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鄉(xiāng)產(chǎn)“酒癡”落榜生發(fā)誓釀酒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山清水秀,是土家族的聚居地,有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在土家族,“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經(jīng)過千百年的積淀,土家族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特色鮮明的土家酒文化。
1958年,陳宗恒出生在利川市涼霧鄉(xiāng)李子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李子村里有座“花梨嶺”教堂。晚清時期,教堂里的外國傳教士廣置田產(chǎn)辦起了教堂酒廠。解放后,酒廠被關(guān)閉,釀酒秘方卻流傳到了民間。陳宗恒的曾祖父陳碧文得到了釀造花梨酒的精髓。陳家祖孫三代釀酒自存,蔚成家風。
1977年,陳宗恒雖然成績超過錄取分數(shù)線51分,卻因祖父曾為外國傳教士釀過酒,最終與大學擦肩而過。他又參加了兩年的高考,都因政審不合格沒被錄取。他仰頭長嘆:“難道我除了在地里種莊稼,就沒別的出路嗎?”
1978年,陳宗恒擔任“利川縣旱糧雜交場”科研隊長。在這里,他苦心研究家傳的釀酒技術(shù),并改良、創(chuàng)新家里封存多年的陳釀糧食酒。1981年,陳宗恒全面掌握了土家山寨傳統(tǒng)的苞谷酒、高粱酒的釀造技術(shù),回家自己辦酒廠。在小作坊傳統(tǒng)工藝釀造的基礎(chǔ)上,他參考《釀酒科技》等雜志介紹的新技術(shù),于1981年底建起第一座藏酒的窖房,試制高粱酒和陳釀老窖酒。浸泡、初蒸、復蒸、培菌、發(fā)酵……那段時間,他在酒窖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任誰叫都不出來。因為長期待在酒香中,陳宗恒的臉也被熏得通紅。鄉(xiāng)親們都認為他瘋了,背地里叫他“酒癡”。
經(jīng)過多次試驗,陳宗恒終于釀出了香甜爽口的“苞谷酒”。第一缸酒開封那天,他欣喜地端著盛滿“苞谷酒”大碗滿村子亂跑,酒也灑了一路。看他瘋瘋癲癲的樣子,鄉(xiāng)親們紛紛搖頭說:“這‘酒癡怕是要變成‘酒瘋子了”。
然而,當鄉(xiāng)親們品嘗過陳宗恒釀出來的新酒后,都爽呆了:這酒不僅甘洌爽口,余韻綿長,還有一種特別的香氣,一口喝下去,整個身子都是暖暖的。
很快,來買酒的人絡(luò)繹不絕。陳宗恒的一個堂弟也特地來學習釀酒技術(shù)。
1982年春,一位老鄉(xiāng)帶著遠道而來的親戚專程找到陳宗恒買酒。品嘗后,這位客人直嘖嘴:“這么好的酒,埋沒在這小村子真是太可惜了。你有這技術(shù),何不找個好點的地段,把酒賣給更多的人?”
陳宗恒覺得他言之有理,經(jīng)四處考察,他和新婚妻子決定:在涼霧鄉(xiāng)糧管所租下幾間房,做釀酒廠。建廠、添設(shè)備、搬家……半年后,新的釀酒廠終于建起來了。
然而,交通雖然方便了,可釀出來的酒質(zhì)卻下降了很多:色澤混濁,口感也沒有以前好了。這是怎么回事?經(jīng)翻閱資料和咨詢專家,陳宗恒得知,釀酒對水的要求非常高,想要釀出清香綿甜的酒,最好是用甘甜的泉水,而涼霧鄉(xiāng)的水質(zhì)屬中性鹽含量較高的苦水、咸水,因此釀出來的酒不僅口感差,還有雜質(zhì)。
俗話說,“水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焙玫乃词轻勗旒丫频谋匾獥l件,陳宗恒決定尋找新的水源。從此,他的足跡遍布了恩施和重慶各地。走遍方圓幾百里的山川大河。有一次,陳宗恒在巴東縣一處大山腰采集水源樣本時,突然感覺后背一陣發(fā)寒,扭頭一看,一頭狼正盯著他,綠幽幽的眼睛透著陰森的寒光。陳宗恒心中一驚,想到老人常說,遇到狼時要有威懾力,狼就不敢靠近。于是,他轉(zhuǎn)過身來,一邊壯膽盯著狼的眼睛,一邊緩緩后退。果然,狼扭頭走了。陳宗恒頓時癱軟在地上。
1983年底,陳宗恒到距利川市20多公里的水蓮洞散心。水蓮洞是一個天然的大溶洞,位于長江支流清江源頭地帶,地下伏流2萬米??吹缴饺殂?,陳宗恒掬起一捧水品嘗,頓覺清甜爽口,沁人肺腑。他趕緊將隨身帶的玻璃杯裝滿水,下山找人測量水質(zhì)。經(jīng)鑒定,此水硬度只有200毫克/升左右,水可掛壁,極適合釀酒。北方水質(zhì)硬度高達600毫克/升,南方的達到400毫克/升。陳宗恒決定將酒廠搬到水蓮洞附近。沒想到,妻子生氣地說:“折騰,你這簡直是折騰!我們剛搬到這里不到兩年。你硬是要把好端端的廠子給搬毀了!”80多歲的老母親也氣得捶胸頓足,用拐杖敲他的頭。陳宗恒卻上來了倔勁。
1984年春節(jié)剛剛過完,陳宗恒就將酒廠搬到了水蓮洞所在大山腳下,花梨嶺教堂就建在半山腰,這里有兩處泉眼,一處通往教堂,一處就在陳宗恒要建的酒廠旁邊。就是這里了!他開始再建酒廠,安營扎寨。
30多公里的山路坑坑洼洼,泥濘難行。陳宗恒擔心酒缸經(jīng)不住顛簸,不敢用拖拉機拉,便找了30多個挑夫肩挑背扛。走山路太累,挑夫們干不了幾天就不干了,陳宗恒急得直跺腳。有一天,一個挑夫半路上碰破了他一壇陳年好酒,當時酒香彌漫,一下子把人們都引了過來。那個挑夫忍不住喝了一口,他神情陶醉,大呼過癮,大伙紛紛圍了上來,忍不住每人嘗了一口,結(jié)果都忍不住叫好。后來不少挑夫主動提出幫他挑酒,不求回報,只要求每天有酒喝就成。
就這樣,陳宗恒用酒為誘餌,把他的酒廠像螞蟻搬家一樣地挪到了山上。
藏酒40年堅守半生恒動天地
陳宗恒讓泉眼直接通到了自己的酒廠。浸泡發(fā)酵的玉米和高粱,經(jīng)過加熱釀制出來的酒水,像山間的清泉一樣,四溢飄香,香醇醉人。
因為當時農(nóng)村人很窮,每斤52度的散裝白酒最多只能賣幾角錢,同度數(shù)的茅臺酒已經(jīng)賣到了20多元。
同樣是酒,為啥差別這么大?1984年5月,陳宗恒帶上自己的酒慕名來到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的茅臺酒廠。茅臺酒廠的一名姓周的著名品酒師在品嘗了陳宗恒帶來的酒后,連連稱贊:“想不到山寨里的釀酒廠竟能釀出如此醇厚的原漿美酒?!辈贿^,品酒師告訴他,酒的價值,不僅與口感和味道有關(guān),更與其蘊藏的歷史和文化息息相關(guān):“好酒在存放過程中,會有一個緩慢的‘醇化過程,所以窖藏的時間越長,酒越發(fā)醇香濃郁。不僅如此,酒液、酒瓶、酒標、酒包裝,甚至歲月刻在酒瓶上的印記。所以,窖藏老酒,不僅藏的是酒,更是品質(zhì)和歷史文化。有了這些底蘊,酒的價值自然也就上去了。很多企業(yè)都將自己的酒儲存于風光秀美、聞名遐邇的‘洞天福地之中,這也是洞藏白酒文化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讓酒變得風景如畫?!?/p>
陳宗恒茅塞頓開,興奮地決定:將生產(chǎn)出來的白酒窖藏起來!
五糧液酒廠的品酒大師同樣對他的酒贊不絕口,并特地派員到他的酒廠深入考察。最后說:“你的窖藏室內(nèi)微生物菌群良好,此地產(chǎn)好酒,來年大名揚!”
從1984年10月開始,陳宗恒生產(chǎn)出來的酒基本上不賣,全部囤在了窖房里。釀酒的糧食消耗非常大,一般酒廠由于是勾兌作業(yè),一公斤糧食可以釀一公斤酒,而陳宗恒的原漿酒,十公斤糧食才只能釀一公斤酒。自家生產(chǎn)出來的糧食被釀成酒囤了,他便把養(yǎng)的豬賣掉換糧食釀酒。最后,為了囤酒,陳宗恒將家中能賣的東西都賣了、能借錢的親友全借了個遍……
鄉(xiāng)親們來買酒,他婉言回絕。家里窮的都揭不開鍋,他卻將送上門的生意推了,妻子急得直罵他是傻子,陳宗恒卻不為所動。
全家人經(jīng)??坎杉安恕⒁肮D難度日,房子垮了也沒錢修葺,全家老少5口人就擠住在僅10多平方米的土房內(nèi),一到陰雨天氣,家中四處漏雨。為此,家人多次勸他賣些酒來改善家中的生活,可他堅決不同意。一次,孩子因幾個月沒有吃肉了,吵著媽媽買肉吃,摟著幾個孩子,陳宗恒的妻子淚如雨下。無奈,她偷偷來到酒窖,取出2斤白酒到街上換了2斤肉給孩子們解饞。晚上,孩子們吃著香噴噴的紅燒肉,開心得像過年一樣。而陳宗恒心里卻很難過——這2斤酒現(xiàn)在只能買到2斤肉,可10年、20年后,這兩斤酒就可能換回一頭豬啊!
可陳宗恒的這種執(zhí)著的堅守,在別人看來卻是抱著金碗討飯吃。村里人甚至建議陳宗恒的妻子,帶他到精神病醫(yī)院給他看病。
每當看到一壇壇酒搬進酒窖中貯藏,陳宗恒的心中就充滿了憧憬……
偷師學藝研發(fā)多種養(yǎng)生果酒
一次,陳宗恒在山上采野菜摘野果刺梨充饑。望著滿山的野果刺梨,陳宗恒突發(fā)奇想:如果將刺梨釀成酒,會不會是佳釀呢?當天,陳宗恒就摘了一大背簍野刺梨回家。晚上,他又把有關(guān)釀酒的書籍找出來研讀,終于發(fā)現(xiàn),刺梨的藥用價值很高,其花、葉果、籽均可入藥,是加工保健食品的上等原料。
漫山遍野的刺梨全身都是寶啊。陳宗恒激動得整晚沒有睡著,第二天一早便帶著妻子上山采摘刺梨試制果酒。經(jīng)過幾個月的摸索,陳宗恒的刺梨酒終于在1994年臘月成功釀造出來了。端著清香的果酒,他禁不住淚如泉涌。一碗土家酸蘿卜泡菜下酒,他居然大醉了一場。
很快,陳宗恒研制出保健果酒的消息傳開了,更多人慕名找他買酒。涼霧鄉(xiāng)派出所的所長常年患有胃病,喝了不到10瓶的刺梨酒,胃病竟自愈了。陳宗恒更是信心大增。
1995年春節(jié)剛過,陳宗恒請一個師傅在家里釀酒,自己外出“打工”學藝。在全國各地的知名酒廠里,他多則干1月,少則干10天、半月。1997年底,他終于集百家之長,釀出了產(chǎn)量、品質(zhì)均令人滿意的刺梨酒和獼猴桃酒,隨后,試制的火棘、玄參、李子酒也相繼獲得了成功,讓這些閑在深山數(shù)千年的野生植物變成了佳釀。
“土家茅臺”勝“茅臺”
2000年,利川市人民檢察院的兩位檢察官蹲點扶貧。他們見陳宗恒的家中房屋低矮漏雨、平時節(jié)衣縮食,便將他列為對口幫扶對象,傳授科學種田、養(yǎng)殖的方法。陳宗恒覺得兩位檢察官平易近人,學識淵博,便說出了壓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其實,我有技術(shù),也有夢想。我相信,經(jīng)過幾十年的積累,我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見檢察官不解地看著自己,陳宗恒將他們帶到了自己的窖房。
還沒走到近前,一股清新的酒香便撲鼻而來,酒窖打開,檢察官更是驚訝得張大了嘴:數(shù)百壇酒整齊而安靜地排列其中,散發(fā)著濃郁而醇厚的香氣,如同一個個沉睡著的孩子。
檢察官們幾乎傻眼了,他們怎么也不敢相信,在這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居然藏著“一座金山”!這樣的農(nóng)民不扶持去扶持誰呢?
因此,陳宗恒貸款10多萬元,承包了400畝地種高粱。當年,陳宗恒收獲、收購高粱40余萬斤,迅速擴大了生產(chǎn)規(guī)模。很快,陳宗恒和他的“花梨嶺酒”在山寨出名了。
2002年9月,利川市招商引資,一個臺灣老板來到利川考察投資。檢察官便將他帶到花梨嶺教堂參觀。還未進入李子村,臺灣客人就聞到一股沁人的酒香。隨行人員告訴了他“酒癡”的故事。臺灣客人淺嘗一口,酒還沒有下肚,就在口中像霧一樣發(fā)散了,透著一股清涼的芳香?!昂镁?,好酒!什么價格?”臺灣客人問?!澳f值什么價?”陳宗恒心中沒底。臺灣客人皺了皺眉頭,說:“一斤1000元!”陳宗恒愣了?!?000元?”見他沒說話,臺灣人還怕他嫌少了。在場的人們都驚呆了!陳宗恒抑制住怦怦亂跳的心說:“給你個吉利數(shù)字,1888元一斤!”“夠義氣!”臺灣老板馬上定購了10斤。
“那不是比茅臺還要高一個檔次?”鄉(xiāng)親們死活都不肯相信。陳宗恒熱淚長流。
2003年,利川市人民檢察院會同當?shù)毓ど滩块T幫助陳宗恒注冊了“花梨嶺”商標,還更新了包裝。新式包裝酒上市,走進了州府、省城和首都。
2007年8月,陳宗恒的“花梨嶺”牌刺梨酒作為“湖北十大森林保健酒”選送北京,并獲金獎。
如今,“花梨嶺”的品種越來越多,有刺梨酒、獼猴桃酒、土家苞谷老窖等,牌子也越做越響亮。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印度、美國等國家也下了訂單。國際名人交流中心還專門以《創(chuàng)造世界的中國人》為名為他著書。他的酒品被政府采購,成為內(nèi)部專供酒,供不應(yīng)求!
陳宗恒神秘地窖里藏著的600噸白酒,最長的已達40年。每一壇酒就像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故事,讓我們見證了陳宗恒創(chuàng)業(yè)40年的艱辛和大氣!
(責編:蔡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