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 朱正海
(貴州省習水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 貴州習水 564600)
失眠又稱不寐,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與眩暈、心悸、頭痛、健忘同時出現(xiàn),多見于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貧血、肝炎、更年期綜合征、腦動脈硬化癥等精神疾病患者,特別是頑固性失眠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很大的損害,筆者采用歸脾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失眠,療效滿意,現(xiàn)將治療報告總結如下。
選取筆者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頑固性失眠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在25~74歲之間,平均(43.3±4.5)歲,病程在7個月~10年之間,平均(4.5±1.1)年;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在23~76歲之間,平均(41.2±3.6)歲,病程在6個月~9年之間,平均(4.3±1.2)年。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舒樂安定,每天在睡前口服2mg,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調(diào)整服藥劑量,治療組采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基本組方:白術15g、炙黃芪12g、龍眼肉10g、酸棗仁30g、木香6g、生龍骨20g、當歸9g、茯神20g、磁石30g、遠志10g、生姜5g、大棗3枚,心血不足者加熟地30g、阿膠10g、白芍12g,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5g、梔子10g,口干者加石斛10g、玉竹10g,水煎服,每日1劑,療程均為1個月,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根據(jù)1993年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指導原則》,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者在6h以上,睡眠深沉,睡醒后精力充沛;有效: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睡眠明顯好轉(zhuǎn),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無效:患者的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加重。
本組資料以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的療效比較(表1)
表1 2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3%,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7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53.33%,治療組患者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失眠是指睡眠的維持或者始發(fā)發(fā)生障礙,睡眠質(zhì)量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明顯影響患者白天的活動。長期失眠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日趨加快,競爭劇烈,人們在受到不愉快的情緒干擾,如郁悶、緊張、焦慮等增加。失眠屬于中醫(yī)的“不寐”范疇,勞心過度、心神失養(yǎng)或吐瀉、飲食等傷脾胃,導致脾胃失和,食少納呆,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致使心腦神志不寧出現(xiàn)不寐,無邪而不寐者以營血不足為主,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颊唛L期服用安眠藥物后,睡眠狀況不能得到改善,可發(fā)展為頑固性失眠,西藥治療頑固性失眠以抗焦慮和鎮(zhèn)靜催眠來維持,停藥后則復發(fā)甚至加重,長期服藥后患者會出現(xiàn)頭痛、腸胃不適、惡心等副作用。中藥治療可以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縮短治療的周期,筆者應用歸脾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失眠,療效滿意,歸脾湯具有益氣補血、健脾安神的作用。在本方中黃芪、白術、炙甘草補脾益氣生血,使氣旺而血生,當歸、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茯神、酸棗仁、遠志能安神寧心、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健脾藥物合用,具恢復中焦運化之功效,同時可以防大量益氣補血藥物滋膩礙胃,使補而不滯,磁石、龍骨具有安神鎮(zhèn)靜之功效,大棗、生姜調(diào)和脾胃,以資化源,全方共用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歸脾湯治療頑固性失眠,療效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l8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期)[S].1993:l86~187.
[3]郭建新,于俊麗,孔德榮.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焦慮癥40例口[J].河南中醫(yī),2007,17(6):354.
[4]劉愛玲.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失眠68例療效觀察[J].國醫(yī)論壇,2009,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