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忠勇 (云南省寧洱縣德安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 665100)
?
仔豬黃白痢病的綜合防治
鄭忠勇 (云南省寧洱縣德安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 665100)
仔豬黃白痢病是獸醫(yī)臨床上的常見病癥,多種致病的因子均可導致仔豬黃白痢病的發(fā)生,特別是幼仔豬,發(fā)病后治療不及時,可造成大量的仔豬死亡,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多年來,針對仔豬發(fā)生黃白痢病的原因,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1 發(fā)病原因 該病是由一種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瀉性傳染病。
1.2 診斷要點 (1)多發(fā)于1~7日齡新生仔豬易患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腸道傳染病,尤以3日齡仔豬常見。通常全窩陸續(xù)發(fā)病,1周齡以上仔豬很少發(fā)此病。(2)仔豬劇烈腹瀉,排黃色稀糞,嚴重的為黃水、腥臭、排糞失禁,精神不振,被毛蓬亂無光,不吃奶,很快脫水消瘦,眼球下陷。肛門、陰門、尾根、飛節(jié)往往呈紅色。(3)若治療不及時,有時可使全窩仔豬死亡。初產母豬所產的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發(fā)病率通常在90%以上,出生12h后,突然有1~2頭全身衰竭。且很快死亡,隨后同窩仔豬相繼發(fā)生腹瀉,其糞便呈黃色,內有凝乳片,病豬迅速消瘦、脫水、昏迷而死。(4)剖檢死豬,主要是小腸急性卡他性炎癥,以十二指腸最明顯,表現(xiàn)為腸黏膜腫脹,充血或出血。腸壁變薄、松馳。胃黏膜有紅腫。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多汁。心、肝、腎有變性,重者有出血點。(5)與仔豬紅痢區(qū)別:仔豬紅痢大多發(fā)生于1~3日齡,病程短。紅痢以排出紅色粘性稀糞為特征。
1.3 預防 (1)不從有病豬場引進繁殖母豬和仔豬。(2)平時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改善懷孕母豬飼養(yǎng)管理,保證胎兒發(fā)育健壯。(3)母豬臨產前,將圈舍打掃干凈,清除糞便,最好消毒后才墊褥草。母豬乳頭及乳房要擦干凈,先把每個乳頭的奶擠掉少許才給仔豬固定奶頭。(4)母豬產前1個月,用大腸桿菌自體菌苗口服免疫接種,母豬產后24h內讓仔豬盡快吃到初乳,以增強仔豬的免疫力。
1.4 治療 (1)痢特靈,母豬0.2g/頭,用開水調成糊狀,涂母豬乳頭讓仔豬吸吮,2次/d,連用3d。(2)土霉素,母豬0.2~0.3g/頭,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涂于母豬乳頭讓仔豬吮吃,3次/d,連用3d。(3)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肌注,或慶大霉素2~4ml,阿托品0.25ml,肌注。或痢菌凈肌注。(4)磺胺甲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同抗菌增效劑(TMP)按5:1配合,豬用0.1~0.2g/頭,1次/d,連服3d。(5)對病得嚴重的仔豬,防止脫水,用糖鹽水50~300ml,復方鹽水50~300ml,維生素C注射液5~10ml,慶大霉素注射液8~16萬IU混合后靜脈注射。
2.1 發(fā)病原因 該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非敗血性、急性腸道傳染病,影響其生長發(fā)育甚至導致死亡。仔豬白痢病是10~30日齡仔豬多發(fā)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其以排腥臭的灰白黏稠稀糞為特征。
2.2 診斷要點 (1)仔豬白痢病多發(fā)于母豬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條件不良的養(yǎng)豬場(戶)的10~30日齡的仔豬,可危及全窩。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以嚴冬及炎熱季節(jié)較多;當氣候突然變化時,發(fā)病率顯著上升。(2)仔豬白痢以10~20日齡多發(fā),1月齡以上仔豬很少發(fā)生。仔豬白痢主要臨床癥狀為突然腹瀉,排灰白色或黃白色漿狀、糊狀糞便,其味腥臭,病豬體溫、食欲無明顯變化。(3)病仔豬無嘔吐,被毛粗亂。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病久者消瘦、脫水,生長發(fā)育受阻。剖解可見病變卡他性腸炎,腸內容物呈糊狀,灰白色,腸系膜淋巴結腫脹。(4)診斷時應注意與仔豬紅痢和傳染性胃腸炎的區(qū)別。仔豬紅痢主要發(fā)生于3日齡內的仔豬,血性下痢。
2.3 預防 (1)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合理調配飼料,使母豬在懷孕期及產后有足夠營養(yǎng),補給維生素及礦物質飼料,酌情增減精料或青粗飼料,以保持母豬泌乳量的平衡。母豬產仔前,將圈舍打掃干凈,用常規(guī)藥物消毒。母豬乳房用溫水洗干凈,經常保持清潔。母豬產前產后要有足夠的運動。(2)做好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冬春季要注意仔豬舍的防寒保暖,采用電燈光照取暖是良好的措施。仔豬7~10日齡即可開始補料,有利于減少白痢病的發(fā)生。仔豬飼料最好是用乳豬料,不喂仔豬不易消化的青、粗飼料,并供給清潔衛(wèi)生的飲水。(3)改善豬舍環(huán)境衛(wèi)生。豬舍地面應保持清潔、干燥,做到勤掃、勤清理,不讓污水或糞尿積存,做好防寒保暖和防署日常工作。(4)藥物預防。在仔豬第1次吃奶前,喂給0.1%高錳酸鉀溶液3~5ml,以后每隔5d拌在飼料喂給仔豬?;蛟诿?kg飼料中加入呋喃西林或土霉素2g喂給仔豬。
2.4 治療 (1)呋喃西林或痢特靈或痢菌凈按0.2~ 0.3g/d·頭,溶于水,涂擦母豬奶頭,讓仔豬吮吃,2次/d,連續(xù)1~2d,療效最好。(2)鏈霉素2g、胃蛋白酶3g,加溫開水混勻拌成糊狀,擦于母豬奶頭,2次/d,連續(xù)2~3d。(3)磺胺脒15g、次硝酸鉍15g、胃蛋白酶10g、龍膽末15g,加入飼料和水調成粥狀,擦于母豬奶頭,2次/d,連續(xù)2~3d。(4)磺胺脒0.5g、蘇打0.5g、乳酸鈣0.5g,放入飼料和水調成糊狀,涂擦母豬奶頭,2次/d,連用2d。(5)仔豬白痢病嚴重的采用補鹽、補液、調節(jié)電解質、酸堿平衡的辦法,可用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g、氯化鉀1.5g、水1000ml,混勻,讓白痢病的仔豬自由飲用。(6)玉米棒渣灰治俞率高。發(fā)現(xiàn)哺乳仔豬排灰白色稀便時,將已脫粒的干玉米棒燒灰研成細粉,3次/d,5g/次·頭,拌入飼料喂給仔豬。也可按等量喂給哺乳母豬,對治療仔豬白痢病有明顯的效果。(7)病仔豬若糞便呈灰色或排灰綠色糞便并有腥臭味,每頭用大蒜100g、白頭翁50g、金銀花50g、龍膽草30g混合,服15g/次,2次/d。
(1)仔豬黃白痢病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對于病情嚴重或認為治療希望不大的豬要堅決淘汰,以免擴大傳染源。在日常管理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狀態(tài),看食欲情況,看糞便顏色和現(xiàn)狀,及時發(fā)現(xiàn)和隔離有病的仔豬,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和疫病控制措施,減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擴散蔓延。(2)對仔豬黃白痢病的治療,要實施綜合防治措施,不僅治療仔豬黃、白痢病,還要對豬舍及母豬進行消毒處理。(3)加強對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做好仔豬保暖工作,一般1~7日齡的仔豬適宜溫度為32~28℃,8~30日齡28~25℃,31~60日齡25~23℃。保暖對避免仔豬因受潮受涼而患黃白痢病起到良好的作用。
(2010–12–06)
S858.28
B
1007-1733(2011)02-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