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保
(進賢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江西進賢33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 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具有反復急性加重的特點,易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腦病等嚴重的并發(fā)癥,臨床上常規(guī)治療往往難以達到滿意效果。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呼吸機治療是一種經鼻(面)罩的無創(chuàng)傷性的機械輔助通氣方法。近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也進入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療領域,其療效較為肯定,治療成功率為80%~85%[1]。本研究對進賢縣人民醫(yī)院應用BiPAP呼吸機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呼吸內科住院治療的AECOPD患者77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2]的診斷標準。其中男 49例,女28例,年齡49~91歲,平均69.3歲。所有患者入院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Ⅱ型呼吸衰竭,行動脈血氣分析檢查,動脈氧分壓(PaO2)均低于8.1 kPa,二氧化碳分壓(PaCO2)均高于6.65 kPa。符合標準:1)意識清醒能夠合作;2)有自主呼吸;3)無影響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創(chuàng)傷或面部畸形;4)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5)pH ≥7.25[3-4]。排除標準:1)昏迷、自主呼吸微弱;2)嚴重且難以糾正的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狀態(tài);3)活動性上消化道出血;4)氣道分泌物過多及氣道梗阻;5)無力排痰不能耐受鼻面罩吸氧;6)pH≤7.25;7)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4-5]。將77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6)和BiPAP治療組(n=41),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COPD分級和血氣分析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抗感染、應用支氣管擴張藥、祛痰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持續(xù)低流量吸氧,使經皮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SpO2)維持在90%~95%,同時糾正酸堿平衡并給予營養(yǎng)支持。BiPAP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鼻(面)罩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機械通氣工作模式為自主呼吸/時間控制自動切換模式(S/T),初始呼氣末正壓(PEEP)設定為0.2~0.4 kPa,由低到高逐步調節(jié)參數(shù)至患者呼吸狀態(tài)有明顯改善,調節(jié)氧流量使SpO2維持在90%~95%。要求首次使用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時間應持續(xù)2 h以上,前3 d每天累計時間>12 h,之后根據病情好轉可適量減少通氣時間并逐步下調參數(shù),直至患者病情穩(wěn)定,可完全脫離呼吸機為止[4,6]。
觀察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神智、呼吸頻率、心率等)及臨床表現(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情況等),定期抽血檢查動脈血氣分析。對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2、24 h動脈血氣,住院時間及療效進行比較。
患者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后,呼吸道癥狀明顯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恢復至正常水平;治療途中未出現(xiàn)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死亡等情況。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動脈血氣分析變化的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動脈血氣分析變化的比較±s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動脈血氣分析變化的比較±s
*P<0.05,**P<0.01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時間 PaO2 p/kPa PaCO2 p/kPa pH BiPAP治療組 41 治療前 7.53±0.49 7.72±0.61 7.27±0.02治療后2 h 8.54±0.67*# 7.20±0.49*# 7.34±0.04治療后24 h 10.00±0.56**## 6.42±0.60**## 7.42±0.03*#對照組 36 治療前 7.56±0.55 7.62±0.61 7.28±0.04治療后2 h 7.87±0.75 7.78±0.51 7.30±0.06治療后24 h 8.04±0.83* 7.35±0.72* 7.33±0.05
BiPAP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2.8±15.4)d,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4.5±16.1)d,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iPAP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插管率及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插管率、病死率比較
BiPAP治療組中3例(7.31%)出現(xiàn)焦慮、恐懼,27例(65.85%)感到口干及痰液黏稠,13例(31.70%)感到胃腸脹氣,1例(2.43%)有誤吸,3例(7.31%)出現(xiàn)面部壓傷。經過對癥處理和細心護理后,這些癥狀均得到緩解。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隨著患病時間延長,肺功能進行性減退。當氣候多變或感染時,常導致AECOPD,此時氣道阻力明顯增高,呼吸中樞驅動增強,呼吸肌疲勞,易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7]。BiPAP具有充當通氣泵,氣道輔助通氣、緩解呼吸肌疲勞的功能。BiPAP無需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創(chuàng)傷小且并發(fā)癥少,患者較容易接受。目前,經鼻(面)罩BiPAP輔助通氣是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無創(chuàng)輔助通氣方法。BiPAP呼吸機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來提供壓力支持通氣,吸氣壓(IPAP)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緩解呼吸肌疲勞,增加肺泡通氣量,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改善肺內氣體分布不均,減少無效腔的氣量;呼氣壓(EPAP)防止細支氣管的氣道陷閉,增加功能殘氣量,防止肺泡萎陷,使肺泡內CO2有效排出,從而達到提高 PaO2、降低 PaCO2的目的[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使用BiPAP治療2 h就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使用24 h后患者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快速糾正;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與常規(guī)治療效果相比,早期使用BiPAP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有效率、縮短病程、減少病死率。與有創(chuàng)輔助通氣治療相比,其創(chuàng)傷小,使用方便,并發(fā)癥少且容易處理,患者易接受。
總之,BiPAP是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1] 劉玲,邱海波,鄭瑞強,等.早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5,17(8):477-480.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
[3] 李美朝,陳航.早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yè),2008,17(13):67.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研究協(xié)作組.早期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10):680-684.
[5] 劉春萍.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15):54-55.
[6] 黃巍,劉萍,杜叢云.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9,7(4):41-43.
[7] 夏雪梅,陳余清,劉超,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發(fā)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及影響治療因素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34(9):769-772.
[8] 陳榮昌,羅群.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的臨床應用及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5):331-332.
[9] 呂曉東,劉加良.BiPAP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4):377-378.
[10] 陳玉玲,邵華軍,張文輝,等.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5,25(12):89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