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慕舜,甘金娥
廣州市中西結合醫(yī)院肝病科,廣東廣州 510800
肝病科門診醫(yī)生臨床中常見肝硬化腹水患者有不少由于條件所限拒絕住院治療,并因其病情復雜,常難根治,反復發(fā)作,延綿難愈,反復往院,實為難事。確有學者[1]提出除頑固性腹水和部分大量腹水或有并發(fā)癥須住院治療外,其余均可以門診治療。為此,為了觀察其可行性,筆者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運用補氣和血調(diào)肝湯門診治療肝硬化腹水50例,獲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肝硬化患者99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49例)。在治療組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齡42.13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原因不明2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級[2]:B級37例,C級13例;初次腹水者35例,2次以上腹水者15例。在對照組中,男40例,女9例;平均年齡39.87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23例,原因不明1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級:B級36例,C級13例;初次腹水者35例,2次以上腹水者14例。兩組病例中輕度腹水59例,中度腹水37例,大量腹水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因、疾病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在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B超(或CT)等方面被確診為肝硬化,符合1995年第5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標準[3]。中醫(yī)[4]辨證分型:以寒濕困脾型、肝脾血瘀型、脾虛水困型、脾腎陽虛型為選擇病例,以肝腎陰虛型、氣滯濕阻型及濕熱蘊結型為排除病例。
1.2.1 對照組 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熱量,限制鹽、水攝入,注意水電平衡,防治促發(fā)腹水加劇的因素??诜庍x用肌苷、維生素C、氨體舒通、雙氫克尿噻或速尿片;靜點肝安或人血白蛋白、丹參、門冬氨酸鉀鎂等綜合處理。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黃芪、當歸、赤芍、桃仁、紅花、丹參、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柴胡、鱉甲、牛膝、益母草、赤小豆、海藻。據(jù)病情變化可適當加減,如脅肋脹痛加郁金、虎杖、玄胡索;腹脹甚者加炒萊菔子、青皮、陳皮;黃疸者加茵陳、田基黃等。每日1劑。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間隔3~4 d,均以3個療程結束時統(tǒng)計療效。
參考1993年8月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nèi)科肝病專業(yè)委員會大連會議修訂的《肝硬變腹水中醫(yī)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及體征改善或消失,黃疸、腹水消退,肝功能及血漿蛋白恢復正常,B超提示腹水消失,脾臟縮小。有效:主要癥狀改善或消失,黃疸、腹水消退,肝功能正常或改善,血漿蛋白有不同程度提高,B超提示腹水部分消失,脾臟縮小或不變。無效:各種癥狀、體征無改善,肝功能檢查無改善,甚致惡化,B超腹水不減或增加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如肝腎綜合征等)??傆行?顯效+有效。
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 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等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時各檢查1次,用全自生化儀測定。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 P<0.05、P<0.01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7.14%,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治療組AST、AL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 TBIL、ALB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情況比較(x±s)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理特征是肝細胞炎癥、變性、壞死,肝纖維化,肝細胞再生結節(jié)形成。由于其病情復雜,常難根治,反復發(fā)作,延綿難愈。有不少患者,由于經(jīng)濟條件等原因,難以全部住院治療。且由于門診治療的可行性,故有學者[1]提出除頑固性腹水和部分大量腹水或有并發(fā)癥須住院治療外,都可以門診治療,本研究證實此觀點。
肝硬化腹水屬于中醫(yī)“臌脹”、“癥積”等范疇。其多因酒食不節(jié)、蟲毒所傷、情志郁滯,使肝脾腎功能受損,氣血水代謝失調(diào)所致。蓋肝氣郁結、血脈瘀阻;脾虛不運、痰水內(nèi)停;腎氣不足,氣化不利。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5]寒濕困脾、肝脾血瘀、脾虛水困、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滯濕阻及濕熱蘊結等。若以陰陽概之,大致寒濕困脾、肝脾血瘀、脾虛水困、脾腎陽虛等型可歸為“陰證”,僅其“陰證”起碼存在氣虛、氣滯、血瘀、水阻、痰結等本虛標實的幾個層面病理變化。因此,筆者以補氣、理氣、活血、利水、化痰立法,采用補陽還五湯(去地龍、川芎,加丹參、牛膝、益母草)以補氣活血化瘀;四苓散加赤小豆以利水消腫;鱉甲、海藻以消痰、軟堅、利水;柴胡疏肝調(diào)氣。且近代藥理證實[5]黃芪可保護肝細胞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增加細胞內(nèi)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酶活性,從而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另外,黃芪可誘導干擾素產(chǎn)生,并與干擾素有協(xié)同作用[6];而干擾素能減少膠原合成,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均提示γ-干擾素治療肝纖維化有一定療效[7];活血化瘀藥如丹參能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增加肝臟血流量,降低門脈壓力,回縮脾臟,減少腹水形成[8];且發(fā)現(xiàn)丹參等活血化瘀藥抗肝纖維治療時,門靜脈血流速度明顯增加[9];白術能升高白蛋白,糾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有抗凝和明顯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使進電解質(zhì)特別是鈉的排泄[10];尤其方中柴胡、白術、茯苓相伍有[11]抗肝細胞變性腫脹、壞死的作用??梢娖渌x方藥與西醫(yī)防治肝硬化的原則不相悖,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另外發(fā)現(xiàn)本方藥對于肝腎陰虛、氣滯濕阻、濕熱蘊結型肝硬化腹水臨床觀察效果欠佳,可能不符合辨證施治之故,故未列入研究對象。再是,由于條件所限末能進行肝細胞病理等檢查,其詳細的治療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其臨床療效確切,經(jīng)濟安全,有推廣或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1]Pere Gines MD,Andres Cardenas MD,Vicente Arroyo MD,et al.Management of Cirrhosis and Ascites[J].N Engl J Med,2004,350(15):1646-1650.
[2]劉平.現(xiàn)代中醫(yī)肝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10.
[3]第5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1996,6(1):50.
[4]羅云堅,余紹源.消化病專病中醫(yī)臨床診治[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34-336.
[5]薛愛榮.黃芪注射液聯(lián)合阿拓莫蘭治療肝硬化50例[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2,12(3):179-180.
[6]章育綜,呂乃群.醫(yī)學微生物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94.[7]賀永文,劉薇,曾令蘭,等.γ-干擾素對血吸病小鼠肝纖維化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6,76(5):371.
[8]楊文,石西運.消脹湯治療肝硬化腹水30例[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2,12(3):161.
[9]姚希賢,李校天,李迎武,等.丹參等活血化瘀中藥對門脈高壓血流動力學影響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1998,13(1):24.
[10]謝旭善,孫梅芳.疑難病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叢書:肝硬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3-204.
[11]韓德伍.逍遙散的實驗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197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