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均柱
(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重慶巫山404702)
麻黃具有發(fā)汗、平喘、利水之功,常用于外感風寒所致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或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或水腫而兼有表證。筆者用其治療失音療效顯著,介紹如下。
失音是指聲音嘶啞,其聲不揚,甚則不能出聲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為風寒熱毒外襲,客于肺系,肺氣失宣,脈絡閉阻,聲門開合不利而發(fā)病或因素體虛弱,過度言語、勞累過度等,以致肺腎陰虧,肺金不能清肅,腎陰無以濡養(yǎng)脈絡,聲門失健所致。
失音有虛實之分,治則也因人而異。實證當以麻黃宣肺,風寒襲肺用荊防敗毒散,風熱或風燥用銀翹散、桑杏湯加減。虛證多因高聲談唱日久、久咳不止致肺腎陰虧、咽喉失于濡養(yǎng),當以蜜炙麻黃宣肺,用養(yǎng)陰清肺湯、百合固金湯隨癥加減以潤肺。
曾某,男,28歲,2009年11月20日初診。聲音嘶啞,講話較吃力3個月余,咽喉不痛不癢。曾多處治療,長期用西瓜霜、金嗓子等含片,不見好轉。長期從事體力勞動,除聲音嘶啞外無其它不適。為風邪襲肺,肺氣不宣,氣道受遏,金實不鳴。治以疏風宣肺。藥用麻黃15g,荊芥15g,防風15g,牛蒡子 12g,前胡 15g,桔梗 15g,薄荷 15g,連翹 20g,蘇葉 15g,蟬蛻8g,板藍根20g,蘆根20g,甘草3g。每日1劑,水煎服。服3劑后聲音嘶啞好轉,講話較前流利。效不更方,繼服3劑,聲音恢復正常,囑防感冒、忌辛辣,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