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東
(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湖南衡陽421001)
十年磨一劍梅花寒中香
——讀吳衛(wèi)教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隨想*
唐衛(wèi)東
(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湖南衡陽421001)
《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是一部從點到面、由外而內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元素深入探究的力作,耗費了作者十多年的時間。作者選擇了10個耳熟能詳?shù)闹袊?,運用符號學、文化人類學、圖像學等西方現(xiàn)代理論方法對10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進行了透徹的解剖和詮釋。其治學嚴謹、行文規(guī)范,為我們研究傳統(tǒng)藝術小品樹立了嚴謹?shù)目茖W研究榜樣,也為我們研究傳統(tǒng)藝術文化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tǒng);中國元素;傳統(tǒng)藝術符號
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是保留至今且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對她進行研究是挖掘和傳承祖國文化保藏的需要。國內外眾多學者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研究,如著名學者張道一先生的《麒麟送子考析》、已故美術史論家滕固先生的《燕下都半規(guī)瓦當上的獸形紋飾》等等。而吳衛(wèi)教授所著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是一部從點到面、由外而內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元素深入探究的力作?!吨袊鴤鹘y(tǒng)藝術符號十說》源于作者跟隨其碩士生導師——湖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魏春雨先生從事建筑室內設計方面研究時,對傳統(tǒng)藝術小品所產(chǎn)生的興趣,從此便立志要專門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小品;后師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柳冠中先生,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設計;再后來自己從教,繼續(xù)研究,不斷完善,耗費了十多年的時間。一個學者能夠在當今物欲橫流的年代,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持續(xù)研究一個話題,承擔這樣一項可能對別人來說比較枯燥乏味的學術研究工作,實在是令人敬佩。
《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是一本介紹中國建筑裝飾及視覺傳達領域具有典型意義的10個代表中國符號的詳細解說本,屬于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文化研究范疇。對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小品的研究,其實早在20世紀40年代,梁思成先生就曾提出過:中國傳統(tǒng)裝飾藝術小品需要學者去歸納研究;[1]但到現(xiàn)在為止,系統(tǒng)而又深入地研究傳統(tǒng)藝術小品的學者并不多,吳衛(wèi)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其本科畢業(yè)于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期間因成績優(yōu)異作為交換留學生到日本千葉大學工業(yè)意匠學科留學,此后還攻讀了湖南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接著繼續(xù)在北京深造取得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的博士學位。因此,吳衛(wèi)教授對于傳統(tǒng)建筑裝飾小品和西方的現(xiàn)代設計理論都有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作者畢業(yè)后在高校任教便一直從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研究的學術工作,在20多項專題研究中精選出“擎天一柱——華表”、“神龜馱碑——赑屃”、“鎮(zhèn)墓神獸——辟邪”、“陵道神羊——獬豸”、“吉金國器——商鼎”、“宅門枕石——石鼓”、“秦瓊敬德——門神”、“構成彩畫——旋子”、“吉祥驅火——脊飾”、“三足財神——金蟾”等10個較為成熟且經(jīng)典的中國元素,形成《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一書。這些傳統(tǒng)藝術小品都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優(yōu)秀案例。作者是在大量的資料搜集和田野考察的基礎上完成撰稿工作的,其學術研究方式是科學且嚴謹?shù)?。這十個符號實際上是按照從傳統(tǒng)建筑的外體到內部的順序來排列的。
吳衛(wèi)教授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不是依照《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和《中國建筑史》等教科書形式去講述傳統(tǒng)藝術,不是簡單的就傳統(tǒng)而傳統(tǒng),沒有表面地理解傳統(tǒng)符號。而是先從文獻中索取真實史料,再進行田野考察,最后按照科學的邏輯推理,對每一個藝術符號的背景、外在特征做了細致的分析。諸如從事傳統(tǒng)藝術研究等“向后看”的學術工作,其本質是探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一般來說做“向后看”的學術研究依托三種方法,一是古典文獻、二是考古文物、三是邏輯推理。吳衛(wèi)教授的研究思路就是先還原、再比較、后分析。除了從文獻中索取真實史料外,更偏重于考古和現(xiàn)存文物圖像的歷史性,從圖像學的方法入手,結合個人多年來對設計和生活的理解,按照科學的邏輯推理,對每一個藝術符號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和原理都作了較詳盡的解說。[2]例如《擎天一柱——華表》,作者以歷史文獻和自己的田野考察為基礎,首先對華表的概念做了詳細的介紹;然后對華表上的柱頭與云板從外在形式和深層內涵進行了深入闡述,并對與華表相關的表柱(交午木、桓表、石望柱、欞星門和二柱門)進行了對比研究,揭示出華表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載體,是禮制建筑文化的必然結果,體現(xiàn)了“天地合一”的儒道思想;最后指出華表不是孤立存在的,從華表身上可看到中國禮制文化對建筑小品的重要影響,蘊含著建筑之外深刻的人文內涵。又如《構成彩畫——旋子》,作者首先回顧了中國彩畫簡要的歷史及其分類,接著細致地講述了旋子彩畫的組合形式——“勾絲繞”、“喜相逢”、“一整兩破”、“一整兩破加金道冠”和“一整兩破加兩路”;又從紋飾特征、設色分布和工藝制作等方面把清代旋子彩畫大概分成了“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小點金”、“雅伍墨”和“雄黃玉”等幾種做法,并且總結出旋子彩畫的圖案特點和色彩特點;最后指出建筑彩畫是木結構維護功能和裝飾形式完美結合的產(chǎn)物,它具有防蛀、防潮、防腐的作用。另外,作為古建筑裝飾的旋子彩畫,它與純粹的繪畫創(chuàng)作有所不同,它是我國古典建筑藝術不可缺少的一種工藝繪畫,是結合了油漆技法和圖案藝術的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裝飾藝術,并且可以上升到古代官方禮制建筑等級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
《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祖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后面隱藏的博大而深刻的文化內涵,使我們更加看清身邊這些國寶的可愛之處,從而更加珍惜和關注傳統(tǒng)藝術,當然這也為我們藝術文化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傳統(tǒng)藝術是我們創(chuàng)造具有濃厚“中國精神”的設計作品的重要基礎。例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就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許多意境獨特的具有“中國精神”的現(xiàn)代設計作品,屢獲多項國際性設計大獎,并以此奠定了自己的國際設計大師地位,也為提升中國設計的國際影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吳衛(wèi)教授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不是類似過去相關書籍那種簡單的圖片收集加說明的做法,而是運用符號學、文化人類學、圖像學等方法來研究經(jīng)典中國元素,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是科學的有說服力的。符號學、文化人類學和圖像學是西方現(xiàn)代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作者運用這些方法來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以新的視角看待我們自己的國寶,使我們不會停留在傳統(tǒng)藝術的外在特征上,而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傳統(tǒng)藝術背后所隱藏的故事和博大的人文內涵。
例如《宅門枕石——石鼓》,作者從符號學的角度對裝飾藝術小品抱鼓石進行了深入探析。并通過描述傳統(tǒng)符號物的“能指”特征,揭示出其符號背后隱藏的深邃的禮制文化的“所指”內涵。抱鼓石是位于宅門入口、形似圓鼓的兩塊人工雕琢的石制構件,并非單純的裝飾品,而是中國宅門的功能構件,起著圍護大門撐門面以壯主人威勢的作用。抱鼓石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裝飾樣式,而是扎根于社會生活深層的一種居住文化。它是物化的禮制文化符號,也是“非貴即富”的門第符號。抱鼓石是居所主人政治、經(jīng)濟等級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種通過裝飾符號語言將內在文化特征展示于外的典型事例。又如《吉金國器——商鼎》,作者主要從圖像學的角度對商鼎的形制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認為鼎作為飪食器經(jīng)歷了從鼎逐漸過渡到鬲、甗、釜,最后實現(xiàn)了鑊、釜與鬲的分離,三足或四足只是作為承托和爐灶作用;然后又對以獸面紋著稱的饕餮紋進行了探討,并指出烙上歷史痕跡的鼎紋飾,起到了美化和界定器物屬性的作用,并且蘊含和折射了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商代先民們的祖先崇拜和圖騰信仰的真實寫照;最后指出在鼎的身上賦予了人的社稷綱常、倫理禮俗、圖騰信仰和宗教觀念,記錄了中華文明的典型特質。
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小品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種物質功能和精神要求孕育而生的,研究它們對于我們藝術理論與設計實踐也大有益處。由于對傳統(tǒng)藝術小品這一客觀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從理論的高度加以總結、歸納并交叉研究,并系統(tǒng)地從符號學、文化人類學、圖像學等方面來進行系列研究的書籍還很少見到,所以該書也彌補了學術界此方面的不足。
作者治學嚴謹、行文規(guī)范,對于每一個細小的藝術符號和所有的古文文獻出處,都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和相關文獻資料做過認真的審核,或做過全面而深入的田野考察,在每一專題符號的后面都詳細標注了文獻和圖片出處,為后來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提供了扎實的信息源和資料基礎?!吨袊鴤鹘y(tǒng)藝術符號十說》彌補了許多傳統(tǒng)藝術符號研究中的不足,并展示了一套科學的學術研究方法,其思路與成果值得藝術界同仁學習和借鑒。《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一書將激起人們對祖國傳統(tǒng)藝術小品的熱愛和興趣,從而引發(fā)更多的人從事傳統(tǒng)藝術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推進傳統(tǒng)藝術學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使這項研究不斷地拓展并延伸下去。
正如作者所期望的,“有了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將更加精彩”。[2]4
[1]梁思成.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M].北京:生活讀者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254.
[2]吳衛(wèi).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符號十說[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Ten Years Grinds a Sword,F(xiàn)reezing Cold Scents a Plum Blossom——Reading Professor WU Wei's Te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Signs
TANG Weidong
(School of Design,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nan 421001 China)
Te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Signs is a representative masterpiece that explores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in depth from point to surface,from outside to inside.Professor Wu spent more than ten years on this book,in which ten familiar Chinese elements are selected and interpreted thoroughly by using the modern western theories of semiotics,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iconography.The rigorous scholarship and textual specification of the author sets an examp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us,and the book also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traditional art and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s;Chinese elements;traditional art signs
J120.2
A
1674-117X(2011)03-0153-03
2011-02-17
唐衛(wèi)東(1967-),男,湖南永州人,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產(chǎn)品造型設計研究。
責任編輯: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