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芬芝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ICU,河南 商丘 476100)
機械通氣是搶救和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尤其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更是最常用的搶救治療方法之一。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機械通氣(MV)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為9%~70%[1]。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們對70例行機械通氣的患者進行分析,對引起VAP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17~80歲;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制定的《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診斷為VAP 26例,占37.1%。原發(fā)基礎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腦血管疾病4例,腦部創(chuàng)傷2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例,肺栓塞1例,肺癌2例,心肺復蘇術后3例,惡性腫瘤1例,其他疾病1例。
機械通氣48小時以上,具備以下2項以上表現(xiàn),即可診斷為VAP。①發(fā)熱,體溫≥38℃,或較基礎體溫升高1℃。②外周血白細胞>10.0×109/L或<4.0×109/L。③膿性呼吸道分泌物涂片見白細胞>25個/LP,鱗狀上皮細胞<10個/LP,培養(yǎng)出潛在的呼吸道病原菌。④胸片示肺部出現(xiàn)新的或進展性浸潤病灶。
采用無菌吸痰管從人工氣道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置于無菌容器內,送細菌培養(yǎng)。連續(xù)2次培養(yǎng)出的優(yōu)勢菌株被確定為病原菌,采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進行細菌鑒定。
70例機械通氣患者中有26例發(fā)生VAP,占37.1%。26例VAP患者平均機械通氣時間為(6.01±1.95)d,未發(fā)生VAP的患者平均機械通氣時間為(3.11±1.07)d,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共檢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0株,占66.1%;革蘭陽性菌29株,占27.4%;真菌7株,占6.6%。菌株分布見表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經(jīng)插管或者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上機后>48h內所發(fā)生的肺炎,是危重患者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中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也是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最常見的因素。國外有人報道[3]發(fā)病率約在22.8%,而病死率在27%,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危險因素增加3~10倍[4]。機械通氣的患者一旦發(fā)生VAP,病死率明顯升高,住院時間明顯延長,住院費用明顯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應采取相應的處理及正確的預防來防止或減少VAP的發(fā)病率。
表1 病原菌菌株分布情況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產(chǎn)生原因很多,這與ICU患者自身的情況有關,大多數(shù)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而氣管插管破壞了氣道防御屏障。使氣道定植細菌增加??谇环置谖锛拔竷热菸锓盗魅霘夤?。吸痰對氣道反復刺激及對上皮的損傷等因素易致VAP出現(xiàn):呼吸機、濕化瓶等消毒不徹底都易導致病原菌的生長:另外長時間機械通氣,有可能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使肺部易受致病菌的感染,進一步加重肺部損傷。Georage[5]報道,每天VAP的發(fā)生率與機械通氣時間之比為20.5∶1000。因此,為減少VAP的發(fā)生率,要注意以下防治措施:①手術前后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尤其呼吸機接頭、管道及濕化用的蒸餾水及濕化瓶每天更要消毒更換,室內空氣紫外線消毒,2次/天,每次1h。②抗生素的使用要合理。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僅僅延遲了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時間,卻使耐藥菌株所致的二重感染率上升。因此,臨床上應盡量避免濫用抗生素。若臨床上有肺部出現(xiàn)音或原有音增多等體征時,應盡早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以便早期診斷并根據(jù)藥敏選擇強有力的抗生素。③病原菌:VAP病原菌的來源主要來自患者的自身菌群,有報道G-桿菌占80%,G+球菌占20%,以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6]。對VAP患者通過支氣管鏡經(jīng)保護性毛刷采集下呼吸道標本,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占首位,真菌在VAP中占有一定比例[7]。因此,要做好胃黏膜的保護以減少胃內定植菌群,并要重視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情況的鑒定,并根據(jù)藥敏結果正確使用抗生素。④人工氣道的管理:人工氣道的管理應嚴格無菌操作,呼吸機濕化罐、霧化器氣體溫度保持在32~35℃,保持適當?shù)臍饽覂葔海?~2小時檢查1次小氣囊膨脹度,必要時補充1~2mL氣體。
[1]Bauer TI,Ferrer RA,San J,et a1.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cidence,risk factors,andmicrobiology[J].Semin Respir Infect,2000,15(4):272-279.
[2]余蘭,程向群,石玉玲.老年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與防治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0):1115-1116.
[3]Sadar N,Dezfulian C,Collard HR,et a1.Clin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asse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2005,33(10):2184-2198.
[4]Chastre J,Fagon JY.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7):867-903.
[5]Georage DL,Fak PS,Wunderink RG,et a1.Epidemiology of 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 based on protected bronchoscopie sampling[J].Am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8(6):1839.
[6]何惠英,李青.探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9):1l10.
[7]陳薅,陳維進.機械通氣相關肺炎危險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