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銘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重慶400700)
筆者近年應用中藥清咽喉項圈治療急性咽喉疾病患者316例,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316例均為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門診患者,男性212例,女性 104例;年齡18~65歲,平均 歲;病程 1~5d。 參照《中醫(yī)耳鼻喉科學》[1]相關診斷標準,急性咽炎156例,急性喉炎102例,急性扁桃體炎58例。
1.2 治療方法 采用清咽喉項圈治療,藥用硼砂10g,青黛10g,馬勃 5g,冰片 3g,薄荷腦 2g,姜黃 5g,乳香 5g,黃連 10g,生大黃10g,芒硝3g;打粉過120目篩,以醫(yī)用棉紗布縫成12cm×5cm的方袋,固定于棉質項圈內,確保藥袋置于頸部喉結及其上方部位,囑患者帶在頸上勿取,每5日換藥1次,一般治療1周,同時根據(jù)患者癥狀體征酌情予解藥或抗生素。
1.3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耳鼻喉科學》[1]擬訂。急性咽炎:痊愈為用藥3d以內癥狀減輕,5d以內癥狀及體征消失;顯效為用藥5d以內癥狀減輕,大部分體征消失;有效為用藥5d以內癥狀減輕,部分體征消失;無效為用藥1周以內不能使癥狀及體征消失。急性扁桃體炎:痊愈為治療7d以內癥狀及體征消失,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顯效為治療7d以內主要癥狀、體征改善;有效為治療7d以內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無效o未達到有效標準,或病情惡化者。急性喉炎:痊愈為7d以內聲音恢復正常,喉部檢查正常;顯效為7d以內主要癥狀、體征改善;有效為7d以內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無效為7d以內未達到有效標準,或病情惡化。
2.1 各病種臨床療效 見表1。結果示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體炎總有效率分別達95.51%,92.16%和91.14%,療效滿意。
表1 各病種臨床療效 (n)
2.2 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的變化 見表2。結果提示患者的癥狀、體征治療后改善明顯。
咽喉上連口腔,下通肺胃,是呼吸之門戶、脈循行之要沖,與肺胃、脾、腎、肝的關系尤為密切。急性咽喉疾?。ê肀裕┎C歷代醫(yī)家多從火、熱、風、痰立論者居多。因氣候驟變,起居不慎,冷熱失調,肺衛(wèi)不固,風熱邪毒外襲,自口鼻直犯咽喉,以致熱灼津液,氣血阻滯,壅結咽喉,故咽喉紅腫疼痛,有異物感。正如徐春圃所謂“喉痹之病,屬痰、屬火、屬風之者而已”,若因失治、誤治而致邪傳臟腑,肺胃熱壅成毒,則病情加重,致局部灼熱,干燥,甚則腫痛加重而影響吞咽,肺胃有熱,灼津傷陰而口渴喜飲,煉液為痰則咯痰黃稠。此外,本證亦可因風寒外襲,營衛(wèi)失和,邪郁化熱,壅結咽喉,以及五志過極,飲食失宜,蘊熱化火,循經(jīng)上蒸,蒸灼咽喉而致。內經(jīng)對喉痹有多處論述,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痹者,閉塞不通也。根據(jù)中醫(yī)學“內病外治”之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咽止痛為法,使芳香開竅、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直接接觸皮膚,到達病灶區(qū)域以治療咽喉病。組方中硼砂甘咸而涼,入肺、胃經(jīng),長于清熱解毒、清肺化痰,為解毒消腫、治療咽喉口齒腫痛之要藥,《日華子本草》謂其“清痰止嗽,破微結喉痹”;冰片辛苦微寒,功能清熱,開竅止痛,具有抗菌、抗炎、止痛、抗病毒作用,《本草經(jīng)疏》謂其“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薄荷腦辛涼,善于清利咽喉、散熱止痛。薄荷腦為芳香藥,可用于皮膚或黏膜產(chǎn)生清涼感或減輕不適及疼痛,其滲透作用強于樟腦,《本草綱目》謂其“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疬,瘡疥,風瘙癮疹”,《本草備要》謂其“清散風熱,清利頭目,頭風頭能,失音痰嗽,眼耳咽喉口齒諸病,皮膚癮疹,瘰疬瘡疥”。姜黃辛苦而溫,長于活血消腫之痛?!缎滦薇静荨氛J為其可“除風熱,消癰腫”。乳香辛苦而溫,功能活血止痛消腫;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黃苦寒,功能清熱解毒,引熱下行,以清其里;芒硝咸寒,清熱瀉下,軟堅散結;青黛咸寒,功能清熱解毒利咽。
表2 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變化情況 (n)
清咽喉項圈具有局部長時間高濃度用藥,吸收迅速,療效顯著,方便使用,是治療咽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1]王士貞.中醫(yī)耳鼻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