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春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病內(nèi)科2療區(qū),吉林長春 130021
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癥狀性失眠,不同于原發(fā)性失眠,與抑郁癥之間存在密切、復雜的關系,常導致失眠遷延不愈[1],其有獨特的病理演變機制、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和臨床特點[2]。臨床中藥治療失眠無西藥停藥后的反跳現(xiàn)象,且遠期療效較好。筆者運用丹梔逍遙散治療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臨床療效明顯,現(xiàn)報道如下。
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門診80例符合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62歲,平均(44.25±7.67)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5.50±2.27)年;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60歲,平均(43.60±8.25)歲,病程6個月~8.5年,平均(5.80±2.4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診斷標準,病程持續(xù)在1個月以上。且符合中醫(yī)辨證肝郁化火證:失眠,煩躁易怒,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大便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
①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發(fā)熱、咳嗽、手術等,以及外界環(huán)境干擾因素引起者;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本藥物過敏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排除其他失眠類型:如睡眠衛(wèi)生習慣不良,焦慮障礙相關性失眠等。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①有失眠的典型癥狀:入睡困難,時常覺醒,睡而不穩(wěn)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②有反復發(fā)作史;③患者常伴有高興不起來、心情壓抑、沮喪、孤獨、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對工作無熱情和信心、對未來悲觀失望和自我評價過低等。
治療組:丹皮 15 g,梔子 10 g,柴胡 15 g,當歸 10 g,白芍10 g,白術 10 g,茯苓 10 g,炙甘草 10 g,煨生姜、薄荷適量共為散,早晚分服,2次/d;對照組:解郁安神顆粒(吉林省百姓堂藥業(yè)有限公司,Z22025744)5 g口服,2次/d,4周為1療程。
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較前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相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以抑郁心境和缺乏動力為突出表現(xiàn),患者常主訴高興不起來、心情壓抑、沮喪、孤獨、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對工作無熱情和信心、對未來悲觀失望和自我評價過低等。目前,隨著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帶來的文化變化,充滿競爭氛圍,各種欲念肆虐,工作壓力加重,加上生活方式改變,不寐患者頗多,我國最近統(tǒng)計顯示,失眠的發(fā)病率高達40%以上。失眠的發(fā)病與肝的功能失調最為密切[4],從肝論治不寐理論可見《素問·宣明五氣篇》中就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靈樞·本神》中:“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類經(jīng)·臟象類》中如此解釋:“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皆是也”。唐容川《血證論·臥寐》篇有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寐則魂反于肝。若陽浮于外,魂不入肝,則不寐,其證并不煩躁,清睡而不得寐,宜斂其陽魂,使入于肝”?!端貑枴ご虩嵴摗罚骸案螣嵴摺肿阍?,不得安臥?!备螢閯偱K,主升主動,內(nèi)寄相火,大怒傷肝,肝郁氣滯,郁而化火,或嗜酒過度,肝熱熾盛,沖擾神魂,則不寐,煩躁易怒,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大便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
丹梔逍遙散中牡丹皮瀉血中伏火;梔子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活血化瘀,白術、茯苓健脾化痰除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煨生姜溫胃和中,以培其本;薄荷少許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熱。丹梔逍遙散可提高抑郁癥患者5-HT、BDNF水平,改善單胺遞質的失衡,促進大腦神經(jīng)元再生,亦可降低CORT、IL-6水平,減輕HPA軸的激活狀態(tài),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5],表明丹梔逍遙散可調整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免疫、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能明顯縮短懸尾及強迫游泳實驗中小鼠的不動時間,而對其自主活動無顯著影響,表明其有較好的抗抑郁作用,且無中樞興奮性作用[6]。本研究表明,丹梔逍遙散及解郁安神顆粒均無西藥停藥后的反跳現(xiàn)象,丹梔逍遙散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1]趙麗麗,趙紅英,何麗萍.綜合醫(yī)院失眠癥患者的負性情緒調查[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11):1011.
[2]張根明,宋琪,張章.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的臨床特點及中醫(yī)癥候分布情況初步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5(1):12-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186-188.
[4]戴珍 .從肝論治失眠癥經(jīng)驗 [J].河北中醫(yī),2010,32(9):1344-1345.
[5]李玉娟,羅和春.丹桅逍遙散對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免疫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3):197-199.
[6]吳麗麗,徐志偉,嚴燦,等.逍遙散和丹梔逍遙散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研究,2003,16(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