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狀元黃觀“三元”考辨

      2011-04-07 16:21:34譚甲文
      關(guān)鍵詞:解元連中三元會試

      譚甲文

      (池州學(xué)院教育系,安徽池州 247000)

      明狀元黃觀“三元”考辨

      譚甲文

      (池州學(xué)院教育系,安徽池州 247000)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狀元黃觀“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說法在科舉史上一直是個謎團,不同的朝代、版本、專家均有爭議。文章從黃觀的出生歷史、科考記錄以及明代科舉制度的變遷出發(fā),發(fā)掘新材料,提出新觀點,重新考辨黃觀“連中三元”的史跡。

      黃觀;三元;考辨

      自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62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劉春霖終,約有600余人①1992年重慶出版社版《狀元史話》、1993年沈陽出版社版《中國歷代狀元錄》都只列出596位狀元姓名;1994年7月30日《文匯讀書報》說從唐武德五年(662年)第一個狀元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劉春霖止,有姓名的狀元共599人;1995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中國歷代狀元錄》則收羅了歷代狀元602名;周臘生在《再談歷代狀元知多少》一文中認為有名有姓者674人(包括西夏、偽齊、大西和太平天國時期的狀元)。另本文所說的狀元指文狀元,不包括各朝各代的武狀元。。而“科舉經(jīng)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的,被稱為‘連中三元’。能有如此殊榮的,一千三百余年間僅十八人”[1]②《書屋》2008年第11期刊出的張志東《狀元春秋》一文,統(tǒng)計中國科舉史上“連中三元”者為18人;周亞非《中國歷代狀元錄·歷代“三元”表》所載共13人;王鴻鵬等編著的《中國歷代文狀元》增補明代的黃觀,共14人;今人李傳璽和周臘生考證均為16人。。其中宋代最多,有六位。明代的“三元狀元”則有兩種說法:《明史:選舉二》載:“(正統(tǒng))十年乙丑,會試、廷試第一皆商輅……三試皆第一,士子艷稱為三元,明代惟輅一人而已?!保?]清人李調(diào)元在《制義科瑣記:三》中卻載:“正統(tǒng)十年(1445年)乙丑,商公輅由解元、會元捷狀元。終明世三元,公及黃觀而已”。今人朱保炯、謝沛霖二先生編著的《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一書中亦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狀元許觀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3]的記載。而明史專家郭培貴教授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糾誤一則》一文中則認為黃觀只是連中會元、狀元,而未中解元,因此,“洪武二十四年辛未科狀元許觀‘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第2422頁)則是錯誤的?!庇纱水a(chǎn)生了一段歷史公案,明代科舉近300年間究竟產(chǎn)生了幾位三元,黃觀是否如傳言中那樣曾經(jīng)有過“連中三元”的壯舉。

      本文嘗試著從黃觀其人、三元其事、史籍記載分析等方面,結(jié)合明初科舉制度的演變,通過挖掘新的史料來重新分析、考辨黃觀的“三元”史跡。

      一、黃觀其人

      黃觀原南直隸池州府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人),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黃觀以貢生的身份入太學(xué),是年八月參加鄉(xiāng)試,獲第一名,中“解元”。次年應(yīng)會試,又得了第一名,中“會元”。同年,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fā)策問的殿試,再獲得第一名,中“狀元”,真正實現(xiàn)了“連中三元”的偉業(yè)?!睹魇?列傳第三十一》記載如下:“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父贅許,從許姓。受學(xué)于元待制黃冔。冔死后,觀益自勵,該博有聲。洪武中,貢入太學(xué)。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二十四年(1391年),會試、廷試皆第一。累官禮部右侍郎,乃奏復(fù)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書。改觀右侍中,與方孝孺等并親用?!保?]

      靖難之變前,黃觀就曾當(dāng)面痛斥朱棣的所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③《中國地方志集成:光緒貴池縣志》記載:燕王入覲不拜,公劾之有“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等語,又密疏留燕王不行。。朱棣篡位后,黃觀被視為亂臣賊子,列為“奸臣”名單里的第六位。在這場皇族內(nèi)部的帝位之爭中,黃觀保持了忠臣的名節(jié),為“君臣大義”的傳統(tǒng)觀念而犧牲了自我,但朱棣仍不放過他,憤恨之余,叫人扎了草人,帶上黃觀的帽子,放到街上斬首示眾,怒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觀的名字劃掉,妄圖抹殺他的歷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黃觀殉難的行為受到后來士大夫們的推崇,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終被神宗皇帝補謚為“文貞”。

      二、三元其事

      《乾隆池州府志》載:“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初從父贅姓許。幼穎敏,受學(xué)元黃冔,冔死后,觀益自勵,該博有聲。以貢入太學(xué),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會試禮部第一,廷試防邊之策所對深合上旨,遂擢第一人,除翰林院修撰?!保?]《光緒貴池縣志》亦載:“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家上清溪。以父贅許,從許姓。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貢入太學(xué),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是歲領(lǐng)鄉(xiāng)薦。明年會試第一,廷試御戎之冊……帝嘉之,賜進士第一,除翰林院編修?!保?]清人查繼佐《罪惟錄:傳十二上》卻載:“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直隸貴池人。初從父贅許。幼穎敏,受學(xué)元待制黃冔,冔死后,觀益自勵,該博有聲。貢洪武甲子(1384年),入太學(xué),是歲領(lǐng)鄉(xiāng)薦第二。辛未(1391年)會試第一,及廷對御戎策稱旨,又擢第一,拜修撰?!牍獬?,追贈觀太子太保,謚文貞,妻翁氏貞懿夫人?!保?]

      由以上史料可知,黃觀“連中二元”是不容置疑的,至于是否“連中三元”,關(guān)鍵就看其鄉(xiāng)試是否中過解元。明進士姜清著《姜氏秘史:卷3》記有:“是歲,(許觀)領(lǐng)鄉(xiāng)薦。明年會試第一,入對御試策,大要以天道福善禍淫之機、人事練兵講武之法為言。高廟嘉之,擢狀元及第,由翰林歷尚寶司卿,禮部右侍郎?!泵鳌短珜W(xué)志:黃觀傳》亦有:“洪武甲子(1384年)貢入太學(xué),是歲領(lǐng)鄉(xiāng)薦,罹外艱。起復(fù),仍入監(jiān),造詣日益深,同舍推服。嘗繪父母墓為圖,攜以自隨,閱之淚輒下。辛未(1391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拜翰林院修撰?!背酥猓芏嗝魅斯P記也記有黃觀不曾“連中三元”之事,如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81》載:“……輅,浙江解元也,本朝中三元者,惟輅一人?!蓖鹾搿渡街尽份d:“有明一代……中三元者,商輅一人耳?!?/p>

      但也有許多資料有黃觀“連中三元”的記載,明嘉靖年間工部尚書雷禮的《國朝列卿記:卷43》載:“洪武甲子(1384年),(觀)應(yīng)貢入太學(xué),即發(fā)解京府……明年會試第一?!泵骷尉盖嘀萁庠?、萬歷狀元焦竑《玉堂叢語:卷6》說:“狀元曾登解元者十一人:黃觀、吳伯宗、林環(huán)、蕭時中、陳循、商輅、柯潛、彭教、謝遷、李旻、楊維聰?!保?]尤以清趙翼《陔余叢考:卷28》記載最為詳細:“《雞窗剩言》記黃觀洪武甲子南京解元,辛未會試第一,廷對《御戎策》,太祖擢置狀元,后殉建文之難。亦見傅維麟《明書:忠節(jié)傳》,則洪武中已有一人,不獨商文毅也?!保?]587

      近閱明人張弘道、張凝道所輯《皇明三元考》載:“許(觀)庚午(1390年)領(lǐng)鄉(xiāng)薦,連登會、狀元,時年三十二,授修撰。”但其后又加按語曰:“而《皇明通紀》乃云庚午解元,不知何據(jù)。”明顧祖訓(xùn)編《狀元圖考:卷1》載:“鄉(xiāng)會試俱第一,時年二十八。廷對御戎策……擢狀元及第。按此則許觀已三元矣,當(dāng)時不傳想消籍而人不知,故耳。”《狀元圖考:卷6》又記“狀元曾登解元者八人:吳伯宗、黃觀、李騏、商輅、彭教、謝遷、李旻、楊維聰?!泵麇X士升輯《皇明表忠記:卷3》載:“洪武甲子(1384年)入太學(xué),鄉(xiāng)試第一。至辛未(1391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翰林院撰修?!泵骰首逯靽鴺E撰《黃明遜國臣記:卷2》亦載:“洪武甲子,貢入太學(xué),是歲領(lǐng)鄉(xiāng)薦第一?!苯癫椤短煲婚w藏明代方志選刊:嘉靖池州府志》,其對黃觀的記載如下:“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西一保人也。父在贅在城許氏,遂從舅姓。以許觀補邑庠生,治書經(jīng)。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歲庚午中鄉(xiāng)試第一,明年辛未連登會元、狀元。始仕翰林,遷尚書寺?!?/p>

      以上史料呈現(xiàn)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即明代的筆記體、私人札記等野史都認為黃觀是“三元狀元”,而明代正史和大部分的清代正史卻認為黃觀只是“會元狀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究其原因,筆者推測有二:

      其一,中國歷朝歷代的官修史志都是以正史為主,清代官修的《明史》和各地方史以及查繼佐的《罪惟錄》,究其史料大都來自明代官修的《明太祖實錄》的記載:“時廷對者三十一人,擢許觀為第一,賜觀等進士及第出身?!保?0]《明實錄》一般只記載會試和廷試的情況,而有關(guān)鄉(xiāng)試的記載不在之列。查繼佐的《罪惟錄》本是一部關(guān)于明朝的紀傳體史書,原名《明書》,因遭莊氏史獄牽連,取孔子“罪我者其惟春秋”之義,改名《罪惟錄》,書中收錄了很多被《明史》、被清廷隱瞞的史實,但其主義還是遵《明實錄》。應(yīng)該說《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的更為真實可靠。其成書時間及主編“任丘王崇”④《嘉靖池州府志》成書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秋,“賜進士出身中順大夫池州府事前刑部郎中任丘王崇著”。離事件發(fā)生最近,況有萬歷年間焦竑、景泰年間黃瑜等佐證,其可信度應(yīng)該高于查繼佐的《罪惟錄》。

      其二,中國歷史上史官一向是獨立的,皇帝在世時是無法觀看自己的語錄的,自唐李世民始,不但過問史官記述的內(nèi)容,還暗示他們“秉筆直書”。朱棣靖難之后,同樣不忘“自觀國史”,親自兩修《明太祖實錄》,而作為曾經(jīng)指責(zé)過他“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被列為“奸臣”名單里的第六位的黃觀,曾被朱棣“消籍”,《太祖實錄》中定不會讓他留下好的名聲。今查閱明李賢等撰、天順五年(1461年)內(nèi)府刻本《大明一統(tǒng)志》和明萬歷年間編修的《皇明一統(tǒng)紀要》,發(fā)現(xiàn)均無黃觀的記載。

      三、“三元”考辨

      明萬歷年間張弘道、張凝道兄弟的《皇明三元考》無疑是一部經(jīng)過加工的、有較高參考價值的科舉文獻,但其考證力度不夠。所有的史料都記載黃觀中辛未科會、狀元時“時年二十八”,惟獨此書為“時年三十二”。此書雖提及“而《皇明通紀》乃云庚午解元,”但卻僅以“不知何據(jù)”而過。明焦竑著《玉堂叢語》的記錄應(yīng)較可靠,焦竑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舉青州鄉(xiāng)試第一,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殿試第一(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精于史學(xué)和明朝的典章,萬歷二十二年,大學(xué)士陳于陛推薦他領(lǐng)銜修國史。焦竑作為嘉靖、萬歷朝解、狀兩元,其對明朝狀元資料的來源、考證應(yīng)該是最為真實的。曹參芳輯《遜國正氣記:卷3》可以佐證:“洪武甲子,應(yīng)貢入太學(xué),發(fā)解南畿。尋罹外難,治喪遵古禮。起復(fù),仍入監(jiān),造詣益深。嘗繪父母像為圖,攜以自隨,逐日瞻拜,輒淚下。辛未會試第一,廷對御戎策……高皇帝嘉之,擢狀元,除翰林修撰?!f歷癸卯(1603年),青陽施益臣為封樹立墓,貴池里人為建祠置產(chǎn)以供奉,應(yīng)天焦竑有墓祠記勒石?!?/p>

      已故明史專家黃云眉先生的《明史考證》⑤黃云眉對中國古代史、文學(xué)史、音韻訓(xùn)詁、版本目錄都深有研究,尤精明史,所撰《明史考證》一書尤為史林所重。一書提及:“按:(黃)觀以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皆第一,特詔褒獎之,見雷禮《國朝列卿記》”。今查《國朝列卿記:卷43》,記載如下:“洪武甲子、應(yīng)貢入太學(xué)。即發(fā)解京府,尋罹外難。戊辰(1388年)十月起復(fù),仍入監(jiān),造詣益深。嘗繪父母像為圖,攜以自隨,閱之淚下。明年會試第一,廷對御戎策……高廟嘉之,擢狀元及第,時年二十八,授翰林修撰?!?/p>

      由以上史料,再結(jié)合明顧祖訓(xùn)編《狀元圖考》中“按此則許觀已三元矣,當(dāng)時不傳想消籍而人不知,故耳”可知,黃觀在歷史上確實曾“三元及第”,其不為正史所載的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黃觀因“父贅許,從許姓?!背跤妹S觀,直到建文元年才“始奏復(fù)黃姓”。靖難起,因反對燕王起兵,并曾行文斥責(zé)燕王,被列為“奸臣罪狀”名第六。黃觀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黃氏九族受誅,親朋受監(jiān)禁,謫戍者達百余人,“史官諱忌不書,使其一門忠節(jié)將日泯焉。”直至嘉靖年間,士人才得以談?wù)?,明萬歷年間,才得以昭雪。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很難在嘉靖之前的史書看到有關(guān)黃觀的詳細史料的緣故。另很多史書“以洪武丁丑科韓克忠榜誤為辛未科”,可見辛未科當(dāng)時確實曾被修改過。

      其二,無論是查繼佐《罪惟錄》,還是雷禮的《國朝列卿記》,都記載了一個細節(jié)“尋罹外難”。這就是科舉史上的“告殿”現(xiàn)象:通常某一科要有個別會試中式者由于自身健康、父母亡故等原因可以申請告假,以待來科補行殿試。清代學(xué)者趙翼曾指出:“今會試中式者,禮部放榜,但云會試中式舉人,必侯殿試后賜及第、出身、同出身,始謂之進士。或有事故不及赴殿試者,但尚是中式舉人,不得稱進士。蓋猶沿唐、宋遺制。”[9]582既然有“告殿”,那肯定也存在“告會”,即鄉(xiāng)試中式后申請告假,以待來科補行會試。何況許多史料中都用了“尋”字,查古漢語詞典,其義為“隨即;不久。”也就是說,在黃觀中鄉(xiāng)試解元不久,其父母(或父母一方)即已去世,根據(jù)唐宋遺制,需“治喪遵古禮”。這樣一來,其鄉(xiāng)解第一的名字可能被隱去,而用第二名的名字頂上用以呈報禮部備查。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81》載:“(洪武)二十三年庚午,賜應(yīng)天府考試官傅箕、蘇伯衡、謝南、毛瀚鈔各十錠,中式舉人黃文史等五十人各二錠?!苯袢硕家酝跏镭懙闹魇妨蟽r值高而為歷來史家所稱道,事實上,《弇山堂別集:卷5》載:“許侍中觀,洪武乙丑”,把黃觀當(dāng)作乙丑科會元、狀元,顯然是錯誤的。如果是黃文史本屆解元的話,王世貞應(yīng)該說“中式解元”而不是“中式舉人”,筆者大膽推測黃文史極有可能是在某位解元之后的第二。

      其三,從明人編撰進士名錄的歷史可知,明朝人重視科舉,始于明中期景泰年間。據(jù)嘉靖初期李濂記載,明朝前期,地方儒學(xué)多重視修儒學(xué)碑記,而不太重視作科第題名記。明代前期,正是地方政府抓儒學(xué)教育時期,其時,用人之途廣,科舉僅是其中重要一途,社會影響還不夠大。中期以后,轉(zhuǎn)入制度化正軌,科舉幾成為全部,科舉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大為強化。明代科舉名錄的編纂,正是在這樣背景下發(fā)生的。明代缺乏全國性的舉人名錄,但有部分地方舉人名錄。張朝瑞《南國賢書》5卷,得成化十年至萬歷二十五年若干冊鄉(xiāng)試錄。至于前期的鄉(xiāng)試記錄,正史則少有編撰。

      相對于黃觀的隱晦,史書對于商輅“連中三元”的記載非常詳細,這可能與商輅生活的明中后期有關(guān)??婆e在明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起巨大作用,大多閣員出自翰林、進士,讀書人非??粗刈约旱目婆e出身和狀元身份。其次,商輅“連中三元”官至內(nèi)閣首輔,名聲顯赫,其后人為官者眾,正史為突出他的“三元奇跡”,往往冠以“一人而已”。同樣是在王世貞的《弇山堂別集》中有這樣的記載:“(成化)十一年乙末(1475年),命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徐溥、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彭華為考試官,華以疾辭,改命侍講學(xué)士丘濬。取中鏊等。廷試,賜謝遷、劉楊戩、王鏊及第。或曰鏊以鄉(xiāng)會元有盛名,對策復(fù)當(dāng)?shù)谝?,閣老商公抑之置第三?!保?1]近人張季易輯《明清巍科姓氏錄:卷2》”亦有類似記載:“商閣老三試皆首榜,乙末讀卷,有應(yīng)首選者,商嫌并己,遂下其手,蓋指鏊也?!雹奘份d王鏊博學(xué)有識鑒,曾任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文章爾雅,著有《姑蘇志》、《震澤集》、《春秋詞命》等書,可見他實有“三元”之才,卻為商輅抑之第三。

      四、結(jié)論

      科考過程大都充滿傳奇色彩。據(jù)說黃觀先后參加縣考、府考、院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六次考試均獲第一,時人稱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史料對黃觀的會試、殿試記錄得較為詳細,卻忽略其鄉(xiāng)試情況,其原因有三:

      其一,池州在歷史上建制多有變動,明初屬直隸,明中后期屬南直隸,清初為江南省,后又屬安徽省。隨著建制的變遷,池州人參加鄉(xiāng)試的地點也在變化,明中后期各省在編撰進士登科錄時也會因此而忽略。不像浙江、江西等省,自元明以來,建制較穩(wěn)定,記錄也較詳細。

      其二,黃觀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容易造成史料的混淆和遺漏,他曾因“父贅許,從許姓”,后又因反抗朱棣而被列為“奸臣”,因此正史上記載較少,遺漏較多。況其族人多受牽連,后人凋零,無以為記。就連其參加鄉(xiāng)試的時間是“洪武甲子”還是“歲庚午”,正史、野史都存爭論。

      其三,黃觀參加科舉考試的時間在明初洪武年間,那時科舉制度還不太完善,甚至出現(xiàn)了“鄉(xiāng)試三年連考”⑦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15》載:洪武三年(1370年)全國開科鄉(xiāng)試。次年本該鄉(xiāng)試,以前元貢士鮑詢與學(xué)士宋鐮為考試官。洪武五年(1372年),禮部侍郎曾魯奉旨又為京擻鄉(xiāng)試考官。于是,1370年、1371年、1372年均舉行了鄉(xiāng)試。的局面,究其原因,乃是洪武初年,科舉制度初創(chuàng),鄉(xiāng)試時間并未嚴格執(zhí)行,甚至有些隨意。這也許就是造成當(dāng)時的鄉(xiāng)試解元不受重視,很難在正史上留名的原因。

      [1]張志東.狀元春秋[J].書屋,2008(11):58 -65.

      [2]張廷玉.明史:選舉志2[M].北京:中華書局,1974:1706.

      [3]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42.

      [4]張廷玉.明史:列傳31[M].北京:中華書局,1974:4051.

      [5]陸延齡.乾隆貴池縣志:卷49[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622.

      [6]何紹正.光緒貴池縣志:卷22[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363.

      [7]查繼佐.罪惟錄:傳十二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811.

      [8]焦竑.玉堂叢語[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7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32.

      [9]趙翼.陔余叢考:卷28[M].清乾隆五十六年湛貽堂刻本.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7:582.

      [10]明太祖實錄:卷208[M].北京圖書館紅格鈔本影印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1962:3094.

      [11]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82[M].北京:中華書局,1985:1561.

      A Verification on“Three-Time Successive Number One Scholar”Legend about HUANG Guan in M ing Dynasty

      TAN Jia-wen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izhou College,Chizhou 247000,China)

      It has been amystery about the saying that“three times to win top degrees in succession is not unique,while being number one for six times is quite scarce”,which tells the legend of HUANGGuan,the number one scholar at the 24th year of Emperor Hongwu in Ming Dynasty.Experts and document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argued about it a lot.This paper looks into his birth,imperial examination recor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Ming Dynasty,finds out new materials,views it from new perspectives,and verifies the historical event of HUANG Guan’s legend of“three-time successive number one scholar”.

      HUANG Guan;three-time successive number one scholar;verification

      K 248.1

      A

      1004-1710(2011)03-0103-05

      2010-11-25

      安徽省省級C類重點學(xué)科(專門史)建設(shè)項目;安徽省省級教學(xué)團隊建設(shè)階段性成果

      譚甲文(1979-),男,湖南茶陵人,池州學(xué)院教育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史、教育管理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張文光]

      猜你喜歡
      解元連中三元會試
      “連中三元”紋樣
      “連中三元”紋樣
      “連中三元”紋樣
      古代科舉考試,哪些情況會延期
      人民論壇(2020年18期)2020-07-23 06:56:52
      明代《會試錄序》的史料價值探析
      從明朝會試看科舉制
      古代“學(xué)霸”頭銜
      樵夫巧解元字聯(lián)
      陜甘分闈前后陜西籍解元地域分布比對研究
      清朝陜西解元時間分布研究
      弋阳县| 潜山县| 米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利辛县| 宁明县| 蓬溪县| 玉林市| 嘉黎县| 吴忠市| 延庆县| 右玉县| 皋兰县| 突泉县| 平果县| 湘潭县| 桑植县| 天峨县| 大悟县| 云和县| 伊春市| 安平县| 宜兰县| 大理市| 邓州市| 庆安县| 手机| 双柏县| 桓台县| 海伦市| 海口市| 尼勒克县| 三台县| 林州市| 保亭| 巍山| 沾化县| 宕昌县| 平阳县| 呈贡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