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申不害原是鄭國的一個小吏。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滅亡后,申不害寄居在堂兄家里,棄“道”從“法”,開始研究新的治國策略。這一研究就是21年。申不害對堂兄說:“日后如果能夠東山再起,我一定要報答你的恩情!”堂兄笑了笑,說:“報答不報答沒有關(guān)系,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
公元前354年,魏國出兵攻打韓國。面對魏國大軍,韓昭侯與他的大臣們束手無策。這時候,申不害聽到消息,急忙去拜見韓昭侯。
韓昭侯聽說鄭國賤臣申不害求見,便知道一定是為了退兵的事兒。那個時候,韓昭侯還不知道申不害有才能,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接見了申不害。申不害一針見血地指出:憑韓國當(dāng)前的勢力,戰(zhàn)必敗,敗必亡國。魏王是一個妄自尊大的人,如果能夠忍辱負(fù)重,俯首稱臣,那么,既可以保全韓國,又可以贏得東山再起的機遇。韓昭侯聽從了申不害的計謀,親自到魏國拜見魏王。果然,魏王收兵,兩國修好。
俗話說:一朝君子一朝臣,這朝不用那朝人。韓昭侯想啟用申不害??墒牵@個主意遭到了大臣們的竭力反對。于是,韓昭侯便賜給申不害一個縣令一類的小官。申不害笑了笑,揚長而去。
申不害回到堂兄家里。堂兄問:“事情成功了嗎?”申不害說:“成功了!”堂兄又問:“那韓昭侯賜給你一個啥官?”申不害笑了笑,沒有回答。堂兄說:“是金子總有發(fā)光的時候,不要著急,機會總還是有的!”
果然,事情被申不害的堂兄說中了。僅僅過了一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急忙向韓國和齊國求救。韓國與趙國是世交,歷來就是友好鄰邦?,F(xiàn)在,趙國有難,韓國理應(yīng)出兵相救。可是,魏國是那么強大,韓國剛剛與之修好關(guān)系,韓昭侯實在不想引火燒身。困惑中,韓昭侯便想到了申不害,急忙召見了申不害。
申不害向韓昭侯獻(xiàn)出了一個“圍魏救趙”的計謀。原來,魏國的軍隊實力強大,如果硬拼,肯定要吃敗仗。與其這樣,不如聯(lián)合齊國趁虛攻打魏國。這樣,魏國必收兵回國。韓昭侯再次采納了申不害的計謀。果然,韓齊的軍隊一到魏國邊境,魏國就急忙收兵自救,趙國的危機很快就解除了。
這次,韓昭侯已經(jīng)徹底看清楚申不害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力排眾議,堅決用申不害為相。之后申不害便從堂兄家里搬到了丞相官邸,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接著,申不害向韓昭侯獻(xiàn)出了懲治官場腐敗、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一系列治國策略。韓昭侯一一采納。特別是關(guān)于官場用人的原則,申不害一改過去世襲制和唯親使用制,使用了考核選拔制,達(dá)到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效果。自此,韓國慢慢強大,逐步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
隨著韓國的強大,申不害與韓昭侯的友誼也在不斷地加深。君臣二人出則同車,宴則同桌,親密得像親兄弟一樣。申不害的堂兄看到自己的兄弟當(dāng)了丞相,并且與韓昭侯成了好朋友,便想在朝廷里謀求一官半職。要是在改革前,這事兒還不夠丞相一句話??墒?,申不害當(dāng)了丞相之后,在他的建議下,把用人權(quán)全部收歸韓昭侯所有?,F(xiàn)在要想辦成這事,還必須找韓昭侯。申不害為了報答堂兄當(dāng)初的恩情,決定向韓昭侯求情。
韓昭侯聽了申不害的請求,馬上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復(fù):不可!申不害很失望。他想,自己為韓國做了那么大的貢獻(xiàn),可是,韓昭侯連這個小小的面子也不給,實在是太讓人寒心了。要不是我申不害,韓國早就被魏國滅掉了。自申不害有了這個思想,他便常常請病假,不去上朝。
韓昭侯知道申不害患的是啥病。這天,韓昭侯親自來到申不害的家里看望他。韓昭侯對躺在病床上的他說:“你為韓國做了很多貢獻(xiàn),按理說,你的那個小小的要求我應(yīng)該答應(yīng)你!可是,我一想到你教給我的那些用人之道,我就下不了決心。要知道,功勞歸功勞,我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壞了你的一世英名呀!”
申不害一聽,急忙從床上滾到地上,跪在了韓昭侯的面前,流著淚說:“主公英明,這都是我一時糊涂,請主公治罪!”韓昭侯把申不害攙起來,君臣二人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