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生
(東莞市第四高級中學,廣東東莞523220)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和出路
彭祥生
(東莞市第四高級中學,廣東東莞523220)
高中作文教學并沒有擺脫“少、慢、差、費”的局面。追根溯源,“以高考為唯一目標,老師出題,學生作文,老師批閱”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壓縮了學生的寫作空間。以“寫作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實表達和真情交流”為基點,提出構(gòu)建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以突破當前作文教學的困境的設(shè)想,并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
作文教學;封閉式;開放式
語文教育家黃光碩先生說:“學生的語文學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的語文能力不過關(guān),作文也是一個重要標志?!弊魑氖钦Z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是最受關(guān)注的,作文是最“折騰”人的,高中作文教學又是最尷尬的。本文以“作文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實表達和真情交流”為基點,對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試圖找到一條突破困境的出路,希望能夠與各方同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當前的高中作文教學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少、慢、差、費”的局面。作文教學中高投入與低產(chǎn)出有目共睹。高投入:大作文、小作文、隨筆、周記,素材積累、方法訓練,全批全改、面批輔導……師生折騰得夠嗆。低產(chǎn)出:日常教學中,大多數(shù)寫作只為應付交差,能拖就拖,能免就免,不逼不壓則根本不愿意寫作;高考中,絕大多數(shù)作文依然是思維低幼,內(nèi)容空洞,想象空白,材料老套,情感蒼白——學生用相同的腔調(diào)說同樣的話,而新課標精神所呼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風采幾無體現(xiàn)。
是什么原因?qū)е铝水斍案咧凶魑慕虒W高投入與低產(chǎn)出之間的巨大反差?筆者認為,“以高考為唯一出口,教師出題,學生作文,教師批閱”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模式導致了當前高中作文教學中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尷尬局面。
1.封閉式的作文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讀和寫是一種表達,是與他者(社會、他人、自然)的交流、對話”,“作文就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實表達與真情交流?!备咧袑W生有著強烈的內(nèi)在的表達與交流的欲望。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學生喜歡擺弄手機短信?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學生喜歡網(wǎng)上聊天?為什么學生的QQ日志、博客精彩紛呈?這就是明證。
但是為什么學生私下寫作文思泉涌、滔滔不絕,在面對作文時卻提不起興趣呢?
因為在現(xiàn)有封閉的教學模式,作文沒有實際意義的傾聽者。對學生來說,作文的唯一出口是高考,唯一的閱讀者是老師,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只是個挑毛病提意見的批閱者,同一教學集體的同學基本被排斥在外,無從參與對話,根本無法實現(xiàn)“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實表達與真情交流”。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或發(fā)生任何關(guān)系,當學生將苦苦思考的結(jié)晶,將掏心掏肺的真話和實話流諸筆端形成文字后,讀到它的只有老師,而且基本上產(chǎn)生不了討論與交流,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漸漸消散。
2.封閉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大大壓縮了學生的寫作空間
首先,這種封閉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壓縮了學生的私人話語空間。
寫作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寫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寫作源于一種生命覺醒,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真實的感受是一個人靈魂的確證。十幾歲的中學生的寫作與說話,應以生活化、平民化、率性為主,以樸實和真切為高,以十幾歲孩子所有的精神體驗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可用神圣、崇高甚至偽神圣、偽崇高,去取代孩子們生活化、平民化的具有獨立個性的語言表達和精神體驗。
然而,不少老師把高考作為唯一的目標和出口,在內(nèi)容上要求學生有道統(tǒng)性,使學生不敢“我手寫我心”,而是代圣人立言,單純地追求“崇高”、“積極”。在形式上則側(cè)重模式化,讓學生在行文風格上抹殺自我,不敢顯露個性,只能把作文包裝成適合閱卷者快速閱讀評分的新八股模式。
作家馮驥才說過:“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外在的,社會性的,變形的;一個是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真實的自己?!睂懽魇紫纫l(fā)現(xiàn),然后是面對這個“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真實的自己”。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靈性的幽闊的世界”。相應的,學生一般有兩套話語體系,一套是公共話語體系,是對有敬畏感和距離感的人說的,它有著四平八穩(wěn)的老成,說的都是出于無奈的言不由衷的、不率真的話;另一套是私人話語體系,是在親切的、平等的人面前海吹神聊時說的話,說的是實話,是原汁原味的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的話。
當我們以高考為唯一目標,一開始就給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設(shè)置了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后,學生便收起了真實的自我。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敢用屬于自己的私人話語體系來作文,每次作文,他們都得暫時扔掉自己熟悉的私人話語空間,給自己重新定位,搜腸刮肚地搬那套自己不熟悉的公共話語體系來作文,學生自己也苦不堪言。學生的寫作空間被大大壓縮,久而久之,學生便學會了空話、假話、套話,學生便成了虛偽的人,阿諛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往嚴重點說,這樣的作文教學是對生命的一種戕害,對靈魂的的一種窒息。
其次,這種封閉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壓縮了學生的閱讀空間。
為了高考作文得高分,不少教師要求學生多閱讀優(yōu)秀作文及文學作品。這聽起來無甚不妥,實際操作時則會大大變味。學生的閱讀時間本來不多,閱讀興趣亦不濃厚,他們無暇閱讀吸納真正的文學作品,特別是篇幅較長的名著,便旁置經(jīng)典,主要閱讀優(yōu)秀作文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作文資料書收錄的均為高考高分作文而已,而這些高考高分作文從內(nèi)容到語言都不足以承擔名著美文能承擔的文學滋養(yǎng)和文化熏陶功能,反而使不少學生邯鄲學步式地從中粗淺拾取一些材料和寫作技巧并將其當作萬金油胡亂抹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前幾年流行模仿多年以前的高考高分作文,把陶淵明、李白、蘇軾、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人的事跡當作萬能素材用,這幾年則流行拿幾個“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拼湊成文。閱讀是吸納,寫作是輸出,試問,這樣的閱讀積累和學習模仿能產(chǎn)生有厚度的文章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精神被禁錮,當“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幽闊的內(nèi)心世界”被窒息,當閱讀被閹割變味,學生無話可寫,無東西可寫時,還能寫得出好文章嗎?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誰也逃不脫“應試”這一關(guān),能否過“應試”這一關(guān),關(guān)系著學生能否在社會上立足,任何對學生有責任感的老師都無法回避這一現(xiàn)實。人們常常將應試寫作比作“螺螄殼里做道場”、“戴著鐐銬跳舞”,就是要在不自由中求自由。其實,這種“不自由中求自由”倒是更接近實際生活中的寫作常態(tài),我們平時說話寫文章還是要受很多限制的,既有體制的、意識形態(tài)的,更有寫作本身必要的限制,如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的限制。因此,人生處處是考場,經(jīng)不起考試檢驗的作文教學絕對稱不上成功的作文教學。但是,我們不能把高考作為唯一的出口和目標,我們應站高些,看遠些,將作文看成與學生生命成長密切相關(guān)的一種生命化行為,把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激發(fā)學生真實表達當作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來抓。只有這樣,寫作才能走進廣闊的天地。文化底蘊不夠,寫作終究會捉襟見肘。高一高二主要進行文化底蘊的積累和基礎(chǔ)寫作訓練,高三再針對高考進行適當?shù)膽囎魑募记捎柧?。當學生的閱讀積淀、寫作興趣的問題都解決了的時候,當學生的思維及表達的素質(zhì)上來了之后,在高考前把學生拉回來,做一些應試寫作技巧的訓練,那便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愿意寫和有內(nèi)容可寫,這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礎(chǔ),我們要抓好作文教學,就應該溯本求源,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并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毕鄳兀魑慕虒W的著力點有三: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拓展寫作題材,提高寫作技能。構(gòu)建開放式的作文教學模式,以“開放教學”代替既往的“封閉教學”是改變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困境的有效途徑。
寫作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這就決定了寫作的開放性,閱讀對象開放是寫作教學開放的表現(xiàn)之一。應將作文的閱讀對象從單一的老師擴展成為老師、同學、父母、朋友以及社會上各種潛在的讀者,讓學生在立體交叉多元互動的環(huán)境中去碰撞,去爭辯,去表達,去交流。
沒有讀者的寫作是沒有生命的寫作,沒有讀者的寫作教學也是沒有生命的教學。這里包含2方面的含意:一是強調(diào)寫作時心中要有“讀者”,這才會有對話的欲望;二是強調(diào)只有讀者的反應——共鳴或辯駁中才能實現(xiàn)寫作的價值,獲得寫作的成功感與幸福感。
近年來,筆者在“開放讀者,激發(fā)寫作興趣”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介紹如下:
(1)開辟佳作發(fā)表園地,供同學交流。在教室合適的墻體位置開辟一個佳作文展示區(qū),既展示優(yōu)秀作文,又展示進步明顯的作文,受到3次展示的學生享受免寫的特權(quán),即享有選擇寫作文或自由閱讀的自由。
(2)多元交流。每次作文后,同一學習小組的同學相互閱讀,并寫出評語。有顯性實在的交流對象的作文,交流對象為第一讀者;集體活動后的作文,同伴為第一讀者。盡量要第一讀者寫下評語。如母親節(jié)寫作《母親的一天》,母親為第一讀者;家長會前夕,《致父母的一封信》,父母為第一讀者;清明節(jié)烈士陵園集體掃墓,《清明節(jié)的哀思》,同伴為第一讀者。
(3)引導學生積極投稿。一是校內(nèi)投稿,有很多學生的稿件被學校刊物《青滕文學》、《心語》采用;二是校外參賽與投稿,近年來組織學生參加市里組織的“陽光下的閱讀”現(xiàn)場作文大賽和書信比賽,全國的“語文報杯”作文大賽,“新世紀杯”作文大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4)建立班級作文博客。由兩個責任心感,電腦技術(shù)過硬的學生擔任博客管理員。每次作文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互評,由小組推薦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最初是優(yōu)秀作文,后來擴大到有爭議的作文),然后再由老師篩選,將學生習作貼在博客中,要求學生每個周末回家都進博客寫回帖,算是語文家庭作業(yè),但不能只寫“頂一個”、“贊”之類,必須指出優(yōu)點,也指出不足,要有自己的思想見解,要文從字順。班級作文博客為學生作文的“發(fā)表”、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特別是那些被選中的作者非常關(guān)注別人對自己文章的評價,學生很有新鮮感,興趣很高。
潘新和教授說:“一個合格的作文指導老師,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學生如何作文,他至少應當分出一半力量來研究一下,如何‘發(fā)表’這些作文,只要公開發(fā)表一次,就會改變他對寫作的態(tài)度和價值的認識?!?/p>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好作文,先要解決作文內(nèi)容。
要解決沒有材料可寫的問題,第一,變老師單一命題為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命題,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延長寫作時間。第二,引導學生將收集寫作素材的觸角伸向他們自己的世界,反映真實的生活,暢談?wù)鎸嵉恼J識,抒發(fā)真實的情感。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不斷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現(xiàn)歷史,發(fā)現(xiàn)世界”,營造更加廣闊、博大、豐富的精神星空。
如何面對學生“真實的缺陷”?首先,“真實的缺陷遠勝于完美的偽圣”,寫出來總比捂著要好,把這個年齡該有的疑惑,該有的問題真實地表露出來,這才是有生命的作文,才是值得珍藏的生命經(jīng)歷。其次,實現(xiàn)了真實之后,還有一個如何超越真實,走向更為美好之“美”的問題。“真實”并不等于“真善美”,盡管它可能是走向“真善美”的第一步。忽視對學生真實存在的思想上認識上感情上的缺陷、偏頗和問題的正確引導,也是老師的失職。
既往的封閉教學,內(nèi)容上過于強調(diào)道統(tǒng)性,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屏蔽了學生絕大多數(shù)色彩斑斕的日常生活和豐富多姿的內(nèi)心世界,使得作文成了討米下鍋甚至是無米下鍋的苦差事。
筆者在“開放寫作題材”方面還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F(xiàn)介紹如下:
(1)時評寫作。教師自己或組織學生精心挑選新聞,學生就這則新聞大膽評論。所選的新聞要新、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好兼具深廣度;評價作文時著重鼓勵有思辨性、深廣度和個性色彩的作文。時評寫作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人生,拓寬視野,增加積累,提高思辨能力,新聞的鮮活性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熱情,激發(fā)學生說真話、說個性的話。
(2)將作文訓練與學校教學計劃、日程安排結(jié)合起來,將學校的重大活動和節(jié)假日活動納入寫作范疇。高一進行記敘文訓練,結(jié)合三月學雷鋒,我們寫了《我身邊的活雷鋒》;結(jié)合清明節(jié),我們寫作了《清明節(jié)的哀思》;結(jié)合母親節(jié),我們寫了《母親的一天》……
(3)寫成長日記。這屬于學生的私人的寫作空間,鼓勵學生記錄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喜怒哀樂、困頓煩惱。如果學生愿意公開,歡迎;學生不愿意公開,亦可,那就好好珍藏。
當寫作因生活需要而得到凸顯時,學生就會將“如何表達得準確,表達得好,有吸引力,有說服力”作為他們自然和自覺的追求。
下面是筆者進行開放作文訓練的一些做法,介紹如下,供參考借鑒。
(1)閱讀與積累。一是以《新課標必讀叢書》為依據(jù)向?qū)W生推薦閱讀書目,二是每2周拿一次作文時間作閱讀課,每個月用一節(jié)課開展讀書心得交流。閱讀是吸納,積累是基礎(chǔ),文化底蘊不厚實,寫作就會捉襟見肘。經(jīng)典閱讀能為我們?nèi)祟悓ふ乙粋€靈魂的棲息與安放地。學生在靜靜的閱讀中,從人類、民族數(shù)千年文明演進的過程中所積淀起來的文化的火種中不斷地吸取養(yǎng)分,在與古今中外心儀的諸多智者、仁者、趣者、諧者的交流對話中感受愛與恨、美與丑、和諧與沖突,補充自己情感經(jīng)驗的不足,從而更好地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建構(gòu)一個人精神生活的底蘊。
(2)美文仿寫。精心挑選電視散文或其他形式的美文,讓學生仿寫。所選的美文除了文質(zhì)俱佳之外,還要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適合學生閱讀特別是仿寫。具體的范本永遠比空洞的理論更能激起人的創(chuàng)作欲望,適合學生閱讀和仿寫的美文能讓學生明確什么叫寫作,而從仿寫走向創(chuàng)作本來就是一條基本的寫作之路,其間逐漸增多的創(chuàng)作成分會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成就感,這是文學起步訓練的一條好路子。
(3)辯論賽。我校每年都要舉行一屆辯論賽,除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辯論賽外,我還在班上組織辯論賽。論題可從學生中征集,也可到網(wǎng)上收集。各學習小組“抓鬮”確定正反方,各隊自找指導老師,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準備。辯論賽非常切合青年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為了準備辯論賽,學生廣泛收集資料,積極討論,主動請教指導老師,寫出了一篇又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清晰的辯論稿。
(4)小小說創(chuàng)作。寫作訓練之前結(jié)合大量的小小說精品讓學生對小小說有足夠的認識和興趣;命題必須切合學生的生活、心理和想象力特點;作文評價時要求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側(cè)重鼓勵學生習作中在情節(jié)內(nèi)容、主題設(shè)置、人物形象等方面任何一個閃光點。阿·托爾斯泰說過:“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蔽⑿托≌f因其虛構(gòu)性、情節(jié)性、個性化以及短小精悍的特點,非常能滿足高中生張揚個性的訴求——偶有一思便成一文,且怎么新穎都不過分;小小說市場廣闊,優(yōu)秀范文質(zhì)高量大,涉及的社會生活廣闊深入,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并且學習寫作。小小說寫作是文學起步訓練很好的切入口。
一個人一旦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一旦投入到寫作中去,寫作的進步是會很快的。青春飛揚的高中學生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望,他們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更進一步,他們的想象力、判斷力、思辨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事實上,他們并不缺乏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悟和表達寫作的能力。只要我們改變觀念,將作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充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開放寫作題材,重視閱讀積累,重視真實自由表達,在開放訓練中自覺追求作文的技法,高中作文教學一定會滿園春色,繁花似錦。
[1]錢理群.關(guān)于中小學寫作教育的斷想[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蘇堆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畢淑芝,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觀念·策略·設(shè)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劉鐵芳.走在教育的邊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G633
A
1674-5884(2011)08-0008-03
2011-05-10
彭祥生(1973-),男,湖南寧遠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寫作教學研究。
(責任編校 羅 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