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濤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我國臺灣地區(qū)技專校院和科技大學評估機制研究
王濤濤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臺灣技專校院和科技大學的評估主要根據臺灣地區(qū)人力發(fā)展政策,運用系統分析方法,針對各項職業(yè)技術教育的規(guī)劃與運行,考核評估其得失并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改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其評估機制對內地的高職院校評估具有啟示意義。
臺灣;技專校院;科技大學;評估機制
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職業(yè)技術教育體系涵蓋三級五類學校。三級指:(1)高級職業(yè)學校(簡稱職?;蚋呗殻?;(2)專科學校(簡稱專校);(3)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簡稱技大)。五類是指:(1)高級職業(yè)學校;(2)五年制專科學校;(3)二年制??茖W校;(4)四年制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5)二年制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其中三級的后兩類學校隸屬于臺灣地區(qū)的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體系,合稱為技專校院。截止到2008年底,臺灣地區(qū)共有科技大學38所、技術學院40所、??茖W校15所。
臺灣的技專校院評估起源于1975年“教育部”推動的工業(yè)??茖W校評估,采用分類輪流評估的方式,每3年一次;1993年加入技術學院評估,每4年一次;到2000年,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開始實行合并評估。以下先就技專校院的評估進行說明,再對科技大學評估的發(fā)展與現況進行分析。
法規(guī)依據 ??茖W校評估主要根據《專科學校法》和《??茖W校評估實施辦法》的規(guī)定開展;而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評估則按照《大學法》、《大學評估辦法》和《技專校院實施原則》等相關規(guī)定實施,其中技術學院另外參照《技術學院項目評估原則》的規(guī)定開展項目評估。
開始時間 ??茖W校評估開始于1975年的工業(yè)類專科學校評估;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評估則源于2001年開展的科技大學實地評估,當時并沒有等級結果的評定,到2005年才進行首次科技大學評估,而技術學院則早在2002年即開始了評估工作。
實施周期 臺灣 “教育部”原則上遵循技專校院類別分4年開展綜合評估,第一年為科技大學,第二、第三年為技術學院,第四年則為??茖W校。其中??茖W校評估與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評估均為每4年1輪。
工作程序 專校和技大的評估工作所實行的工作流程相似,主要分為八個步驟:第一步,由“教育部”自行或委托各公私立大學院?;驅W術研究機構、團體開展評估工作;第二步,“教育部”與受委托學校、機構、團體為開展技專校院訪視(視察)評估,分別成立評估或訪視(視察)委員會,其委員由“教育部”部長與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第三步,由“教育部”制定評估或訪視(視察)計劃,其內容包括評估訪視(視察)類別、內容、基準、方式、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通過評估或訪視(視察)委員會審查后公告;第四步,受委托的學校、機構、團體辦理評估或訪視(視察)時,應依照前一條所定內容擬訂評估或訪視(視察)計劃,經評估或訪視(視察)委員會審查后,報“教育部”審核后公告;第五步,各校應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及方式填報基本數據及各項自評表冊,開展自我評估或訪視(視察);第六步,評估訪視(視察)委員應到接受評估學校執(zhí)行實地評估或訪視(視察),并須參照自我評估或訪視(視察)結果撰寫報告,向評估或訪視(視察)委員會提出評估結論及建議;第七步,評估或訪視(視察)委員會按照規(guī)定商討出評估或訪視(視察)結果后,于3個月內提交評估或訪視(視察)報告至“教育部”;第八步,“教育部”按照程序公告并通知評估或訪視(視察)結果。
評估類型 專校和技大評估分為綜合評估、追蹤評估及項目評估三種類型:(1)綜合評估。綜合評估分為行政類評估與專業(yè)類評估。其中,行政類評估涵蓋了整體校務、教務、學務、總務、圖書、信息、人事、會計等事務的評估;專業(yè)類評估則涵蓋了教育理念與目標、師資、課程、教學、圖儀設備、行政管理、辦學成效等方面的評估。(2)追蹤評估。凡評估在三等以下的接受評估學校的系所,1年后需接受咨詢指導訪視(視察),2年后需進行追蹤評估。(3)項目評估。項目評估是針對綜合評估中的單項評估項目或由“教育部”指定的評估項目開展的評估工作。
評估等級 專校和技大評估分為四種等級,其結果將作為“教育部”后續(xù)經費獎補助及其他決策參考的依據,四個等級標準是:一等(評估成績80分以上);二等(評估成績70~79分);三等(評估成績60~69分);四等(評估成績未達60分)。
受評學校數 2008年共有8所??茖W校接受了評估;2005~2008年的科技大學評估按照年度順序,分別有17、5、7、3所學校接受了評估;2006~2008年的技術學院評估按照年度順序,分別有14、20、6所學校接受了評估。
臺灣地區(qū)科技大學的評估自2000年開始,每4年一輪,到2008年共實施了8年。于1999年頒布、2001年5月修訂的《技專校院評估實施原則》是臺灣地區(qū)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評估發(fā)展的里程碑。從2001年開始,臺灣地區(qū)科技大學評估工作的受評學校包括改名升格超過兩年以上的共11所科技大學。評估時間一般是當年5月~12月底,執(zhí)行的過程可分為評估表冊的修訂、評估委員的選聘、評估資料的填報與統計及實地訪視(視察)評估四個階段。最近一輪科技大學評估的內容分為行政與專業(yè)兩類,目的在于幫助提高各校教育質量,并研擬前瞻性的學校發(fā)展策略,所以并沒有采用評比等級制度,主要以提供學校改進建議為主。
臺灣“教育部”于2005年9月頒布了《技專校院評估訪視實施原則》,并廢止了之前的《技專校院評估實施原則》,定期開展技專校院的評估訪視(視察)工作,了解各校的教育質量與辦學成績,作為指導、獎勵及核準學校申請案的參考。評估項目分為行政類及專業(yè)類兩大部分,評估委員由產、官、學各界代表組成。在評估成績的公布上,若獲評四等,將立即停止招生,獲評三等將扣減獎補助款,并須接受后續(xù)評估,若連續(xù)兩次均評為三等,必須退場。
對于2005~2008年間所實施的科技大學評估,筆者擬主要按照《技專校院評估訪視實施原則》,從評估機構與評估對象、評估目的、評估工作流程、評估類型與內容、評估項目與權重、評估重點、評估委員、評估結果的公布與運用、學校申訴處理及展望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評估機構與評估對象 臺灣地區(qū)科技大學評估工作主要由官方主導,由技術及職業(yè)教育司(簡稱“技職司”)進行統籌規(guī)劃管理,由社團法人臺灣評估協會和“國立”云林科技大學共同參與評估工作的推動與評估表冊的定義,進行2005~2008年間科技大學的評估工作。臺灣評估協會的理事與監(jiān)事主要由知名學術界人士組成,致力于發(fā)展與推廣評估知識及技術,作為“教育部”、受評學校、評估委員、計劃顧問團隊、評估表冊修訂小組間的溝通橋梁,扮演協調的服務性角色,提供技職司評估業(yè)務的支持服務、受評科技大學的評估服務、評估委員會的行政服務。評估相關機構的關系如圖1所示,其中,由技職司提出臺灣評估協會評估業(yè)務的指導決策,由受評科技大學提供詳細的表冊數據,評估委員會則提供評估的相關信息,協助評估業(yè)務順利開展。計劃顧問團隊與評估表冊修訂小組則負責提供臺灣評估協會評估的相關咨詢與支持服務。評估對象是臺灣地區(qū)改名升格已滿兩年的科技大學。
圖1 評估相關機構關系圖
評估目的 評估目的具體而言主要有五點:一是提升職業(yè)技術教育質量,強化科技大學競爭力;二是協助各校自我定位,確立發(fā)展方向;三是鼓勵各校及其系所發(fā)展特色;四是協助各校建立整體校務及其各院、系、所之自我改進機制;五是評估結果將作為總量控制、經費獎補助核定等的重要參考。
評估工作流程 本次科技大學評估的開展時間是2005~2008年,而每一年度的評估作業(yè)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前置規(guī)劃工作、評估后續(xù)工作及實地評估工作。
1.前置規(guī)劃工作??萍即髮W評估的項目與指標是由技職司直接委托“國立”云林科技大學評估工作小組進行研究制定。其后針對該年度受評的學校辦理學校說明會,說明評估計劃的內容、時程與實地訪評的日期。然后學校進行評估表冊資料的填寫,臺灣評估協會也選聘專業(yè)人士組成評估委員會。這個階段的工作主要有四項:(1)確定評估項目與指標;(2)召開學校說明會;(3)學校填寫評估表冊;(4)成立評估委員會。
2.實地評估工作。在進行實地訪評工作前,臺灣評估協會先行舉辦評估委員的說明會,希望可以使評估標準具備一致性與客觀性,也可以讓評估委員通過分組討論達成共識。其后進行各校師生與行政人員的問卷調查,其結果主要作為評估委員進行實地訪評及訪談的參考數據,最后進行實地的訪評工作。這個階段的工作主要有三項:(1)舉辦評估委員說明會;(2)進行各校學生、教師及行政人員問卷調查;(3)實地訪評。
3.評估后續(xù)工作。在評估結束后,臺灣評估協會進行評估報告的整理匯總,并發(fā)函至各受評學校。如果評估報告有事實不符或違反程序等情況,學??梢园凑丈暝V方法向臺灣評估協會提出書面申請,臺灣評估協會也會按照申訴原則進行查證,并將申訴結果函復原申訴科技大學。另外,臺灣評估協會也會分別到各校召開學校座談會,目的在于聽取受評學校對本次評估的相關建議。最后確認各校評估等級無誤,即公開評估報告。這個階段的工作主要有五項:(1)整理匯總評估報告并發(fā)函至各校;(2)受理學校申訴;(3)召開學校座談會;(4)處理申訴意見;(5)確認各校評分等級及評估報告。
在評估日程安排方面,每校評估時間均為兩天,第一天進行專業(yè)類系所的評估,第二天進行行政及專業(yè)學院的評估。如果有的學校有夜間進修部,那就需要在夜間進行評估。
評估類型與內容 臺灣地區(qū)科技大學評估的周期以每校每4年開展一次評估為原則,在類型方面可分為綜合評估與追蹤評估,其中綜合評估還包括行政類評估及專業(yè)類評估。行政類評估主要就學校的綜合校務、教務行政、學務行政及行政支持四個層面進行評估;專業(yè)類評估分學院與系所進行評估。追蹤評估則是針對評估成績在三等以下的學校,在評估公告滿2年后,參照原評估類別及內容所開展的后續(xù)評估工作,目的在于檢查未達標學校的改善情形。
實地訪評 實地訪評的時間為兩天,第一天進行專業(yè)類評估,第二天進行行政類評估。評估委員利用各校校務基本數據庫,并實地到校參與評估,通過參觀教學及實驗場所,全面了解學校辦學概況,主要工作如下:(1)參觀教學活動與設施。系所部分以評估委員當日指定的教學活動為主;行政類部分參觀行程可由學校事先安排,但訪評當日需征求評估委員同意,此外也可按照委員當日的建議開展工作。(2)教師、學生、行政人員訪談。都是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學校在實地訪評當日準備單獨空間,以便評估委員進行訪談。(3)數據核查與確認。就評估資料、實地訪評與訪談所得信息,針對疑點內容與評估學校進行溝通。(4)撰寫評估報告。以條列文字敘述方式呈現評估報告的內容,在各評估項目中都需填寫優(yōu)點與特色以及建議事項。另外,日間部、進修部應分別撰寫評估報告。
評估項目與權重 “教育部”委托“國立”云林科技大學研究制定評估的項目與權重,經“教育部”技專校院評估指導委員會通過后實施。評估工作小組衡量行政類與專業(yè)類的發(fā)展要點,制定出兼具質性與量化的資料,以下分別說明行政類評估與專業(yè)類評估的項目與權重分配。
1.行政類評估。學校可以按照個別獨立中心的性質,自行歸入行政類四組之一;至于體育室、軍訓室則歸入學務行政組受評,具體評估項目如表1所示。
2.專業(yè)類評估。在專業(yè)類系所評估部分還有這樣的規(guī)定:新成立的系所(即評估當年8月以后成立)須接受訪視(視察),但不評定等級。而成立未滿2年的系所,則由學校自行選擇接受訪視(視察)或者評估。至于系所合一情況都歸為同一受評單位接受評估。學院所屬獨立的博士班或碩士班,則按照其性質歸入各系所接受評估。在專業(yè)類評估方面,評分原則有兩項方案,可讓學校自主選擇采取學院導向還是系所導向進行評估成績的計算。方案一為學院評估成績占總成績的25%,系所評估成績占總成績的75%;方案二為學院評估成績占總成績的40%,系所評估成績占總成績的60%。這是本次科技大學評估有別于其他類評估的地方,具體評估項目如表2所示。
綜上所述,科技大學評估項目與指標主要分為兩類,其一為“量化”導向,即學校必須填寫基本數據表與統計分析表,表格中數字主要由技專校院校務基本數據庫系統中每年3月和10月學校所填寫資料摘錄匯總整理得到。其二則為 “質性”導向,即學校行政單位及系所需依據自評表中評估項目的內容進行文字性的現狀描述。
評估委員的選聘 評估委員是由產、官、學界委員共同組成,按照行政類與專業(yè)類評估分別選聘,選聘的原則與人數要求如下。
表1 行政類評估項目一覽表
表2 專業(yè)類評估項目一覽表
1.評估委員選聘原則。(1)共同原則。所有評估委員都需要具備教學與實踐經驗,并且同意簽署《應聘同意書》,出席評估委員說明會及全程參與各校實地訪評工作,此外也須符合評估委員的回避原則。(2)回避原則。全體評估委員3年內不得在受評學校進行專任或兼任授課,也不得與受評學校有校企等合作或其他服務關系;此外,與受評學校有競爭關系的,或當年擔任受評學校自我評估委員的都不得擔任評估委員。(3)行政類委員選聘原則。曾任或現任大專校院校長,曾任或現任大專校院副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及研發(fā)長,對高等教育行政具有研究或實踐經驗的資深教授,對科技大學事務熟悉的產業(yè)界代表,這四類人員都可受聘為評估委員。(4)專業(yè)類委員選聘原則。符合行政類委員資格的該專業(yè)類組教授,曾任或現任大專校院院長或系所主管的教授,該專業(yè)類組資深或有學術成就的教授,對該專業(yè)類組熟悉的產業(yè)界代表,這四類人員都可受聘為評估委員。
2.評估委員人數。(1)日間部。專業(yè)類每個學院、系所,每組4人;行政類分為四組(綜合校務組、教務行政組、學務行政組、行政支持組),每組4人,共計16人。(2)進修部。專業(yè)類系所,每組2人;行政類由教務行政組擔任召集工作,每組2人,共計6人。(3)支援委員。根據實地訪評需要,由召集委員兼任或另聘1~2位委員擔任。此外,為保障受評學校權益,確保評估工作的公正客觀,每一個受評單位最多可提出3名回避委員名單,但需填寫回避原因,這樣才可以接受申請。
評估結果的公布與運用 科技大學評估結果的公布渠道主要是媒體與網絡,媒體部分的形式是召開記者發(fā)布會,網絡部分則利用科技大學與專科學校評估信息網進行公布。而在評估結果運用上,主要按照受評科技大學所獲得的等級,作為招生名額的總量監(jiān)控、經費獎補助款項與學雜費核算標準的參考依據。
1.總量控制。獲得一等的學??稍黾诱猩笜?,二等不得增加,三等或四等者則須減招或停招。
2.獎補助款。可分為兩項,首先,在私立院??冃酮勚糠?,其金額中有20%根據評估成績進行獎助,符合標準的予以獎助,未達標準的則不予獎助。以學校最近一次接受評估(含后續(xù)及項目評估)成績(含行政類、進修“夜間部”2項成績)等級計算配分,成績一等者,每院所系科組以5分計算;成績二等者,每院所系科組以2分計算;成績三等者(含)以下不給分;新設校及未評估的院所系科組數則以2分計算。最后按上述說明計算總分,除以該校系所數加一,將各校平均分數排序核配經費。其次,在計劃型獎助部分,以最近一次評估公告結果為主,受評系科(組)的評估成績須有一半以上為一等才可以申請。
3.學雜費核算。學校于最近一次評估行政類日間部、夜間部評估成績都是一等,并且專業(yè)類評估的受評系、所、學位課程評估成績均達一等,可以自主擬訂學雜費。若院、系、所、學位課程經專業(yè)類評估,結果是未通過、第三等或第四等的,則必須下調該學院或該系、所、學位課程所屬學院的學雜費收費標準,并需要逐年下調,直到改善為止。
學校申訴處理 在評估結束后,臺灣評估協會將匯總整理所得的評估報告并函送至各受評學校。受評學校如果發(fā)現評估報告有與事實不符或違反程序的情況,可按照申訴方法以書面方式向臺灣評估協會提出申訴。臺灣評估協會在收到受評學校的申訴后,會按照申訴原則進行查證,并將申訴處理結果函復原申訴學校,而在申訴處理的程序中,臺灣評估協會需要請受評學校提出書面的補充說明。
評估的展望 臺灣地區(qū)科技大學評估工作的持續(xù)開展,已從初期的行政督導模式發(fā)展到目前的具備引導良性辦學競爭功能的模式。科技大學評估工作已于2008年完成4年一輪的評估,而評估的發(fā)展規(guī)劃需要與時俱進。因此,臺灣“教育部”便召集技專校院評估專家學者與開展單位,舉行了“技專校院評估機制工作小組”的首次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一是“教育部”考慮到技專校院的教育功能定位及適用標準的一致性,在評估標準方面仍準備維持現行技專校院評估結果等級制;二是評估機制工作小組就評估機制的指標、特色、自我改進機制、委員專業(yè)等層面進行后續(xù)的思考與設計,目的在于尋求教育政策與學校自主間的平衡點,以利于科技大學整體質量的提升;三是科技大學比照大學評估方法架構,擬另增列職業(yè)技術體系特色與需求等內容,采用另外制定方法的形式,建立職業(yè)技術體系評估法制與典范。
[1]臺灣評鑒協會(2008)評鑒報告[EB/OL].http://www.twaea. org.tw/report.html.
[2]寇健玲.我國科技大學評鑒制度與現況[J].政府審計季刊,2009,29(2):23-38.
[3]臺灣“教育部”.技專校院評鑒機制[J].高教技職簡訊,2008,(23).
[4]臺灣“教育部”.技專校院評鑒機制工作小組重要決議[J].高教技職簡訊,2008,(21).
[5]楊朝祥.促進高等技職教育發(fā)展之評鑒策略[J].評鑒雙月刊,2007,(8):36-39.
G719
A
1672-5727(2011)12-0173-03
王濤濤(1978—),男,安徽蚌埠人,在讀博士研究生,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及教育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