜爛。
反流性食管炎治療方法很多,目前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為控制癥狀、治療炎癥、預防并發(fā)癥、減少復發(fā),治療方法為一般康復治療結合藥物治療,必要者給予手術治療。康復治療主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抵御胃反流,研究發(fā)現(xiàn)不良情緒影響、環(huán)境飲食改變等刺激到內臟神經(jīng)能夠使反流性食管炎癥狀加重[2]。本例通過加強鍛煉減輕體重、避免緊束腰帶、適當減少高脂飲食促進胃排空、避免辛酸食物刺激及緊張焦慮情緒引起消化系統(tǒng)不適等;藥物治療以抑酸及抗酸為主,在分子水平減少胃酸分泌,同時輔以促進胃動力藥和胃黏膜保護劑聯(lián)用,降低反流物對黏膜的損害,迅速緩解癥狀,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癥[3]。近年來Hp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的關系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部分學者認為Hp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存在著負相關,Hp感染能夠刺激促胃液素的分泌,增高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減少胃食管反流,同時Hp還能通過尿激酶分解尿素,產生的氨用以中和反流入食管的胃酸[4]。
總之,隨著醫(yī)療檢查技術的提高和對反流性食管炎認識的加深,發(fā)病率也在慢慢提高。臨床對其的研究是一個長遠的過程,而加強鍛煉、減輕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確是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發(fā)病率的有效措施。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21:221.
[2]王琨,段麗萍,陳洪,等.反流性食管炎與非糜爛性反流病食管酸暴露的特點比較.中華內科雜志,2005,44(1):5-8.
[3]李東琴.反流性食管炎的藥物治療及體會.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8,6(5):445.
[4]陳吉,高美麗,崔宏,等.胃食管反流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研究. 國際消化病雜志,2006,26(5):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