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敏
李建敏,男,1964年12月17日生于黃河入海口。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首屆自學考試畢業(yè)生。16歲在《飛碟探索》的影響下,致力于不明現(xiàn)象的探索。當過戰(zhàn)士、教師、記者、作家。分別在利津縣文化局、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東營記者站、人民日報華東分社、人民網(wǎng)工作,并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大眾日報》等報刊發(fā)稿多篇,愿做《飛碟探索》雜志的忠實的讀者和朋友。
一直記得1981年5月的一個晚上,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一個直徑30余厘米的黃色UFO拖著3米多長的橘黃色光帶,在我們山東省利津縣第三中學上空無聲飛過,飛行時間大約5分鐘。當時,我們全班連同正在晚自習輔導我們語文的黃全祿老師一起驚奇地大聲喊:“飛碟,飛碟!”那個晚上,我們250余名師生沸騰了,在議論著關于飛碟、百慕大的種種傳奇……
正是那天晚上,在我們高十二級一班畢業(yè)班,開始傳看一本雜志——《飛碟探索》。那年我16歲,在《飛碟探索》展出的種種神奇的飛碟事件中,我開始在高考前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拼命寫一篇自認為與飛碟有關的科幻小說《百慕大三角與UFO》。那篇小說在班內傳閱良久,一直在20余年后一次同學的聚會中,還有同學問起那篇小說主人公的結局和關于飛碟的種種疑問。
可以說,正是那個飛碟的光臨,那本《飛碟探索》雜志把我?guī)У搅嗣利惖耐挵愕氖澜缋?,開始了至今30余年的寫作歷程和對文學之夢的無止境的追求。
當時,我曾想要把那次飛碟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并開始關注各種UFO目擊報告。這年10月我應征入伍,領到第一個月7元錢的津貼,便請假到部隊駐地去買《飛碟探索》,但是沒有買到。后來,指導員把一張《解放軍報》給我看,我當時看到了《滄州空軍飛行員目擊飛碟的報告》。再后來,正是《飛碟探索》全面書寫了“滄州UFO事件”的神奇經(jīng)歷。
為了一個遙遠的飛碟與文學之夢,那時我開始自學中國第一批自學函授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并在5年后取得了本專業(yè)的國家自學考試委員會頒發(fā)的首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飘厴I(yè)證書。
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xiāng),我當了一名民辦代課教師,并在課堂上開始與我的學生討論關于飛碟的種種故事,主動到街上買來《飛碟探索》雜志與學生一起分享飛碟帶來的快樂。4年之后,我因為寫作成績突出被作為東營市文學成績突出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人員調到利津縣文化局,并在縣委專題會上以一家酒廠的招工名額轉為城鎮(zhèn)戶口,開始專職寫作。當時我的150余元的工資除了吃飯外,就是訂閱《飛碟探索》雜志和部分文學雜志,并用心開始研究各種飛碟目擊報告,然后把這些素材融到我的科幻創(chuàng)作中。
1999年6月,我已在人民日報華東分社做了4年撰稿工作,同時對發(fā)生在中國的眾多UFO事件報以濃厚的興趣,并到貴州做了第一次關于飛碟的專題考察。之后,到黑龍江鳳凰山專訪孟照國、到浙江考察龍游石窟、到沈陽訪問常文霞……見到了大量飛碟專家,并親歷了飛碟的傳奇故事?!讹w碟探索》雜志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帶著故園的溫馨,伴我30年風雨人生,予我30年飛碟情懷?!讹w碟探索》用她自身對飛碟事業(yè)的忠誠感召了一批有志之士為飛碟事業(yè)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和探尋。
飛碟事業(yè)打開了我們探索星際之門的一扇天窗,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燦爛的宇宙星空。我相信,在那些美麗而遼遠的星空的世界里,星際朋友們正在地球這個蔚藍色的星球打開的扉頁上,書寫著星際文明的象形文字。
愿我們成為打開宇宙之門的一個標點,一個星際文明之舞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