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全 車 彬 張瑞民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qū)衛(wèi)生技術干部訓練中心學術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7)
推拿干預體能訓練對運動性疲勞的影響
丁原全 車 彬 張瑞民1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qū)衛(wèi)生技術干部訓練中心學術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7)
疲勞;推拿
體能訓練是軍事訓練中常用的一種訓練手段,是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的決定因素之一。但在體能訓練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而影響訓練效果。為了保證體能訓練的效果,快速消除疲勞,2010-04—2010-07,我們采用推拿干預體能訓練運動性疲勞259例,并與未進行推拿干預239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498例均為某部隊2010年新訓練衛(wèi)生兵,均為男性,有6個月的部隊訓練經(jīng)歷,身體健康,隨機分為2組。干預組259例,年齡16~22歲,平均(18.76±1.13)歲;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WBC)(6.12 ±1.38)×109/L,紅細胞計數(shù)(RBC)(4.54 ±0.33)×1012/L,血紅蛋白(Hgb)(150.53 ±18.95)g/L,血小板計數(shù)(PLT)(248.72 ±50.47)×109/L;體質量指數(shù)(BMI)(21.94 ±2.33)。對照組 239例,年齡 15~22歲,平均(18.76±1.13)歲;血常規(guī):WBC(5.87 ± 1.57)× 109/L,RBC(4.59 ± 0.40)× 109/L,Hgb(148.55 ± 8.87)g/L,PLT(249.78 ±50.05)×109/L,BMI(22.13 ±2.38)。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臨床評估不能解決的慢性疲勞,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6個月,且非持續(xù)用力所致,雖經(jīng)充分休息也不能緩解。并伴有以下癥狀4項或以上:①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疼痛;④肌肉痛;⑤無紅腫的關節(jié)疼痛;⑥新近出現(xiàn)的頭痛;⑦睡眠障礙或紊亂;⑧運動后疲勞超過24 h[1]。
1.3 方法 2組均每周進行體能訓練3次,每次90 min,3 km耐力跑為必訓項目,周六、周日休息。干預組每次訓練后進行推拿干預。方法:俯臥位,扌袞法腰部至小腿部1 min;按揉小腿、腘窩、大腿及腰部3 min;點按腎俞、環(huán)跳、殷門、委中、足三里、承山、三陰交、血海、昆侖及太溪穴各30 s,彈撥足太陽膀胱經(jīng)2遍后予放松手法擊、拍30 s。仰臥位,拿揉股四頭肌1 min,放松手法擊、拍30 s。每次15~20 min。對照組不施加任何干預因素。10周后進行3 km耐力跑測試,觀察2組干預前后成績。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
2組干預前后3 km耐力跑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3 km耐力跑成績比較min,±s
表1 2組干預前后3 km耐力跑成績比較min,±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 <0.05
組 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259 14.35 ±1.12 13.33 ±0.79*△對照組 239 14.33 ±1.16 13.49 ±0.86*
由表1可見,2組干預后3 km耐力跑成績均明顯提高(P<0.05)。干預組干預后3 km耐力跑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
運動性疲勞是指機體不能將其功能保持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維持某一預定的運動強度[2]。如果運動性疲勞沒有得到及時的恢復,那么就會使疲勞累積,導致過度疲勞,出現(xiàn)人體肌力下降、肌肉收縮和放松速度減慢,導致肌肉僵硬、腫脹和疼痛等癥狀,從而影響到體能訓練。因此,盡快采取措施消除疲勞,縮短身體恢復時間,可有效地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
運動性疲勞屬中醫(yī)學虛勞范疇,以氣虛為基本病機[3],氣虛日久則陰血虧虛,氣血失常,五臟失調。治以調氣血陰陽為綱,補五臟虛候為目。經(jīng)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靈樞·海論》),遍布全身,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于人體陽位腰背部,“挾脊柱下行至腰”,為六經(jīng)之長,是陽中之陽、陽中之首,可激發(fā)經(jīng)氣,振奮人體陽氣,促進氣血津液運行。同時根據(jù)循經(jīng)取穴和上病下治的原則,分別點按下肢委中、殷門、承山、昆侖可調補全身陽氣,調節(jié)失衡的臟腑功能,達到平衡陰陽、調理臟腑的目的。腎與膀胱相表里,太溪為腎經(jīng)之原穴,點按腎俞、太溪可強腎壯骨[4];環(huán)跳為足太陽與足少陽經(jīng)之會,可疏通經(jīng)絡,調理氣血,通陽助陽[5];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胃腑下合穴,可理脾胃,調營血,補虛損;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交會穴,血海為十二經(jīng)之海,氣血出入的要穴,二穴可調理臟腑,生化氣血,使臟腑、經(jīng)絡、四肢、筋肉都能得到充分營養(yǎng)。按摩腰部至小腿部、小腿、腘窩、大腿及腰部、股四頭肌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肌肉疲勞?,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刺激腎俞、足三里可激發(fā)體內貯備能源并增加運動疲勞大鼠體內糖儲備,保持體內血糖濃度水平,增強機體有氧代謝能力,升高血紅蛋白,提高攜氧能力,并同時提高糖異生各酶活力,提高機體血乳酸清除能力,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謝,減輕和避免疲勞對肌纖維的損傷[6]。彈撥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肌肉代謝,消除或減輕軀體因素對內臟神經(jīng)的影響,調整內臟功能,達到恢復生理平衡的目的[7]。
本研究通過推拿干預體能訓練運動性疲勞,使機體快速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了肌肉力量和運動能力,效果顯著。
[1]Fukuda K,Straus SE,Hickie I,et 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Internation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tudy Group[J].Ann Intern Med,1994,121(12):953-959.
[2]李君芳.針灸抗運動性疲勞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6):189-190.
[3]張艷紅.運動性疲勞的中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J].河北中醫(yī),2010,32(2):298-300.
[4]朱斌.點穴結合經(jīng)絡推拿治療急性腰扭傷[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4):565.
[5]高學全,趙克蕊.環(huán)跳穴淺析[J].天津中醫(yī)藥,2010,27(2):123-124.
[6]于浩.電針腎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運動性疲勞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09,41(5):69-70.
[7]范宏元,羅才貫,曹俊巖,等.循膀胱經(jīng)彈撥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09,32(6):40-42.
R872.7;R244.1 【
A
1002-2619(2011)07-1035-02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六醫(yī)院康復氧療中心,遼寧 大連116000
丁原全(1968—),男,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抗衰老研究。
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