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湛軍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廣西 柳州 545006)
連桿是汽車發(fā)動機里面的一種重要零件,一般為鍛件。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顯示,國內市場中,汽車發(fā)動機連桿的年需求量大約在5000萬左右。目前,汽車發(fā)動機生產批量大,對其配件連桿生產效率要求也非常高。發(fā)動機連桿內孔加工完成以后,必須將連桿和連桿蓋拆開,以便下一道工序鑲套。因此,要求連桿蓋拆卸工裝的工作效率極高,一般要求拆卸連桿蓋的故障率不高于1/1000。
如圖1所示為發(fā)動機連桿的零件圖,連桿和連桿蓋采用的是銷釘螺栓的連接方式,由于連桿蓋兩端的孔與銷釘螺栓的配合為過渡配合,裝配過程中連桿蓋兩端的孔與銷釘螺栓的配合難免有松有緊;另外,內孔的加工時也會引起零件微量的變形。因此,頂開或者拉開連桿蓋的過程中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點及方向的確定很關鍵,尤其是接觸面積大小和方向,少差微量都很難同時頂開。在設計工裝時既要考慮效率,也要考慮工裝結構和定位形式以及工裝加工的工藝性,從而避免設計缺陷和加工、裝配調整的困難,并最終保證工裝的定位精度和使用的可靠性。
圖1 發(fā)動機連桿零件圖
2.1.1 工裝總體結構
該工裝利用銷和軸定位,采用氣動鎖緊和氣動頂出結構。總體結構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工裝體(見圖2)和撐架車部分(圖略),工裝體采用的是焊接件結構,同時為了減小工裝體的變形,采用局部點焊方式;二是定位和裝夾裝置部分(見圖3),采用可調菱形銷和固定式銷軸法蘭盤定位方式;三是氣動和頂出裝置部分(見圖4),采用擺動式氣動鎖緊機構,利用滾珠直線導軌導向氣動頂出結構。
2.1.2 工作原理
圖4 氣動和頂出部件
將兩件連桿同時套進工裝,轉動鎖緊氣閥Ⅰ(圖略)正向通氣,氣缸6推動鎖緊機構,壓緊卡板14鎖死連桿體端面。再轉動頂出氣閥Ⅱ(圖略)正向通氣,氣缸4推動滑塊連接板5和頂塊連接板8沿滾珠直線導軌10向上移動,頂塊連接板8上的紫銅頂塊22頂開連桿蓋。轉動頂出氣閥Ⅱ反向通氣,頂塊連接板8收回,再轉動鎖緊氣閥Ⅰ反向通氣,氣缸6拉回鎖緊機構,壓緊卡板14離開連桿,將連桿和連桿蓋從工裝上取下,工作結束。
由于拆連桿蓋主要受徑向力,軸向只要壓平連桿,使連桿大孔端面貼平固定式銷軸法蘭盤22定位面,保證連桿在軸向不傾斜就行,因此鎖緊機構采用擺動式結構(見圖5),裝夾既簡單又可靠。為防止氣閥沖擊和安全起見,調試時可將進氣速度調小并在壓緊卡板14接觸面上粘上橡膠。
氣缸6進氣活塞杠17和活動調節(jié)連接桿16,推轉鉸鏈15和壓緊卡板14慢速壓緊連桿體端面。當氣缸6反向進氣時,整個裝夾動作快速縮回。
圖5 鎖緊機構
如圖6所示,利用固定式銷軸法蘭盤上的法蘭端面和軸的圓柱面為主要定位面,限制連桿大孔在徑向和軸向的兩個自由度,用可調菱形銷定位連桿小孔,限制徑向轉動自由度,配合均為間隙配合,經多次反復實驗,取間隙為0.05~0.08mm的配合方便零件的裝拆并能滿足定位要求。
由于拆連桿蓋的工裝定位精度要求較高,而使用時要求的工裝體剛性相對不高,因此工裝體的加工關鍵是焊接變形量不能過大。采用氣體保護焊焊接方式,焊前要在筋板與連接面上打工藝孔,用螺釘連接固定,校好各面的垂直度后再進行焊接。如果變形較大,必須上工裝精磨工裝體的基準面A和B兩面(見圖2),基準面B的背面滾珠直線導軌安裝面必須上數控銑銑平,保證導軌安裝面與基準面B的平行度在0.02mm內。
如圖7所示,可調菱形銷必須打中心孔經半精加工、熱處理調質HRC28~32后上工具磨保證垂直度要求;固定式銷軸法蘭盤經半精加工、熱處理調質HRC28~32后上工具磨保證同軸度和端面跳動量要求,否則在裝配時很難達到裝配精度要求。
頂塊連接板8的調整必須在可調菱形銷20、固定式銷軸法蘭盤21、滾珠直線導軌10安裝、調試、檢測合格后,才能與滑塊連接板5和紫銅頂塊22一起配裝,安裝時要保證頂塊22兩側面不能與固定式銷軸法蘭盤21凹槽側面接觸,并將連桿試裝,檢查銅頂塊22與連桿內孔的接觸情況,合理微調頂塊連接板8的位置,檢查無誤后擰緊螺釘打銷釘孔配銷裝配。接下來進行紫銅頂塊22頂出面的研刮修配。修配過程中,用連桿和自制直徑41中心距20的腰形孔檢具配合使用檢測行程15mm范圍內的接觸面,要保證紫銅頂塊22升降行程15mm范圍內與連桿蓋內孔表面接觸面積不少與80%,并用杠桿千分表全行程檢測紫銅頂塊頂面母線直線度,直線度誤差小于0.01mm。
氣缸的安裝,要注意氣缸活塞桿往復運動一定盡可能與直線導軌平行,否則會產生阻塞現象,影響頂出效果,因此安裝氣缸4時要調整好墊板,保證整個氣動部件上下運動輕松自如。通氣調試中,要注意接頭的安裝避免漏氣現象,調整好進氣速度,保證在0.6MPa氣壓的安全范圍內,尤其是氣缸6的進氣速度要控制在操作者轉動鎖緊氣閥后2~3秒安全反應時間內。
該工裝設計在認真分析了工裝結構、加工和裝配調整等技術難點基礎之上,從效率、定位形式以及加工工藝性多方面著手,避免了設計上的缺陷,并最終保證工裝的定位精度和使用的可靠性。該工裝設計合理、緊湊簡潔,效率高,基本上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要求。
[1]東北工學院《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編寫組.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2.
[2]王光斗,王春福.機床夾具設計手冊(第三版)[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2000.
[3]《機械設計手冊》編寫組.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87.
[4]牛艷萍,姜萬生,李金山.上開蓋固化設備的開蓋裝置設計改進[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0(4):89-91,94.
[5]周振寶.單缸柴油機主軸承蓋的工藝方案分析及工裝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8(2):91-93.
[6]張春梅,周兆文.內弧套批量生產的加工工藝及工裝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7(11):94-96.
[7]王啟平.機械制造工藝學(第五版)[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