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廣超 李朝暉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封閉式的住院治療模式下很多時候?qū)ι畹倪m應能力下降明顯,此時不僅需要一定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還需要其他的非藥物康復措施來幫助他們進行社會功能的康復訓練。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采取非藥物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1-2]。農(nóng)娛治療作為非藥物康復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擬探討其在提高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方面的效果。
1.1 對象 為在我院經(jīng)過藥物治療后,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 <30分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 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總病程> 5年;③排除嚴重軀體疾病、精神活性物質(zhì)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fā)育遲滯、人格障礙和神經(jīng)癥,以及有沖動行為、傷人、自傷、毀物者。在干預期間,因家庭及個人原因辦理出院導致脫落者2例,共完成80例。其中 ,男 38例 ,女 42例;年 齡 (47.31± 6.88)歲 ;受教育時間 (9.13± 2.93)年 ;住院次數(shù) (7.09± 3.63)次 ;病程 (19.20± 3.58)年。
1.2 方法 干預組的患者除每天接受維持劑量的藥物治療外,還要接受農(nóng)業(yè)治療和體娛治療,對照組患者則接受單純的藥物治療。農(nóng)業(yè)治療安排如下:每周 5次,每天上午 1~ 2h,主要課程包括種植、養(yǎng)殖兩大類。其中,種植是進行蔬菜和花卉的栽培、日間管理和學習相關知識;養(yǎng)殖是進行家禽、家畜的飼養(yǎng)。體娛治療:每周7次,每天下午 1~ 2h,內(nèi)容包括籃球、網(wǎng)球、羽毛球、乒乓球、臺球的訓練以及象棋、圍棋、跳棋的對弈。觀察期限為6個月。
1.3 評定方法 干預效果采用健康狀況問卷(SF-36)量表進行評估,評定過程由 4位經(jīng)過量表評定統(tǒng)一培訓的主治醫(yī)師實施,量表評定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Kappa≥0.8)。分別在農(nóng)娛治療開始時、3,6月后進行 SF-36量表評定。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i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SF-36各量表的分值采取配對t檢驗。
從表1可以看出,經(jīng)過 3個月系統(tǒng)而持續(xù)的農(nóng)娛治療,患者的 SF-36量表評分中 ,PF、RP、 GH、V T、 SF、 RE、 M H的分值均有較明顯的提高,其差異存在顯著性;其中 RP、GH、V T、SF、RB、M H因子分增高尤為明顯 (P<0.01),顯示農(nóng)娛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從而明顯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表1 農(nóng)娛治療前后 SF-36及其各因子評分比較(±s)
表1 農(nóng)娛治療前后 SF-36及其各因子評分比較(±s)
注:P1值為干預前和干預 3月后比較;P2值為干預前和干預 6月后比較
評定量表 干預前評分 干預3月評分 t P1 干預 6月評分 t P2生理機能 (PF) 74.2± 15.1 79.9± 12.3 2.3 0.034 78.2± 11.3 2.1 0.038生理職能 (RP) 44.4± 12.3 52.6± 10.2 3.5 0.006 50.5± 11.3 2.9 0.036軀體疼痛 (BP) 72.5± 15.4 74.8± 13.9 0.8 0.436 72.9± 12.8 0.6 0.494一般健康狀況(GH) 51.9± 15.5 63.2±13.5 7.2 0.003 58.5± 14.5 5.9 0.005精力 (V T) 60.1± 12.2 71.9± 10.2 6.5 0.004 64.9± 13.3 1.8 0.041社會功能 (SF) 55.6± 18.7 79.5± 10.5 8.5 0.001 68.5± 12.5 6.7 0.004情感職能 (RB) 61.8± 14.9 72.4± 11.4 6.9 0.004 70.5± 12.6 5.7 0.005精神健 (M H) 60.4± 12.8 73.5± 13.5 6.3 0.004 68.8± 12.6 5.8 0.005
同時可以看出,經(jīng)過6個月的農(nóng)娛治療后,患者的 SF-36各項評分較治療3個月時均有所下降。但與干預前相比,SF-36各項因子的評分仍有所提高,各項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 其中 ,RP、 GH、 SF、 M H、 RB五項因子與干預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P<0.01)。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因病程遷延,加上長期住院生活與外界接觸也較少,常常造成社會功能減退、生活質(zhì)量下降。近年來,隨著精神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在全國的一些??漆t(yī)院和社區(qū)中心相繼開展了以工娛、農(nóng)娛等康復治療方式為主的綜合康復訓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精神病人的預后,也提高了精神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3]。
農(nóng)娛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的康復訓練,對提高患者的社會生活技能,促進康復,減少復發(fā)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均有較大的意義[4],同時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特質(zhì)焦慮也有較好的效果[5]。但對于很多精神衰退者,通過農(nóng)娛治療也不能促進其社會功能的恢復,這提示精神科工作者和患者家屬,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需要盡早治療,以延緩患者的衰退[6]。本研究中,給予 3個月的農(nóng)娛治療后,患者在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這不僅提示農(nóng)娛治療,在提高了患者對事物興趣的同時,可以避免意志活動的減退;也提示農(nóng)娛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在農(nóng)娛治療的實施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延長,一些患者對農(nóng)娛治療的興趣有所下降。當天氣轉(zhuǎn)冷,或農(nóng)娛治療的內(nèi)容沒有進一步更新時,患者的動力也會下降。雖然在醫(yī)護人員及康復治療師的鼓勵下,很多患者仍能堅持在戶外進行體育活動;在干預期,有些年齡偏大的患者仍會出現(xiàn)偶爾的中斷和訓練時間的減少。在本研究進行到6個月時,患者的 SF-36各項因子評分較 3個月時有所下降,可能與此有關。在 SF-36的各項因子評分中 ,RP、GH、SF、M H、RB下降不明顯,與未干預時相比,仍有著顯著性差異。提示農(nóng)娛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減緩情感方面的受損以及保持生理上的健康等可能有著較為持續(xù)的作用。
但 SF-36各項評分隨著時間延長而有所下降的趨勢,仍為我們在未來進一步的干預敲響了警鐘。隨著疾病本身的進一步發(fā)展,患者學習能力和智能、情感等方面的減退必然會給農(nóng)娛康復治療的多樣性和持續(xù)性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而農(nóng)娛治療的長期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1]徐文煒,張紫娟,李達,等.社會技能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7,40(3):192-192
[2]秦霞,劉順發(fā),潘天偉,等.工娛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康復的作用[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8,1:41-42
[3]沈漁村.精神病學 [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85-786
[4]翁永振,向應強,陳學詩,等.精神分裂癥院內(nèi)康復措施及其療效的一年隨訪 [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2,35(1):32-35
[5]周朝當,吳云,白巧云.園藝種植康復活動在減輕精神分裂癥特質(zhì)焦慮中的作用[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3,29(2):109-109[6]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yī)學 [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28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