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李孝軍高考落榜,不顧父母勸告,他回村當起了農(nóng)民。不久,在親戚的介紹下,李孝軍攬到一些小工程,開始創(chuàng)業(yè)之路。經(jīng)過5年的打拼,手里有了10多萬元的存款。
然而,小小的成就并未讓李孝軍沾沾自喜。2004年,他瞄向養(yǎng)殖業(yè),但是,2005年上半年,全球性的禽流感暴發(fā),李孝軍白白損失上萬元投資和一年的心血。他吸取先前失敗教訓(xùn),開起了投資少、風險小的照相館,準備過渡一下。
在這期間,他又對樹形金銀花種植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用了幾年時間,訪遍全國各地,到處考察金銀花種植項目,對金銀花性價比作了一番換算。而且,他還專程打電話到貴州百靈集團詢問金銀花收購價格,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王老吉集團,對金銀花的市場前景作了更為細致的調(diào)查。這兩家公司對金銀花的需求量分別達上百噸以上,而且價格非??捎^,尤其是H1N1在全世界蔓延之時,金銀花收購價更是一路飆升到420元/公斤。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李孝軍決定孤注一擲,丟下手里生意紅火的攝影室,承包荒山去種花!
李孝軍把要承包荒山種金銀花的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對,理由只有一個:投資全依靠自身力量,縣里又沒有這方面的政策扶持,萬一失敗怎么辦。李孝軍好說歹說,才把家人說通。
手里只有20多萬元,李孝軍拉上堂弟李孝才入股,合出40多萬元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考察,兄弟倆選中了金山村水庫邊上的一片荒山作基地。有了地,哥倆又在另一邊的航龍村建起了苗圃,從重慶拉來幾大車金銀花穗條,一口氣育了12萬株苗。重新培育出來的金銀花易種植、易采摘,結(jié)花整齊,藥用價值高。
然而,要把上千畝的荒山荒坡改成梯地,談何容易。首先要在十來個串連的荒山下辟出路來,再開辟梯帶,還要在短時間內(nèi)挖出3萬多個坑,并且要及時按窩施肥,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從未扛過鋤頭的李孝軍,什么都要重新學(xué)起。開工第一天,哥倆天不亮就起床,扛起鋤頭帶領(lǐng)20多個工人在山上刨了兩天,寒風刺骨,手都磨出了泡,腳板被尖銳的石頭硌得生疼。
這還不算,更大的困難接踵而來:持續(xù)旱災(zāi),土地變得生硬;高額開墾費,令資金周轉(zhuǎn)困難。兄弟倆四處找親戚籌錢,還向銀行借貸。在最困難的時候,鎮(zhèn)里送來5000元抗旱資金,這是哥倆山上創(chuàng)業(yè)以來收到的唯一一筆幫扶資金。
半年后,原本雜草叢生的荒山硬是全部栽上金銀花,通過兄弟倆精心照料,成活率達95%以上。經(jīng)過幾場春雨的沐浴,金銀花更加茁壯成長,滿山蔥蘢,形勢喜人。金銀花三年后進入豐產(chǎn)期,每畝可產(chǎn)1000-1500公斤,畝產(chǎn)值可達8000元至12000元。
手撫自己辛勤栽培的金銀花,李孝軍堅定地說:“以前總覺得荒山禿嶺沒出路?,F(xiàn)在,我要用事實來證明,山上一樣會長出金子?!?/p>
(責編:張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