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保承,楊春霞,張 棟,侯傳林
(1.江南大學(xué),江蘇 無錫 214122;2.江蘇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28)
玉米須(ZeamaysL.)為禾本科玉蜀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頭,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xué)成分,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中藥材之一。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玉米須具有顯著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壓、增強免疫、抗癌等功效[1~3]。玉米是我國主要農(nóng)作物之一,2009年總產(chǎn)量突破1.6億t,因此,作為玉米副產(chǎn)物的玉米須,資源巨大。但目前除少量玉米須入藥外,大部分被丟棄[4,5]。
從玉米須中分離鑒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黃酮及其苷類、甾醇、生物堿、多糖類、有機酸、揮發(fā)油、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6~9]。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是具有苯并吡喃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一類天然化合物的總稱,一般都具有4位羰基,且呈現(xiàn)黃色。黃酮類化合物的3-羥基、4-羥基或5-羥基、4-羰基或o-2-酚羥基,可與鋁鹽發(fā)生絡(luò)合反應(yīng),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紅色的絡(luò)合物[10,11]。
目前,國內(nèi)對從玉米須中提取黃酮的研究還較少。作者參照文獻[12],研究了玉米須黃酮的超聲波提取工藝,與傳統(tǒng)的乙醇提取工藝相比,在溶劑成本和提取效率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新鮮玉米須,無錫產(chǎn)白玉米的須。
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752N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BILON-1000D型超聲波反應(yīng)器,上海比朗儀器有限公司;FC204型分析天平,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新鮮玉米須烘干后粉碎過60目篩。稱取5 g玉米須粉末,加入一定量純水,調(diào)溶液pH值至9,50 ℃下超聲波提取30 min,提取液調(diào)pH值至4后靜置過夜,離心分離,去上清液,沉淀加純水重結(jié)晶,得到粗黃酮,稱量,計算粗黃酮得率。
分別考察液料比(mL∶g,下同)、pH值、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chǔ)上,以液料比、pH值、提取溫度、提取時間為考察因素進行正交實驗,正交實驗的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的因素與水平
1.3.1 蘆丁標(biāo)準曲線的繪制
準確稱取10.10 mg蘆丁標(biāo)準品至燒杯中,加水加熱溶解,將溶液轉(zhuǎn)移到100 mL容量瓶中,水浴加熱,直至溶液完全澄清,冷卻后定容至100 mL,搖勻,即得0.101 mg·mL-1蘆丁標(biāo)準溶液。
準確移取5.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蘆丁標(biāo)準溶液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60%乙醇溶液至25 mL,再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1.5 mL,搖勻后靜置5 min;再各加入10%硝酸鋁溶液1.5 mL,搖勻后靜置5 min;再各加入1 mol·L-1氫氧化鈉溶液20 mL,用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后靜置20 min,在510 nm處測定吸光度(A)。以A為縱坐標(biāo)、濃度c(mg·mL-1)為橫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曲線,見圖1。
圖1 蘆丁標(biāo)準曲線
1.3.2 黃酮含量的測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黃酮含量。
2.1.1 液料比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圖2)
圖2 液料比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粗黃酮得率隨著液料比的增大而顯著上升;當(dāng)液料比大于10∶1后,粗黃酮得率升幅減緩。
2.1.2 pH值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圖3)
圖3 pH值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粗黃酮得率在pH值為7~9時顯著上升;當(dāng)pH值大于9時,粗黃酮得率反而下降。
2.1.3 提取溫度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圖4)
由圖4可知,粗黃酮得率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而上升;當(dāng)溫度高于50 ℃時,粗黃酮得率緩慢下降。
2.1.4 提取時間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圖5)
圖5 提取時間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粗黃酮得率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而上升;當(dāng)提取時間超過30 min后,粗黃酮得率升幅緩慢。
表2 正交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各因素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大小依次為:A(液料比)>B(pH值)>D(提取時間)>C(提取溫度),即液料比對粗黃酮得率的影響最大。優(yōu)化的提取條件為A3B1C2D2,即液料比12∶1(mL∶g)、pH值9、提取溫度50 ℃、提取時間30 min。在此條件下,玉米須粗黃酮得率達2.58%。
研究了玉米須黃酮的超聲波提取工藝,優(yōu)化的提取條件為:提取溶劑為水、液料比12∶1(mL∶g)、pH值9、提取溫度50 ℃、提取時間30 min,在此條件下,玉米須粗黃酮得率達到2.58%。
[1] 黃盛治,曹帥,王麗,等.青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工藝研究[J].吉林化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9,26(1):20-22.
[2] 黃曄,龍光錦,姜林華,等.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及鑒別[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6):1008-1009.
[3] 任順成,丁霄霖.玉米須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分離與結(jié)構(gòu)鑒定[J].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7,28(4):34-36.
[4] 匡軒,匡芮,朱海濤,等.玉米須的化學(xué)成分及藥理保健功能[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4):46-48.
[5] 張育光.玉米須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及其應(yīng)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5,5(2):34-35.
[6] 任順成,丁霄霖.玉米須黃酮類測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4,25(3):139-142.
[7] 白建華,趙昀,郭曉霞,等.微波輔助提取玉米須黃酮工藝研究[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10,26(2):71-73.
[8] 張彗恩,徐德平.玉米須黃酮類成分的研究[J].中藥材,2007,30(2):164-166.
[9] 田洪磊,田呈瑞,詹萍.玉米苞葉總黃酮提取工藝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6,(1):24-26.
[10] 蘇東臨,單楊,李高陽.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柑桔皮中總黃酮的含量[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8):124-128.
[11] 張郁松,羅倉學(xué).正交設(shè)計法優(yōu)化沙棘果渣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J].沙棘,2007,20(2):19-21.
[12] 胡愛軍,鄭捷.食品工業(yè)中的超聲提取技術(shù)[J].食品與機械,2004,(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