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哲
(陜西省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肝病科,陜西 西安 710001)
2008-01—2010-12,筆者應用三黃止血湯配合西藥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8例,并與醋酸奧曲肽注射液治療37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診斷標準。
1.2 一般資料 全部75例均為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均有嘔血、黑便,且均為嘔血、黑便后24 h內入院,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齡24~70歲,平均(52±0.1)歲;肝硬化病史6個月 ~7年,平均(4±0.3)年;第1次出血15例,第2次出血10例,≥3次出血13例。對照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齡25~68歲,平均(51±0.8)歲;肝硬化病史7個月~7.1年,平均(4±0.1)年;第1次出血16例,第2次出血10例,≥3次出血11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常規(guī)治療,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同時建立一條靜脈通路,予醋酸奧曲肽注射液(吉林一心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57)100 μg緩慢靜脈注射,繼將醋酸奧曲肽注射液100 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維持靜脈滴注,血止后停藥。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三黃止血湯。藥物組成:生大黃、熟大黃各15 g,黃芩12 g,黃連6 g,白及30 g,仙鶴草 30 g,三七粉(沖服)6 g,枳殼 15 g,炒白術15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藥涼后少量多次頻服。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1周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項目 觀察2組主要癥狀(嘔血、黑便)、大便隱血及體征(血壓、脈搏等)變化,有無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原發(fā)性腹膜炎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
1.5 療效標準 痊愈:1周內嘔血、黑便停止,連續(xù)3 d大便隱血試驗(-);出血伴隨癥狀明顯改善。顯效:1周內嘔血、黑便停止,連續(xù)3 d大便隱血試驗(+);出血伴隨癥狀有所改善。有效:1周內嘔血、黑便減少,大便隱血試驗由強陽性轉為(++);出血伴隨癥狀略有改善。無效:經(jīng)治1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經(jīng)治療24 h無好轉甚至加重,出血伴隨癥狀無改善或加重[2]。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 38例,痊愈 20例(52.63%),顯效8 例(21.05%),有效 8 例(21.05%),無效2例(5.26%),總有效率94.73%。對照組37例,痊愈11例 (29.73%),顯 效 7 例 (18.92%),有 效 11 例(29.73%),無效8 例(21.62%),總有效率78.38%。2 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出血停止時間比較 治療組出血停止時間最短20 h,最長108 h,平均(56.08 ±5.23)h。對照組出血停止時間最短26 h,最長 118 h,平均(70.24 ±6.04)h。治療組平均出血停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1)。
2.3 2組并發(fā)癥出現(xiàn)情況 治療組38例,并發(fā)肝性腦病1例,并發(fā)原發(fā)性腹膜炎2例。對照組37例,并發(fā)肝性腦病5例,并發(fā)肝腎綜合征3例,并發(fā)原發(fā)性腹膜炎5例。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多為肝硬化后門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及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破裂所致,是臨床常見急癥,病死率高[3],及時有效地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內科藥物治療仍為目前的首選治法[4]。出血后腸道大量積血分解,產(chǎn)生氨及有害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入血,可導致腦血管和血腦屏障改變,誘發(fā)肝性腦病;腸道大量積血,還可導致腸道內環(huán)境變化,使腸道細菌迅速繁殖,出現(xiàn)原發(fā)性腹膜炎。原發(fā)性腹膜炎可引起中毒性腸麻痹,后者可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量急劇減少,誘發(fā)出現(xiàn)腎衰竭等。所以出血后腸道大量積血即腸道淤血是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的主要因素,盡快清理腸道積血亦是治療重點。
上消化道出血屬中醫(yī)學血證范疇,多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氣虛不攝,血溢脈外及瘀血阻絡,血不歸經(jīng),氣虛、血瘀為病變基礎,火熱熏灼常為誘發(fā)因素。三黃止血湯以《金匱要略》瀉心湯為基礎,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生大黃、熟大黃攻下積滯,清熱瀉火,祛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使熱邪及瘀血及時排除;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仙鶴草收斂止血,補虛扶正;炒白術“除胃中之濕熱、補脾家之元氣”,枳殼“瀉心下痞悶,消胃中所傷”,二藥一急一緩,一行一補,使脾氣得健,氣機得暢,化源充足,全身臟腑得以濡養(yǎng)而取枳術丸之意;三七粉化瘀止血而達祛瘀生新之功。諸藥合用,共奏通腑瀉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扶助正氣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黃芩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抑制腸道大腸桿菌生長,減少內毒素產(chǎn)生[5];消化道出血者短期內重用大黃,有助于預防內毒素血癥,防止出血后并發(fā)腹膜炎所致的中毒性腸麻痹[6]。醋酸奧曲肽注射液能選擇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明顯減少內臟血流量,從而降低門脈患者的肝臟血流量、門脈壓力和曲張的食管靜脈壓力;抑制胃泌素、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刺激黏液分泌,從而減輕了這些物質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攻擊,保護黏膜屏障,促進已損傷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間接阻斷血管擴張,使內臟血流量下降;增加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減少胃液反流,保護食管黏膜;促進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塊的收縮[7]。三黃止血湯配合醋酸奧曲肽注射液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提高了止血效果,縮短了止血時間,節(jié)省了患者費用,是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種較好方法。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聯(lián)合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84-86.
[3]韓硬海,李樹桐.臨床肝臟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191.
[4]張文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1例[J].河北中醫(yī),2009,31(4):558.
[5]汪承柏.重視慢性肝炎內毒素血癥的防治[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4):1941.
[6]賀江平,汪承柏.應用生大黃預防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并發(fā)癥14 例報告[J].中醫(yī)雜志,1996,37(12):729.
[7]徐正磊,張茹.奧美拉唑聯(lián)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出血[J].當代醫(yī)學,2010,16(2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