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劉暉
(山東警察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刑事視頻案例在構建主義教學中的運用
劉霞 劉暉
(山東警察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在當今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刑事視頻案例的廣泛應用,使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在《刑法學》教學領域得以實踐。正視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中“案例獨大”、“形式浮夸”、“拿來主義”等現(xiàn)實誤區(qū),強化“學生中心主義”教學模式組織設計,這些教學嘗試和改革對改變當前刑事實務訓練不足的現(xiàn)狀、促進公安院校刑事執(zhí)法通識教育和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刑事;視頻;案例;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活動應能保證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從復雜的真實問題中建構新知識,而不是僅聆聽教師關于某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刑法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以大量社會事實為基礎,又以其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真實案例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對學生進行“刑法理論通識教育和職業(yè)技能訓練”,這對改變當前公安高等院校刑事實務訓練不足的現(xiàn)狀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隨著最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通過圖像、聲音、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形式來表現(xiàn)和完成教學活動的刑事視頻案例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青睞。在這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如何進一步打破法教義學思想束縛,最大限度發(fā)揮刑事視頻案例情境創(chuàng)設功效;如何按照建構主義“學習是認知主體內(nèi)部心理過程”的理念來設計組織刑事視頻案例教學成為我們亟待梳理、解決的問題。
《刑法學》是一門顯學,在法學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最能引起社會公眾關注,最能引起社會情感震蕩的案件,往往都是刑事案件,比如我國近年發(fā)生的“許霆案”、“鄧玉嬌案”、“周老虎案”、“胡斌案”、“鄭偉銘案”、“藥家鑫案”等。這些熱點案件在成為社會公眾茶余飯后話題的同時,也被各家媒體爭相報道,相關視頻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上隨處可見,這為《刑法學》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然而刑事視頻案例教學改革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種新嘗試,由于可借鑒的成熟經(jīng)驗較少,難免存在一些理論和實踐的誤區(qū)。
近年,行為主義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因其“初高級學習目標不分”、“過分強調(diào)記憶”、“課堂氣氛沉重”等缺陷大受詬病,而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則廣受褒獎,視頻案例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輔助”教學手段似乎已有“屈尊”之嫌,唯有去“講授”而代之似乎才能慰平激進改革者的“澎湃心緒”。筆者認為,這種急盼教學改革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不顧我國成文法的立法背景,一味強調(diào)產(chǎn)生于西方判例法文化背景下的案例教學,只會使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成為“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樓閣。
受大陸法系成文法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傳統(tǒng)影響,我國刑事立法中嚴謹縝密的概念、原理和體系不通過講授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如果學生的刑事法律知識僅限于案例,他們就會對刑事立法的主干內(nèi)容——刑法條文無所適從,甚至會產(chǎn)生“沒有學到真正法律”的抱怨。在成文法立法背景下,單純的刑事視頻案例教學在我國根本行不通,視頻案例的情境創(chuàng)設只能作為教師系統(tǒng)講授的輔助手段。當然,在素質教育觀念影響下,為改變“學用兩張皮”的狀況,系統(tǒng)講授必須吸收案例教學的有益經(jīng)驗,擯棄教師滿堂灌的講授模式,逐漸降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增加學生對教學的參與,使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
受行為主義“刺激——反應”教學模式和有限教學時間的影響,許多教師引入刑事視頻案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甚至還有個別教師為了突出所謂的教學亮點,以示進行了教學改革,在講授中隨意插入幾個刑事視頻案例,就認為進行建構主義情境創(chuàng)設了。這種帶有“媚俗”和“取寵”之意的的簡單媒體替換式教學改革,與建構主義情境創(chuàng)設理論和教學策略相去甚遠,始終還是徘徊在“學習者是知識灌輸對象”的窠臼中。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學生把視頻案例當作是看電影、聽故事,只注重有趣情節(jié),缺乏對案例情境嚴謹而有序的邏輯思維和推理,難以有效提高他們未來的刑事執(zhí)法能力。
刑事視頻案例引入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信息集成的特性,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直觀,把刑法教學內(nèi)容從視聽兩方面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真實的”兩難抉擇情境中,通過“參與式的問答和協(xié)商”來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擇優(yōu)處理,最終領悟出適合自己個人特點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推理。因此,刑事視頻案例的引入只是建構主義教學的最基本要求,更重要的則是“學生中心主義”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建立。
情境創(chuàng)設的前提是信息資源的提供, 《刑法學》情境創(chuàng)設前提當然是進行信息資源提供的刑事視頻案例庫建設。當前在刑事視頻案例庫建設過程中,相當多的教師奉行“拿來主義”,認為“只要學會簡單的下載技術就可以運用”。
筆者在刑事視頻案例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從網(wǎng)絡、電視上下載的案例視頻長度大多在15—40分鐘,如果教師不加整合地采取“拿來主義”,則極有可能使教室變成放映廳、課堂變成故事會,既浪費了教學時間,知識建構的教學目標又很難實現(xiàn)。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刑事教學情境,教師必須對從各種媒體上下載的視頻案例進行剪輯整合。比如在講量刑時,我們就將“鄧玉嬌免除處罰”、“熊貓病毒之父李俊減刑”、“許霆假釋”、“黃光裕數(shù)罪并罰”等視頻剪接在一起,一共只有5分鐘的時間,卻使學生對量刑制度的實踐情境有了形象直觀的感受和認知。還有的視頻資料可能只需要捕捉其中的某個鏡頭或者畫面,將其與PPT演示文稿結合起來,照樣能起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比如筆者在講授正當防衛(wèi)制度必要性時,就只截取了《今日說法》某期節(jié)目的三個鏡頭:“小偷小販膽敢進院狠踹暴打”、“偷井蓋者抓住剁手”、“打死盜賊有獎”。 當然,教師在剪輯整合視頻資料時還須具備相關軟件知識,這也是信息時代教師在專業(yè)知識外還應加強的一項教學技能。
前述已講到,系統(tǒng)講授還將在我國《刑法學》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刑事視頻案例必須要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的引入時機成為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按照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有初級和高級之分。作為普遍原則和單一標準表征的初級學習只需在相同情境中再現(xiàn)即可,即通過教師的講授或舉例教學就可實現(xiàn);而高級學習則要求學生掌握概念的復雜性,并能廣泛而靈活地應用到具體的情境中,即必須選擇情境創(chuàng)設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這是因為,刑法建構性教學追求的不是識記的知識點和固定的答案,而是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方式?!缎谭▽W》中的復雜概念往往形成社會現(xiàn)實中的疑難案例,將這些無通說、難處理,甚至案件已判、犯罪人已伏法,但仍有爭議的刑事案件視頻資料引入課堂,給學生留下啟發(fā)性思維空間,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討論、辯論等互動活動,往往能使學生的刑事法律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比如筆者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這一復雜概念的教學就是建立在對交通肇事者主觀過失的講授基礎之上的。由于“逃逸致人死亡”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表現(xiàn)形式非常多,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為此我們將“付中濤駕車拖帶受害人2300米案”、“胡斌交通肇事案”、“鄭偉銘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藥家鑫故意殺人案”這四個刑事案件剪輯整合成一個長七分鐘的視頻,把“逃逸轉化為故意殺人”、“與逃逸并立的故意殺人”、“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結果加重犯”等極具時代性的問題以學生自主討論、辯論等建構性學習手段來完成,以此提升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為公安院校學生刑事執(zhí)法能力的提高打好實踐基礎。
當然這些疑難案例視頻的情境創(chuàng)設對教師可謂是不小的挑戰(zhàn),因為它們畢竟是有爭議的案件。但筆者認為,即使教師水平駕馭情境創(chuàng)設的建構性教學還有一難度,甚至自己的看法和結論可能會受到學生的挑戰(zhàn),但也應大膽地嘗試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因為,若自己的權威結論受到自己所教學生的挑戰(zhàn),恰好證實學生學得好,自己教學教得成功。否則,一味因循守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成不變地講授那些簡單的、通說性案例,這會使學生刑法的的理解永遠流于表面,對刑法的掌握永遠不會深入。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應依據(jù)“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辯證原理,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指導下,著力于構建符合學科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科學性與可行性有機結合,架設起一座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雖然削弱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但其過程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讓學生管理學習任務,這種高度認知復雜性的學習環(huán)境可能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教師應在建構知識過程中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幫助和引導。
1.課前周密的計劃和組織
教師在課前除要對刑事視頻案例的播放時機、教學時間分配和控制,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等進行周密的預判斷和預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據(jù)刑事視頻案例情境的法律語義信息,預設好刑事視頻資料要求學生完成的現(xiàn)實任務。
教師預設刑事視頻案例任務的目的在于進行預先鋪墊引導,給出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線索,修正學生在思考問題上的錯誤和偏差,將學生引入到問題的情境中。教師在預設現(xiàn)實任務(拋錨式教學)時,應使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級提高難度,即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腳手架”理論搭建現(xiàn)實任務,使學生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斷地提高,為學生最終完成刑事法律知識意義建構提供自下而上的實踐支撐,例如,筆者在在講述走私犯罪時,為“廈門遠華走私案”視頻資料預設了“單位犯罪構成要件”、“走私行為表現(xiàn)”(通關走私、繞關走私、間接走私、后續(xù)走私)、“海關報關環(huán)節(jié)”、“報關單的作用”、“逃稅環(huán)節(jié)“、“洗錢行為表現(xiàn)”、“現(xiàn)金管制”等內(nèi)容的認知和分析。這些接近生活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nèi)容或技能,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知識建構過程,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2.科學巧妙地組織案例討論
課堂討論是刑事視頻案例情境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難度最大、最容易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其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導演”本領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個好的刑事視頻案例能否達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預期效果,關鍵還在于教師對課堂的駕御能力。
為防止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成為視頻觀賞課,杜絕學生的散漫冷場行為,教師應當努力激發(fā)學生對刑事視頻案例的法學思考興趣,而不是情節(jié)觀看興趣。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少講多點撥,并通過設問、暗示、懸念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要注重刑事視頻案例討論組織的有序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獨立見解。此外,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進行辯論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群體與人際協(xié)調(diào)技巧和溝通能力。教師在刑事視頻案例教學中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的推理過程而不應僅僅是尋找正確答案。由于學生對《刑法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再加上刑事視頻案例本身的歧義性,學生很可能會產(chǎn)生法律適用的多種備選方案。教師對此應注意予以保護和鼓勵,同時引導學生如何協(xié)調(diào)刑事法律沖突,如何站在最合適的刑事政策角度,對關鍵刑事問題如何識別與分析,以尋找最佳解決途徑。在學生討論基礎上進行教師總結歸納是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對學生在討論中發(fā)表的思想觀點,不論正確錯誤,教師都應進行歸納總結,并給予公正客觀評價,以使學生在自主知識建構過程中少走彎路。
3.積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缺乏引導學生思維的較好方法和技術手段,學生通常選擇缺乏“認知沖突”的學習道路,傾向于完成對他們沒有難度的任務。在這種消極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簡單機械的記憶勞動是學生們主要的學習手段。而在建構主義教學中,學生需要面對復雜性的真實世界的情境,這對他們無疑是個挑戰(zhàn)。為此,學生需要采取一種新的學習風格,需要采取新的認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
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既使學生接受強烈的視頻沖擊,產(chǎn)生持久的知識保持,在討論的過程中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對話”和“協(xié)商”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師安排好,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主動參與性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在這樣的群體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種理論、觀點、信仰和假說;進行協(xié)商和辯論,先內(nèi)部協(xié)商(和自身爭辯到底哪一種觀點正確),然后再相互協(xié)商(對當前問題擺出各自的看法、論據(jù)及有關材料并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通過這樣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
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的發(fā)展受到教育觀念、經(jīng)濟條件、技術進步的影響,應用刑事視頻案例的教學策略經(jīng)歷著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刑事視頻案例建構性教學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會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刑事視頻案例教學對于法學領域教學改革必將起到推進和示范作用。
[1]雷玉德.法學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學的目標與路徑[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樊建民.刑法分論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探析[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4).
[3]文姬.刑法案例教學評估體系實證研究[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0,(6).
[4]危玉妹,危薇.視頻案例教學:法律教學的新突破[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5]劉同薌,郭健美.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社會保障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7,(22).
The Using of Criminal Video Case on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Liu Xia Liu Hui
(Shandong Police College,Jinan,Shandong,250014)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om,the wide-range of criminal video case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constructivism principle is practiced in the field of"Criminal Law"tesching.We shoule face bravely the misunderstanding,such as"monopoly case","exaggerated form","complete acceptance",strengthen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that students are the the main part.The reforms are very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lacking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o promote the criminal knowledge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skills in police colleges.
criminal;video;case;constructivism
D631.1
A
1672-6405(2011)02-0072-04
劉霞(1973- ),女,山東兗州人,山東警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研究。
劉暉(1971- ),男,山東臨朐人,山東警察學院偵查系講師,主要從事刑事偵查學研究。
2011-04-26
本文系山東警察學院教研項目《案例庫在刑法教學中的運用》(JY2009S04)的階段性成果。
王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