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重慶市分公司 | 豐永紅
運營商應以最具有資源優(yōu)勢的“農村政務信息化”為突破口,逐步推動農村安防、文化生活、社會化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化。
正如中國移動在今年3月發(fā)布的2010年財報中所言,農村、流動人口市場已經持續(xù)成為運營商市場的重要增長點。事實上,在當前電信市場,城市用戶已經逐步趨于飽和狀態(tài),而農村市場則逐步成為新的增長點。
當前,三大運營商對農村市場都十分重視,近幾年也先后布局于農村市場,并且分別建立、開展和實施運營了“農信通”、“信息田園”及“12316農科在線”等農村信息化解決方案。
對運營商而言,農村市場是一個矛盾體,既具有廣闊的發(fā)展?jié)摿Γ志哂懈咄度?、高風險、低回報的鮮明特征?!稗r村市場,愛你不容易啊?!币晃婚L期從事于農村市場工作的電信運營商工作人員如此感慨到。
2011年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萬元左右,而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僅為5919元。顯然,對于每月人均純收入僅有不到500元的農村消費者來說,能夠用于通信服務消費的支出是相對較少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終端補貼、話費優(yōu)惠、月租捆綁優(yōu)惠等政策成為了當前運營商拓展農村市場的最主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在農村市場上采取補貼優(yōu)惠的競爭策略,三家運營商均耗費了相當的人力、財力成本。
如今在農村市場上,運營商對于語音、信息服務這兩大主體服務的市場拓展均顯得異常艱難。中國移動研究院2010年7月發(fā)布的關于農村用戶的調研數據顯示,全國聽說過“農信通”的人數比例僅為8.37%,而“農信通”是中國移動早在2006年就開始運營的農村信息化品牌,也是在三大運營商中起步相對較早且投入較大的業(yè)務之一。此外,該數據還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用戶ARPU值仍不足25元。
筆者認為,目前對運營商而言,農村信息化面臨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自2006年開展以來,農信通的普及率仍然較低。
首先,大量的涉農信息均掌控在不同的政府部門手中,涉農信息資源較為分散。出于對利益關系的考慮,政府部門對共享信息資源持謹慎態(tài)度,這就使運營商面臨著因信息孤島現象而造成的信息資源獲取難度大的問題,同時,還面臨著因涉農信息的專業(yè)性而造成的信息加工難度大的問題。運營商對涉農信息資源整合的難度加大,就難以挖掘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實用信息。
其次,未建立長效的人才機制,難以留住農村信息化所需的專業(yè)人才。相比城市,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長期以來一直都因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處于人才凈流出的不利之地,這對農村信息化的發(fā)展形成了制約。
再次,我國農村絕大多數農民仍缺乏信息化的意識,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掌控能力趨于空白,且短期內也難以形成使用信息化產品和服務的習慣。人的觀念意識是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現狀是不切實際的。
正如國家農業(yè)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在2010年11月召開的“信息化與現代農業(yè)博覽會”上所言,我國農村信息化的發(fā)展有三個階段,首先是網絡建設和資源共享建設;其次是對共享信息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最后是讓信息發(fā)揮價值,全面運用到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
當前農村信息化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初期,這一階段也正是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信息化的重要時機。因此,運營商在面對機遇的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重點,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具體而言,運營商需要從以下四個層面予以推進。
第一,深入了解和挖掘農民的需求,開發(fā)出實用性強、應用價值高、易于接受的信息終端。當前在農村很多地區(qū),由于大量青壯年的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運營商應對農村留守的客戶群體進行調查研究,重點開發(fā)和推廣諸如“關愛通”和“愛貝通”之類的實用終端。
第二,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建立農業(yè)示范基地,逐步推廣成功經驗。產品的先入為主,將會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競爭力、市場份額及利潤。運營商應基于3G、4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重點開發(fā)現代農業(yè)生產、食品安全等信息化服務產品和應用。此外,依托于現代農業(yè)示范點的實踐經驗,檢驗產品服務的可用性,并逐步將成功的、趨于成熟的應用向全國各地推廣。
第三,加強與政府資源的緊密合作,建立科學長效的信息運營體系。過去幾年的成功實踐證明,農村信息化發(fā)展需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方針。運營商應以最具有資源優(yōu)勢的“農村政務信息化”為突破口,逐步推動農村安防、文化生活、社會化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化,與此同時,不斷探索、深化多贏的合作模式,進而搭建有效的信息資源整合機制。
第四,加大農村品牌宣貫力度,逐步培養(yǎng)用戶使用習慣。運營商應優(yōu)化服務標準,提升服務感知,加強品牌推廣力度。在推廣渠道上,以實體渠道為主,依托“農家店”,拓展“萬村千鄉(xiāng)”,不斷搭建和完善農村渠道,最終將其納入統(tǒng)一的渠道管理體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