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離及耐藥機制分析

    2011-07-27 13:24:42麥麗文余治健鄧啟文
    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 2011年35期
    關(guān)鍵詞:培南亞胺銅綠

    廉 婕 ,麥麗文 ,余治健 ,鄧啟文 *

    1.廣東醫(yī)學(xué)院附屬南山醫(yī)院中心實驗室,廣東深圳 518052;2.廣東醫(yī)學(xué)院附屬南山醫(yī)院感染科,廣東深圳 518052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引起醫(yī)院感染的最常見條件致病菌之一,對多種抗生素天然或獲得性耐藥,一直是臨床關(guān)注的焦點。亞胺培南等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由于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已成為目前治療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但隨著該類抗生素臨床應(yīng)用的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大量的耐亞胺培南菌株(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加強對IRPA的研究,為臨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深圳地區(qū)IRPA的耐藥情況和耐藥機制,作者收集了廣東醫(yī)學(xué)院附屬南山醫(yī)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臨床標本中分離的IRPA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來源與質(zhì)控菌株 404株銅綠假單胞菌分離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部各科患者的各類臨床標本(包括痰液、尿液、傷口分泌物、膿液、血液等),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連續(xù)分離的多株銅綠假單胞菌以1株計算。金屬酶IMP基因陽性菌株P(guān)A987由廣州醫(yī)學(xué)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卓超教授提供。質(zhì)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購自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1.2 PCR引物設(shè)計 參考文獻[1]設(shè)計MBL基因型IMP、VIM、GIM、SPM以及通道蛋白基因oprD2的擴增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和目的產(chǎn)物長度詳見表1。

    表1 耐藥基因PCR引物序列

    1.2 方法

    1.2.1 細菌培養(yǎng)及分離 臨床送檢的各類標本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分純后的銅綠假單胞菌用小牛血清保存至-80℃冰箱待用。

    1.2.2 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方法 所有菌株均以BD Phoenix10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鑒定到種,必要時采用梅里埃ATBExpression半自動細菌分析儀補充鑒定。藥敏試驗采用BD Phoenix 100革蘭陰性細菌配套藥敏試驗復(fù)合板,包括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維斯、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氨曲南、頭孢唑啉、頭孢吡肟、頭孢噻肟、頭孢他啶、氯霉素、環(huán)丙沙星、慶大霉素、亞胺培南、美洛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四環(huán)素、復(fù)方磺胺、多粘菌素E,共20種抗菌藥物。

    1.2.3 基因擴增 采用煮沸法提取模板DNA,oprD2基因擴增條件為:95℃預(yù)變性 3 min,然后 95℃ 30 s→55℃ 30 s→72℃60 s,循環(huán)35個周期,最后72℃延長5 min;其余基因擴增條件為:95℃預(yù)變性 3 min, 然后 95℃ 60 s→55℃ 60 s→72℃60 s,循環(huán)35個周期,最后 72℃延長5 min。取PCR產(chǎn)物4 μg經(jīng)1%瓊脂糖凝膠電泳,EB染色后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中觀察結(jié)果。

    1.2.4 PCR產(chǎn)物測序 使用DNA凝膠回收純化試劑盒(購自TaKaRa)將PCR產(chǎn)物割膠純化,送至深圳華大基因測序,序列登錄GenBank進行比對分析。

    2 結(jié)果

    2.1 IRPA的分離率

    從404株銅綠假單胞菌中檢出IRPA 100株,分離率為24.75%。其中大多數(shù)分離自痰液標本90株,占90.0%,其次為血液和膿液標本,均為3株,各占3.0%,分離自傷口分泌物和膽汁標本均為2株,各占2.0%。

    2.2 IRPA感染者科室分布

    IRPA感染者主要來自重癥醫(yī)學(xué)科,占31.0%,其次為呼吸內(nèi)科和神經(jīng)內(nèi)科,分別為20.0%和16.0%,具體科室分布情況見表2。

    2.3 IRPA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100株亞胺培南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最低,為27.0%,耐藥率在30.0%~50.0%的有4種抗菌藥物:頭孢他啶、慶大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在50.0%~70.0%的有4種抗菌藥物:氨曲南、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對其余10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70.0%,其中,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藥率為100%。具體耐藥情況見表3。

    表2 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的科室分布情況

    表3 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情況

    2.4 MBL基因及oprD2基因檢測結(jié)果

    100株IRPA中,檢測到IMP基因陽性1株(PA47),陽性率為1.0%,oprD2基因缺失65株(PA47為擴增陽性菌株),陽性率為65.0%,其余耐藥基因(VIM、GIM、SPM)均未檢出。

    2.5 IMP基因測序結(jié)果

    通過對PA47菌株的IMP基因PCR產(chǎn)物進行正向測序,經(jīng)Clustal W程序分析,其核酸序列與GenBank已登陸的blaIMP-9序列(登錄號:AY033653)的同源性為100%,可判定為IMP-9型基因。PA47_blaIMP在GenBank的登錄號為JN107561。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化療、放療、免疫抑制劑及各類侵入性診療項目在臨床的廣泛開展,非發(fā)酵類病原菌引起的醫(yī)院感染逐漸增多,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分離量占首位(45.4%)[2]。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對β-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性高等優(yōu)點,已成為治療IRPA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3]。然而,隨著該類抗生素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yīng)用,銅綠假單胞菌對它的耐藥率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報道,1994~2001年中,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由1994年的8.5%上升到2009 年的 30.5%[4-5]。

    我院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為24.75%(100/404),90.0%的菌株從痰液中分離得到,表明耐亞胺培南的銅綠假單胞菌多引起呼吸道感染,是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首位病因,這和國內(nèi)外諸多相關(guān)報道一致[6-8]。

    在科室分布方面,我院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多來自ICU(31.0%),這可能與患者多為急重癥或昏迷階段,免疫力低、病程和住院時間長、有手術(shù)史以及較頻繁地大量使用廣譜抗菌藥物,造成菌群失調(diào),易繼發(fā)感染銅綠假單胞菌,且長時間在藥物選擇性壓力下,耐藥性菌株成為優(yōu)勢菌群,因此,這些科室分離的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亦多為多重耐藥菌株。

    藥敏實驗結(jié)果顯示(表3),100株IRPA中,對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好(73.0%),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3.0%)、哌拉西林(59.0%)、慶大霉素(58.0%)、頭孢他啶(57.0%),其余藥物的敏感率均<50.0%。100株IRPA對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唑啉、氯霉素全部耐藥。同處廣東地區(qū),我院IRPA對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耐藥率均<53.0%,而姚芬等[7]報道的耐藥率達到95%以上,這可能跟不同醫(yī)院臨床用藥習(xí)慣不同有關(guān)。由此可見,重視和加強細菌耐藥監(jiān)測,優(yōu)先選用低耐藥可能性的抗生素,合理應(yīng)用廣譜抗生素,將有助于避免IRPA引起醫(yī)院感染流行。

    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包括β-內(nèi)酰胺酶的產(chǎn)生、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和主動外排系統(tǒng)的表達。金屬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是一類能夠水解包括碳青酶烯類在內(nèi)的所有β-內(nèi)酰胺類藥物的β-內(nèi)酰胺酶,主要通過基因盒,整合子和轉(zhuǎn)座子的形式傳播。MBL包括四種類型:IMP型金屬酶,已報道的超過19種;VIM型金屬酶,已超過11種;SPM-1型金屬酶和GIM-1型金屬酶。MBL編碼基因多位于整合子上,其中以IMP型和VIM型 最為常見[1]。從實驗結(jié)果看,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耐亞胺培南的銅綠假單胞菌中僅發(fā)現(xiàn)1株產(chǎn)IMP型金屬酶菌株,提示產(chǎn)IMP型金屬酶是抗菌后效應(yīng)(PAE)對IMP耐藥的機制之一。另外,我院檢出的IMP型金屬酶經(jīng)分析為IMP-9型,具有該類型金屬酶的銅綠假單胞菌曾在2000年于廣州地區(qū)三家醫(yī)院爆發(fā)流行[9],需引起我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的高度重視。

    在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抑菌過程中,首先必須穿透銅綠假單胞菌的外膜進入周漿間隙才能起作用,oprD2蛋白是目前所知的PAE外膜中唯一有助于抗生素通過的孔道蛋白,具有配體特異性,能形成亞胺培南的特異結(jié)合位點。一旦oprD2蛋白缺失,PAE對亞胺培南的MIC由1~2 mg/L上升至8~32 mg/L,而對其他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影響并不大,所以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與其他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一般認為,oprD2孔道蛋白的缺失是PAE對亞胺培南耐藥的主要機制[10],本實驗中65%的IRPA未擴增出oprD2基因,表明大多數(shù)菌株存在oprD2基因突變,導(dǎo)致oprD2表達減少或不表達,這可能是我院臨床分離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的主要機制。

    總之,IRPA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耐藥情況非常嚴峻,PAE對亞胺培南耐藥機制復(fù)雜,產(chǎn)酶、孔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以及外排泵出機制三者可單獨或同時存在。應(yīng)加強臨床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監(jiān)控,盡量獲得細菌學(xué)證據(jù),并根據(jù)細菌的體外藥物敏感結(jié)果聯(lián)合選用抗生素。另外,未來這類產(chǎn)酶銅綠假單胞菌可能會引起醫(yī)院感染的暴發(fā)和流行,必須加強耐藥監(jiān)測。

    [1]顏英俊,糜祖煌,劉華,等.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特征及其耐藥機制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xué)雜志,2007,17(6):627-630.

    [2]胡云建.Mohnarin 2006-2007年度報告: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8,33(10):597-601.

    [3]Poirel L,Naas T,Nicolas 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VIM2,a Carbapenem-hydrolyzing metallo-β-lactamase and its plasmid and integron-borne gen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in Franc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0,44(4):891-897.

    [4]王輝,陳民鈞.1994-2001年中國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非發(fā)酵糖細菌的耐藥變遷[J].中華醫(yī)學(xué)雜志,2003,83(5):385-390.

    [5]汪復(fù),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5):325-334.

    [6]Jarvis WR,Martone WJ.Predominant pathogens in hospital infectio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2,29(suppl A):19-24.

    [7]姚芬,王佩芬,彭青,等.汕頭地區(qū)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耐藥分析[J].四川生理科學(xué)雜志,2009,31(1):61.

    [8]徐洪偉,多麗波,張聯(lián)博,等.院內(nèi)感染亞胺培南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5):1137-1138.

    [9]Zhuo C,Wu XF,Su DH.Outbreak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roducing IMP-9-type metallo-β-lactamase in Guangzhou,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08,32:363-371.

    [10]時東彥,魏宏蓮.5年間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監(jiān)測及耐藥機制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xué)雜志,2010,20(12):1654-1656.

    猜你喜歡
    培南亞胺銅綠
    多重耐藥菌株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性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銅綠假單胞菌肺感染
    中成藥(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共代謝基質(zhì)促進銅綠假單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注射用多尼培南體內(nèi)抗菌活性研究
    環(huán)氧樹脂/有機硅改性雙馬來酞亞胺的性能研究
    中國塑料(2015年6期)2015-11-13 03:02:55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在危重癥感染降階梯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Cica-Beta Test試劑盒檢測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的評估
    銅綠假單胞菌金屬酶及整合酶的檢測
    基于β-二亞胺配體的鋁氧硼六元環(huán)化合物和其中間體的合成、表征及其反應(yīng)性研究
    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内黄县| 白玉县| 沂源县| 婺源县| 永靖县| 响水县| 府谷县| 公主岭市| 华坪县| 抚顺市| 象山县| 牙克石市| 邵阳市| 金溪县| 韶关市| 修文县| 嵊泗县| 湖州市| 平原县| 独山县| 韶关市| 吴堡县| 东阳市| 榆树市| 延津县| 霸州市| 太湖县| 萍乡市| 兖州市| 咸阳市| 那坡县| 阿合奇县| 巩义市| 建平县| 曲靖市| 逊克县| 五指山市| 嘉定区| 崇文区| 犍为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