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鵬 廖 濤 伍文彬 王定超 張 玲 徐玲素 (內(nèi)江醫(yī)科學校,四川 內(nèi)江 6400)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機尚未明確,而且其治療效果也不佳,對輕度認知障礙(MCI)研究有可能是有效防治AD的突破口〔1〕。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2〕抑郁癥患者在完成延遲記憶作業(yè)時,其成績也顯著低于正常人群,提示抑郁癥患者存在較為廣泛的記憶力損害,抑郁情緒是一種低落、消極的精神狀態(tài),其是否對老年人有認知功能的損害則不得而知,本實驗旨在探索抑郁情緒與MCI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探討抑郁情緒是否是MCI的誘發(fā)因素之一。
1.1 一般資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來自成都市老年病醫(yī)院(成都市第二療養(yǎng)院)長期療養(yǎng)的離退休干部,納入正常認知組31名,男22名,女9名,年齡(81.35±3.74)歲,小學文化程度2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9名;MCI組45名,男26名,女19名,年齡(80.11±3.47)歲,小學文化程度8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名,兩組性別構成、年齡、文化程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調(diào)查工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許淑蓮教授編制的臨床記憶量表(CMS)(甲式)作為判斷記憶功能減退的客觀檢查工具。該量表包括指向記憶、聯(lián)想學習、圖像自由回憶、無意義圖形再認、人像特點聯(lián)想回憶五大內(nèi)容。檢查嚴格按操作要求、指導語進行,檢查的原始分換算成量表總分(MQ)。選用簡易智能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測查總體認知功能,MMSE主要對人的定向、記憶、語言、計算和注意等功能進行評定,常用于老年社區(qū)等大樣本人群的MCI篩查。Blessed日常行為量表是進行日常生活能力測定的有效方法,其內(nèi)容比較全面,計分簡便、明確,可以敏感地反映出病情的變化或功能的進展,適于作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的手段。選用缺血指數(shù)量表(Hachinski,HIS)評分量表排除血管性因素對納入研究對象的認知和記憶功能的影響。所有量表經(jīng)由一位培訓合格的醫(yī)師完成。
1.3 納入標準 (1)MCI的診斷標準(參照Petersen診斷標準〔3,4〕):①存在由患者、家屬或知情者提供的記憶力減退主訴;②有與年齡不相當?shù)挠洃浫毕?臨床記憶量表可查出屬于中等偏下水平);③Blessed日常行為能力量表評分≤4分;④His評分≤4分;⑤MMSE評分24~27分;⑥排除癡呆或任何可以導致腦功能紊亂的軀體和精神疾患。(2)正常認知組納入標準:①無與年齡不相當?shù)挠洃浫毕?②Blessed日常行為能力量表評分≤4分;③HIS評分≤4分;④MMSE評分≥27分。
1.4 排除標準 (1)由甲狀腺疾病、腦外傷、藥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認知損害;(2)兼有腦血管病史者;(3)合并嚴重心、肝、肺、腎功能損害所致的認知減退;(4)服用可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者等;(5)癡呆。
1.5 抑郁程度的評定 運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從精神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抑郁的心理障礙四個方面對患者進行抑郁程度的測試,將各題積分相加,分值越高,抑郁程度傾向越明顯。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和計量資料成組t檢驗。
2.1 兩組臨床資料 MCI組與正常認知組Blessed積分、HIS積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MMSE積分、MQ積分顯著差異(P<0.05)。
表1 兩組臨床資料、SDS和SAS積分比較(x±s)
2.2 兩組的抑郁積分比較 如表1所示,MCI組的SDS、SAS積分明顯高于正常認知組(P<0.05)。
存在各種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產(chǎn)生抑郁情緒的可能性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愉快感消失、睡眠障礙、食欲下降、體重下降、無用感、絕望感、自責自罪及自殺傾向等〔5〕,抑郁情緒是影響老年人心身健康和生活質量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對損害較大的就是老年人的認知功能〔6〕。AD伴發(fā)抑郁癥狀明顯高于正常人群〔7,8〕,而通過本次調(diào)查表明抑郁情緒與 MCI有一定的相關性,其可能原因是抑郁情緒是MCI的誘發(fā)因素之一。
SDS和SAS廣泛運用于抑郁癥狀的判斷〔9〕,因為其不僅可以幫助診斷是否有抑郁癥狀,還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輕重。因此,一方面可以用來作為輔助診斷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觀察在治療過程中抑郁的病情變化,用來作為療效的判定指標。但是,以上兩個評定量表不能用來判斷抑郁的性質,所以不是抑郁癥的病因及疾病診斷分類用表。
本實驗還是存在幾個問題,(1)無法判斷抑郁情緒是MCI的誘發(fā)因素,還是只是MCI的伴發(fā)癥狀。(2)SDS和SAS不能用來診斷抑郁癥,因此不能排外抑郁癥本身所導致記憶功能的減退。(3)廣大研究者認為MCI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結果,而老年人大多含有一種或幾種慢性疾病,如何確定或排除干擾因素是現(xiàn)今比較困難的問題。綜上所述,抑郁情緒與MCI之間的關系還待深入研究。
1 Fisk JD,Merry HR,Rockwood K.Variations in case definition affect prevalence but not outcome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Neurology,2003;61(9):1179-84.
2 Kalska H,Punamaki RL,Makinen-Pelli T,et al.Memory and metamemory functioning among depressed patients〔J〕.Appl Neuropsychol,1999;6(2):96-107.
3 Petersen RC,Smith GE,Ivnik RJ,et al.Apolipoprotein E status as a predi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memory-impaired individuals〔J〕.JAMA,1995;273:1274-8.
4 Petersen RC,Smith GE,Waring SC,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J〕.Arch Neurol,1999;56(3):303-8.
5 王桂賢,程秀麗,李修英,等.離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及心理問題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9):1166-7.
6 趙 莉,曲明陽,許 晶.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0):5935-8.
7 袁勇貴,葉 勤,李樂加,等.老年期抑郁癥和輕度Alzheimer's病的認知功能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1):1294-6.
8 Heun R,Kockler M,Ptok U.Lifetim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J〕.Eur Psychiatry,2003;18(2):63-9.
9 趙 巖,吳坤艷.應用認知療法早期干預腦卒中后抑郁和認知功能能障礙〔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5):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