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芷吟
(開遠市樂白道衛(wèi)生院 云南 開遠 661600)
中期妊娠引產具有較高風險,容易發(fā)生引產失敗、妊娠產物排出不全、失血過多、感染等并發(fā)癥[1]。因此,對于中期妊娠婦女選擇正確的引產方式顯得格外重要,本文比較臨床3種常用中期妊娠引產方法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中期引產孕婦90例,因各種原因要求終止妊娠,所有孕婦無引產禁忌證,其中,初產婦72例,經產婦18例,妊娠14~22周,年齡22~35歲,隨機分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組(A組)、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聯(lián)合米非司酮組(B組)和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組(C組),每組30例。3組孕婦的年齡、孕周以及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組孕婦引產前均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以及凝血指標檢查,符合引產指征要求。A組:第1天、第2天每晚10時服米非司酮75mg,服藥前后2h禁食,第3天早8時陰道給藥米索前列醇600mg;B組:米非司酮50mg空腹口服,8h1次,共6次,服最后一次藥后給予利凡諾100mg經腹壁行羊膜腔注射;C組:常規(guī)給予利凡諾100mg經腹壁羊膜腔注射。觀察3組的引產成功率、宮縮時間、總產程、產后2h出血量、宮內殘留情況等指標。
完全引產:胎兒、胎盤以及胎膜均完全排出,不需清官;不全引產:胎盤和胎膜有部分殘留,需清宮處理;引產失敗:胎兒、胎盤、未排出。
數(shù)據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c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調查結果可見,A組的完全引產率和引產成功率均明顯高于B組和C組;B組的完全引產率高于C組,且B組的引產成功率略高于C組,而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可見,A組宮縮時間、總產程、產后2h出血量以及胎盤胎膜殘留均明顯少于B組和C組(P<0.05),且B組的上述指標也明顯低于C組(P<0.05)。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產方法簡單,使用米非司酮后,子宮平滑肌對于米索前列醇的敏感性增加,米索前列醇可以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子宮頸管軟化有利于胎兒和胎盤娩出[2]。利凡諾配伍米非司酮也是近年來常用引產方法,米非司酮可以與孕酮競爭抗體,米非司酮與孕酮受體的親合力是孕酮的5倍[3],通過與孕酮受體結合阻斷孕酮發(fā)揮作用,利凡諾是強殺菌劑,能引起子宮收縮,二者合用能夠明顯增強宮縮,因此兩者聯(lián)用能夠提高引產成功率,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利凡諾經腹壁行羊膜腔注射是以往臨床常采用的引產方法,利凡諾能夠刺激子宮平滑肌,引起收縮,導致流產,但隨著利凡諾用藥時間的延長,使胎盤、胎膜變性壞死,易致胎盤和胎膜殘留,全流產率低,且利凡諾不能根據宮縮調整用藥量,容易導致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等[4]。
表1 3組引產過程各指標比較[例(%),()]
表1 3組引產過程各指標比較[例(%),()]
注:與B組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宮縮時間(h) 總產程 產后2h出血量 胎盤胎膜殘留A組 30 (21.0±4.1)▲△ (3.1±0.8)▲△ (44.2±26.0)▲△ 2(6.7)▲△B組 30 (26.2±4.4)△ (4.6±1.3)△ (51.5±30.2)△ 5(16.7)△C組 30 32.5±4.6 6.9±2.7 73.7±43.0 9(30.0)
本文的比較結果顯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較其他方法的引產成功率高,宮縮時間和總產程明顯縮短,產后出血量少,且發(fā)生胎盤胎膜殘留較少,是中期妊娠引產最適宜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聶春紅.3種中期引產方法的臨床應用及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0,30(2):76~77.
[2]譚建媛.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產療效觀察[J].淮海醫(yī)藥,2007,25(4):346~347.
[3]邢小芬,童重新,劉素卿.3種中期引產方法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綜合臨床,2009,25(11):1221~1222.
[4]冷雪梅.3種藥物引產方法在中期妊娠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08,21(7):1173~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