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喬布斯的去世,在中國引起的震撼似乎超過了美國。報紙雜志乃至博客、微博無不連篇累牘談論此事。為什么世界上最崇拜喬布斯的國度,居然出不了一個喬布斯?各種反省也非常多,比如中國缺乏自由流通的信息,體制不鼓勵創(chuàng)意,教育制度僵化……聽多了,不免令人厭倦。這些話不是不對,只是大家都在講喬布斯式人才成長的外在環(huán)境,而內(nèi)在的因素在哪里?你如果成不了喬布斯的話,是否總應該怪罪別人?
中國的果粉們,對喬布斯個人和其產(chǎn)品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津津樂道。但大家談論最少的,是他自己頗為自豪的當幸福蟻族的生活。他告訴大家:他大學上了半年就輟學,因為費用幾乎吞噬了父母的所有積蓄。他不得不在朋友的房間打地鋪,撿空可樂瓶子換5美分來填飽肚子,每星期天走11.2公里穿過城市,只是為了到一所神廟吃一頓免費晚餐。
喬布斯的落魄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的反差,比起現(xiàn)在中國的蝸居蟻族們來可慘多了??少F的是,他并不以為意,反而是樂在其中。
喬布斯去世后,我第一時間通知了正在讀書的女兒。她的第一個反應是:“他是誰呀?”我說,iPad、iPhone都是他創(chuàng)造的。女兒這才覺得此公了不起。不過還是沒有太大震撼。
女兒不知道喬布斯是有原因的,畢竟,喬布斯的蘋果系列產(chǎn)品,她都沒有用過。但這方面的落后,并不妨礙她比那些使用這些玩意兒的同齡人知識更豐富,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有領導力。一句話:一個人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要看其對自己事業(yè)的專注和獻身,而不是享受了多少別人創(chuàng)造的果實。
要知道,不管是喬布斯也好,蓋茨也好,還是創(chuàng)建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好,都是輟學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英雄。在榜樣的感召下,美國精英大學中掀起了一小股輟學潮。有人本能地擔心:現(xiàn)在的孩子被錢燒得都不能安心讀書了。
其實,仔細分析就能看出,輟學絕非那么簡單。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愿意把書念完,輟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他們是被那些“天使投資”逼上梁山的——輟學成了拿到投資的條件。投資人并不是慈善家。他們出了錢,就要求這些孩子沒日沒夜地工作。你如果還在校讀書,那就是腳踩兩只船、沒有背水一戰(zhàn)的決心,人家的錢就不會投給你。
投資人為什么對這些二十歲上下的孩子情有獨鐘?難道三十幾歲有更多經(jīng)驗和學識的人不是更好嗎?道理在于:這些孩子,沒有家要養(yǎng),沒有房貸要償還,能夠忍受蝸居、蟻族的生活,在斗室里吃著方便面沒日沒夜地干。他們就像當年用空可樂瓶換5美分的喬布斯,成本小,能量最大,彌補了經(jīng)驗和學識的不足。蝸居、蟻族,往往是他們起步的基本要求,他們從一開始就理解這一點,從不抱怨。
想想中國的同齡孩子:許多年輕人在生活上要求很高,眼睛總盯著果實,卻對蟻族、蝸居的生活怨聲沖天,追時尚、名牌卻勁頭十足,嚴重低估成功的代價。人人崇拜喬布斯,但有幾個人愿意擁有喬布斯的青春?所以,人們在抱怨中國沒有喬布斯的時候,不要眼睛總看著別人給自己提供了什么條件。剛剛出生就被拋棄的喬布斯能有多好的條件?大家最好問問: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劉曉娜摘自《博客天下》2011年第21期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