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商 月娥 章 春芝 孫 曉娟 付 偉 劉楊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操作方便、安全、使用時間長等優(yōu)勢得到廣大醫(yī)生、護士及患者的高度認可,但也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導致被迫拔管的發(fā)生。為實現(xiàn)讓患者及家屬滿意、社會滿意的服務宗旨。本文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PICC置管患者中被迫拔管的原因,修訂質量監(jiān)管改進措施,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回顧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PICC置管患者98例,被迫拔管13例。其中患肢腫脹伴發(fā)熱2例,導管堵塞4例,導管不完全脫出2例,透明膜下皮疹3例,帶管回家期間發(fā)熱2例。質量控制小組成員綜合以上原因,從置管多方面進行剖析,修訂質量監(jiān)管改進措施,并于2008年10月起實施。
2.1 沖管封管
2.1.1 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情況,有文獻表明,肺癌組織本身能分泌促凝物質,如促血小板聚集物質、多糖蛋白及血漿素原激活劑等,使體內處于高凝狀態(tài),此類置管患者容易引起血栓性導管堵塞[1]。因此,對肺癌及血液黏稠度高的化療患者,治療期間輸液完畢用20 ml 0.9%氯化鈉溶液脈沖沖管,再用2 ml 25 U/ml肝素鈉稀釋液正壓封管;化療間歇期每周用20 ml 0.9%氯化鈉溶液脈沖沖管后,再用2 ml 50 U/ml肝素鈉稀釋液正壓封管。成人用肝素鈉溶液濃度25~125 U/ml封管是安全的,對凝血功能無明顯影響[2]。
2.1.2 置管患者長期輸入化療藥物或靜脈高營養(yǎng),使部分藥物沉淀在導管內壁上,管腔變窄出現(xiàn)非血栓性堵塞[3]。因此,輸入靜脈營養(yǎng)藥物、血制品、高滲液、高或低pH值、強刺激性藥物后,及時用20 ml 0.9%氯化鈉溶液脈沖沖管2~3次后再繼續(xù)輸入其他藥物,從而起到?jīng)_擊沉積物、降低藥物刺激性和控制藥物滲透壓、pH值的作用,預防導管非血栓性堵塞。
2.2 傷口維護
2.2.1 PICC導管體外缺乏縫線固定,當透明貼膜松動,導管可隨肢體運動進出體外,既增加感染幾率,又會導致導管脫出體外。治療間歇期和貼膜容易松動的患者,選用3M舒適透氣型HP貼膜,可減少貼膜更換頻率。加用導管固定器-思樂扣,可有效避免導管意外脫出。
2.2.2 透明貼膜下出現(xiàn)皮疹,分為2種換藥[4]:①復方新諾明換藥法;②如對復方新諾明過敏者采用慶大霉素換藥法。2種方法均3 d監(jiān)測1次局部皮膚細菌污染情況,癥狀完全消失后改用透明膜。
2.3 患肢管理
2.3.1 對擔心導管脫出,故意減少患肢運動者,加強知識宣教,指導活動動作、姿勢、順序,督促活動鍛煉,防止患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形成血栓。但應避免提取重物、做引體向上運動,以防止胸腔、腹腔壓力瞬時增大而致導管回血。
2.3.2 對置管成功,但送管過程不是非常順利的患者,上臂置管靜脈走向用蜂蜜加牛黃解毒片粉調成糊狀濕敷,2次/d,連續(xù)使用3~5 d,預防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5]。
2.4 帶管回家期間導管維護
2.4.1 有條件每周返院維護者,辦理出院或間歇時,護士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屬每周返院維護導管1次。有貼膜松動、患肢發(fā)熱、發(fā)紅、腫脹、穿刺點出血、導管回血等異常時及時返院處理。
2.4.2 地處偏遠不方便返院,當?shù)赜秩狈Ч芫S護條件者,在患者辦理出院前,護士培訓、指導家屬更換離院前的1次貼膜,及沖洗導管方法。告知每周如此維護導管1次。反復強調有貼膜內松動、卷邊應及時更換,患肢發(fā)熱、發(fā)紅、腫脹、穿刺點出血、導管回血等異常情況時必需及時返院處理。
2.5 質量控制小組成員不定時詢問、監(jiān)督患者導管使用通暢性,局部皮膚完整性,透明貼膜完好無損性。督促責任護士按規(guī)定時間更換貼膜、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
通過實施質量監(jiān)管改進措施,使被迫拔管率由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的13.27%(13/98),下降到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2.03%(4/197),效果下降明顯。
PICC導管因保留時間長,避免患者每天接受穿刺之苦,廣泛應用于腫瘤化療及靜脈高營養(yǎng)治療患者。3M普通透明貼膜以便于觀察傷口情況、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常被作為PICC傷口維護的首選,但透氣性能較差,易卷邊和松動。3M舒適透氣型HP貼膜,黏合力強,透氣性高,黏貼時間持久,能有效防止因潮濕而貼膜松動,從而減少貼膜更換頻率。導管固定器-思樂扣可牢固固定導管,防止導管自由進出體內,既可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又可防止導管脫出現(xiàn)象。復方新諾明和慶大霉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配合應用的地塞米松是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抗炎等作用。兩種換藥方法用于透明膜下皮疹,均取得良好的療效。可有效控制局部炎癥發(fā)展,避免細菌沿穿刺點進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導管相關性感染。
針對肺癌患者特殊的凝血狀況和輸注高營養(yǎng)、高滲、強刺激性藥物的治療特點,打破常規(guī)沖管封管法,采取加大0.9%氯化鈉溶液沖洗量和加用不同濃度的肝素溶液進行沖洗導管和封管,有效降低了管道堵塞風險?;贾芾泶胧┑膽孟嘶颊叻乐姑摴艿恼J識誤區(qū),預見行的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及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質量監(jiān)管改進措施的應用,明顯減少了PICC使用過程中的被迫拔管,使患者能夠無額外疼痛及憂慮狀況下順利完成治療計劃。真正體現(xiàn)出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升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醫(yī)院的整體服務水準。
1 姜正華,朱慕云,桑慧穎,等.肺癌患者凝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臨床肺科雜志,2009,14:725-726.
2 袁玲,李蓉梅,呂佳,等.PICC置管腫瘤患者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護士進修雜志,2007,22:945-948.
3 李新萍.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2,17:860-862.
4 章春芝,薛志芳,寧風琴,等.個性化換藥在經(jīng)外周靜脈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3-44.
5 章春芝,任曉東,薛志芳,等.中藥外敷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