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鵬
南竹北移的經(jīng)典之作竹洞天,讓美麗的南國毛竹林風光在北方大放異彩,實屬罕見。
39年前,南竹北移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日照街道將帥溝村首創(chuàng)成功。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將帥溝人獨具慧眼,精心培育,創(chuàng)意打造竹文化主題公園,使這個曾經(jīng)沉寂的村莊一躍發(fā)展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游人如織,絡繹不絕,竹韻怡情,歡歌笑語,眾口盛贊:北國江南,別有洞天。從此,將帥溝有了竹洞天的雅稱。
日照是一座矗立在魯東南黃海之濱的美麗港城。這片神奇的土地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其名源于魏國編年體史書《紀年》,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這里是太公姜子牙、圣公項橐、《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的故鄉(xiāng)。相傳,堯王軍隊曾屯兵于古城西付疃河東畔之溝壑,故而得名將帥溝。新莽末年,這里發(fā)生了著名的呂母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農(nóng)民起義領袖仰天怒吼,揭竿而起,點燃了反抗黑暗統(tǒng)治的火種,令腐朽淫威的王莽新朝搖搖欲墜。遙遠古老的村莊,從風云變幻的歷史深處一路默默走來……
1972年春天,將帥溝人率先從浙江省德清縣移植22棵毛竹回來落地生根,成為南竹北落的處女林。智者心血,勞者汗水。南竹持續(xù)繁衍,面積不斷擴大,歷經(jīng)卅余載,終于形成了北方第一南竹園林,現(xiàn)有毛竹200多畝,淡竹400多畝,水域400多畝,總面積1000多畝,綠化面積達到80%以上。昔日河畔的沼澤灘涂草地,如今成為竹林茂密、百鳥棲息的樂園,被亞太旅游聯(lián)合會評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和國家、省市“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 、“AAA級旅游景區(qū)”、“山東省最具成長力景區(qū)”。
在北緯35°04′~36°04′的典型北方地理氣候條件下培育出茂盛的南國風情毛竹園林,堪稱奇跡。北方難以植活的南國毛竹之所以鐘情于斯并吐筍成林參天,得益于將帥溝這片古老富庶、底蘊豐厚、氤氳適度的風水寶地,得益于一代代將帥溝人對竹的癡愛和撫育乳嬰般的呵護。正如鄭板橋的《竹石圖》題詩所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洞天譽滿天下,榮膺北方第一竹桂冠。這里蜿蜒十余公里的竹林帶,既是一個天然生態(tài)氧吧,又是一條集賞竹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旅游風景線,凸顯淡泊秀麗的江北南國風情,為游客提供賞竹、詠竹的最佳去處。園區(qū)內(nèi)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鋼竹、金鑲玉竹等100多個竹子品種競相生長,叢密連蔭。原生毛竹林、竹文化園、民族文化園、休憩園、水上娛樂園、大森林藝術館及農(nóng)家樂生態(tài)園等7個功能游覽區(qū)域各顯異彩,聲情并茂,構成了品茶賞竹、休閑娛樂的旅游文化主題。竹蔭庇護,竹屋碑亭鑲嵌叢中,步隨景移目不暇接,曲徑通幽蜿蜒入勝,纏綿悱惻風情萬種,怎不令游客陡增詩情畫意?竹尖拂云擎日,竹竿挺拔秀麗,竹葉瀟灑飄逸,竹形千姿百態(tài),竹色四季常青,彰顯竹之高風亮節(jié)、傲骨虛心、外柔內(nèi)剛、中通外直、寧折不彎、劍膽琴心之獨特韻致品行,寓涵華夏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品德之精華。在每年春筍競放的季節(jié),竹洞天風景區(qū)隆重舉行中國(日照)北方竹文化旅游節(jié),旨在弘揚愛祖國、愛山東、愛日照、愛竹文化之精神,為游客送歡樂,送團圓,送純情,送健康,送平安。在北方竹文化旅游節(jié)上,景區(qū)與游客一起探討人類健康生活對竹產(chǎn)品的需求,創(chuàng)新推出竹筍、竹炭、竹醋、竹鹽、竹纖維等系列竹產(chǎn)品,為游客奉獻一道道豐盛的旅游大餐。
東有金沙灘,西有竹洞天。在黃金海岸日照,作為人文風景花園里的一朵奇葩,竹洞天為山海天融為一體的特色旅游風光添加了多樣性,已成為黃海之濱旅游風景鏈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亮點。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將帥溝成長了竹洞天,竹洞天熱火了將帥溝。坊間有詩曰:南竹北移春筍嬌,八方賓至歡歌笑。放眼碧空竹洞天,新村巨變換新貌。竹洞天旅游產(chǎn)業(yè)收益給將帥溝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帶來實惠和提升,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村居公共環(huán)境。如今的將帥溝,柏油馬路縱穿橫,別墅高樓排成行,呈現(xiàn)一派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繁榮氣象。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觀盡綠色的海洋,別有波光倩影的佳趣。攢勃而出的春筍,像生機盎然的嬰兒;婀娜多姿的新翠,如柔情似水的少女;清秀挺拔的蒼竹,似虛懷若谷的長者。修長的毛竹枝繁葉茂,豐姿千呈:或互抱成叢,綠柱天墜;或相依相扶,翠接云端;或縱橫交錯,猶入迷宮。竹葉青純鑒忠貞,竹枝漫舞起婆娑;于無聲處聽竹濤,奇思遐想夢青瑤。
歷代文人墨客都為竹子盤根不錯節(jié)、修篁挺錚骨、聳拔云靄間、虛懷仍如初的氣質風格所傾慕,所折服。蘇軾在《于潛僧綠筠軒》詩中感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風吹碧波,竹浪輕吟,寵辱蕩然,余味在心。竹結良緣,滌勵情操,滋善潤德,神清氣華。放下所有,離開喧囂,品味百竹,沐浴清風,聆聽鳥鳴,詩歌詠頌,何嘗不是心靈的一種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