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漢語主語的語義特征

    2011-04-02 00:41:07唐依力
    池州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謂語賓語主語

    唐依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200083)

    試論漢語主語的語義特征

    唐依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200083)

    漢語主語的判定以及主語和主題的區(qū)分一直是語法學界爭論的重要問題之一。從語義角度出發(fā),漢語主語主要具備以下三大語義特征:與動詞的語義關(guān)系密切、施動性、有定性。

    主語;語義關(guān)系;施動性;有定性

    1 引言

    漢語句子的主賓語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語法學界爭論的重要問題之一[1]。五十年代中期,國內(nèi)曾就漢語句子的主賓語問題進行過一次討論,但最后并沒有得出一個一致的或比較一致的結(jié)論。在討論中,出現(xiàn)了施受派和詞序派兩大派別。施受派以語義為依據(jù),認為施事即主語,受事即賓語;詞序派以語序為依據(jù),認為謂語動詞前的名詞性成分為主語,謂語動詞后的名詞性成分為賓語。事實上,無論是施受派還是詞序派,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問題。如果按照施受派的觀點解決主賓語,就會造成無主句過分膨脹;如果按照詞序派的觀點解決主賓語,就會導致主語和賓語的關(guān)系過于復雜,容易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2]。

    的確,同形態(tài)繁復的屈折語相比,缺乏狹義形態(tài)變化的漢語其主語缺少明確的形式標志,因而漢語主語沒有性、數(shù)、格之類的語法范疇。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漢語主語的確沒有形態(tài)語言中的主語那樣的語法地位。但即便如此,漢語主語仍然是一個明確的形式類,它概括著話題以及可以出現(xiàn)在賓語位置上的各種語義范疇,從這種意義上看,漢語主語又是有其確定的語法位置的。

    2 漢語主語的語義特征

    從語義角度出發(fā),漢語主語主要具備以下三大語義特征。

    2.1 與動詞的語義關(guān)系密切

    胡裕樹在談到漢語的主語時說到,就VP前的NP之間互相比較而言,主語這個NP與VP的語義關(guān)系較為密切[3]。如:

    1)上海我有熟人。

    此句中的兩個NP“上海”和“我”都與謂語動詞有關(guān)系,“上海”也可以移到“我”的后面。但“上海”和“我”相比較而言,“我”與謂語動詞“有”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一些。因此,“上?!辈皇侵髡Z。

    Li和 Thompson于 1976年 在 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一文中提出區(qū)分主題和主語時主要所依賴的標準是主語與句子的主動詞總是具有某種選擇關(guān)系,主題則不一定與動詞有選擇關(guān)系[4]22。

    在句法上,主語實質(zhì)上就是動詞謂語左邊的那個前攝制成分,或必有成分。換言之,主語實質(zhì)上是謂語動詞本身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所要求的那個必須與之相互照應的名詞性成分。

    2)他們的雙手沾滿了泥土。

    3)他們雙手沾滿了泥土。

    例 2)句中“他們”、“雙手”都與“沾滿”有邏輯上的一致關(guān)系,且又都處于動詞之前,怎么才能確定“他們”不是主語呢?這只要引進向心結(jié)構(gòu)的核心的概念[5]就可以解決。例3)句稍微麻煩一些。但只要稍加注意,從“他們”、“雙手”與“沾滿”的邏輯一致關(guān)系上來看,“雙手”比“他們”更貼近“沾滿”,因此,“雙手”是主語。

    4)王冕七歲上死了父親。

    5)臺上坐著主席團。

    4)句中,動詞“死”的前面有“王冕”、“七歲上”兩個成分。首先排除“七歲上”與“死”的邏輯一致關(guān)系,其次再看“王冕”,它在句法中與謂語動詞“死”沒有任何結(jié)構(gòu)上的關(guān)系。當然,“王冕”只是一個語用成分,也就是胡裕樹所說的外層結(jié)構(gòu)[3]。

    5)句中,“臺上坐著主席團”中“臺上”作什么成分,這主要由動詞“坐”的性質(zhì)來決定,因為在漢語中,主語、狀語和賓語都與謂語動詞有一致的關(guān)系。而這句話的動詞性質(zhì)又須在語境中才能確定,如果這個句子在語境中表述動作的處所,它必是狀語無疑;如果在語境中表述的是一種動作(臺上站著主席團嗎?不,臺上坐著主席團。),即“坐”是一個動作動詞,則“臺上”表述動作的處所,它也必是狀語無疑;如果在語境中它表述的是一種“存在”(你別往臺上亂跑,臺上坐著主席團呢?。瑒t“臺上”就有資格充當主語。在這里,“臺上”和表存在的“坐著”具有邏輯上的一致關(guān)系或主謂一致的關(guān)系。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語總是與句子的主動詞具有某種選擇關(guān)系,或者說,它與動詞的語義關(guān)系是較為密切的。

    6)水開了。

    7)我北京不去了。

    8)學生們功課做完了。

    以上三句,根據(jù)上述的語義特點,都能很清晰地辨別出三句的主語分別是“水”、“我”、“學生們”。

    2.2 施動性

    不管是形態(tài)語言還是非形態(tài)語言,施動者作基本句的主語都是一種普遍的傾向。Fillmore曾提出英語選擇主語有一個次序,第一選擇是施動格[6]。他雖然不排斥各種語言有不同次序的可能性,但他堅持認為在每種語言的次序中,第一都是施動格。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拿施事作主語,受事作賓語,是有很堅強的心理根據(jù)的;各種語言的分析法的結(jié)果往往大體上和這個相符,就是因為基本上都從這個施受關(guān)系出發(fā),不過各自顧它的特殊語法而不得不有所修改”[7]。胡裕樹認為,VP前邊有幾個NP,哪一個NP與VP的語義關(guān)系最密切,這要在研究的基礎上排列主語化次序[2]。通常認為施事是排列在第一位的。陳平給出了充任主語和賓語的語義角色的優(yōu)勢序列: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點>對象>受事[8]。其中排列在左邊的優(yōu)先于排在右邊的作主語,反之,排在右邊的優(yōu)先于排在左邊的作賓語。

    我們分析句子,不僅要確定句子里面的成分,還得確定成分與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舉例來說,分析“我吃飯”這個句子,既要指出“我”是主語,“吃”是動詞,“飯”是賓語,同時也要說明這個主語是動作的主體,賓語是動作的對象之類。這兩種分析都是不可少的。

    從語義上看,主語概括著豐富的語義內(nèi)涵。如:

    9)我吃飯。(施事主語)

    10)飯我不吃了。(受事主語)

    11)小王我給了三元錢。(與事主語)

    12)刀我切菜。(工具主語)

    還可以舉出很多,它們都是主語這個語法位置上的成分的語義范疇。這些語義范疇一般都可以還原,有許多是從賓語位置上經(jīng)過話題化形成的。如:

    9)’我吃飯。(施事話題化)

    10)’我不吃飯了。(賓語話題化)

    11)’我給了小王三元錢。(間接賓語話題化)

    12)’我用刀切菜。(介賓短語的賓語話題化)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呂叔湘認為“主語只是動詞的幾個賓語之中提出來放在主題位置上的一個”[7]。

    2.3 有定性

    E.L.Keenan指出,基本主語比賓語及其他成分更具有指稱性。漢語也是這樣。在多數(shù)情況下,漢語主語的指稱對象是有定的,而賓語和其他成分則沒有這種要求。最先提出這一點的是Mullie,后來趙元任、Li和Thompson也論述了這一點[4]23。

    陳平在討論名詞性成分的句法功能與定指和不定指區(qū)別之間的關(guān)系時指出,有些句子成分強烈傾向于由定指的名詞性成分充當,而另一些句子成分則強烈傾向于由不定指的名詞性成分充當。漢語中的主語成分通常優(yōu)先選擇定指成分來充當[9]。

    這里所說的“有定性”是從語義上來說的,雖然在形式上它可能表現(xiàn)為無定性,缺乏“有定”的標記性,但是并不妨礙我們對它的“有定性”的理解。

    13)a.我喜歡吃蘋果。

    b.蘋果買來了。

    14)a.他喜歡請客。

    b.客人來了。事實上,漢語句子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種強烈的傾向,即主語通常是有定的,而賓語通常是無定的,這就使得許多賓語甚至于失去了大部分的指稱作用,而與動詞合在一起變成復合動詞,如“請客”。趙元任曾經(jīng)舉到過的一個例子:“一個賣刷子的在門口?!彼J為這句話是無定性名詞成分作主語。其實,這句話中的“一個賣刷子的”只是具有不定性的標志,語義上仍是有定的。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存在著大量以不定指名詞性成分的形式來表現(xiàn)具有定指性的主語的情況。如:

    15)那天,一輛草綠色的解放牌卡車悄無聲息地滑至淮海別墅顧而已家門。

    16)“這個來錢容易,出去一天能弄個百八十塊的……”一個28歲,叫劉金順的農(nóng)民說。

    3 結(jié)束語

    漢語主語雖然具有上述三大語義特征,但是我們在判別主語或者區(qū)分主語和主題時,仍需要通過尋求句法、語義、語用三者之間的對應規(guī)律,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因為僅從某一個角度來判別主語的特點,仍然有失偏頗,我們必須立足于不同的語法分析層面。比如說從句法上來看,主語是一個句子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而主題則不一定。從語用上來看,主題具有語用和篇章功能,而主語只具有句法功能等等。只有將幾個角度結(jié)合起來進行全面分析,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漢語主語的特征,更好地區(qū)別主語和主題。

    [1]邵敬敏.漢語語法學史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呂冀平.主語和賓語的問題[J].語文學習,1955(7).

    [3]胡裕樹.試論漢語句首的名詞性成分[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4):14-21.

    [4]曹逢甫.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5]朱德熙.關(guān)于向心結(jié)構(gòu)的定義[M].中國語文,1984(6):401-403.

    [6]Fillmore,Charles J.The case for case[C]//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7]呂叔湘.從主語、賓語的分別談國語句子的分析[C]//呂叔湘文集:第2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8]陳平.試論漢語中三種句子成分與語義成分的配位原則[J].中國語文,1994(3):161-167.

    [9]陳平.釋漢語中與名詞性成分相關(guān)的四組概念[J].中國語文,1987(2):81-92.

    [責任編輯:章建文]

    H030

    A

    1674-1102(2011)04-0091-03

    2011-03-25

    上海外國語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資助項目;上海外國語大學校級規(guī)劃基金項目。

    唐依力(1973-),女,湖南永州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講師,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博士,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謂語賓語主語
    談談引導主語從句的連接詞的用法
    非謂語動詞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非謂語動詞
    賓語從句及練習
    中考試題中的賓語從句
    非謂語動詞題不難答 石娟
    非謂語動詞
    盤點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青蘋果(2014年2期)2014-04-29 20:31:27
    英語中的虛主語“it”和漢語中的虛主語“他”異同之比較
    桦川县| 琼结县| 遂宁市| 抚顺县| 延寿县| 大悟县| 定西市| 工布江达县| 鄄城县| 淮安市| 厦门市| 泰和县| 莲花县| 天长市| 公主岭市| 怀安县| 深州市| 曲阳县| 澎湖县| 文水县| 阿克苏市| 新晃| 梧州市| 旬阳县| 从江县| 老河口市| 始兴县| 潼南县| 瑞金市| 盱眙县| 共和县| 扶沟县| 分宜县| 维西| 增城市| 武平县| 轮台县| 汶上县| 交城县| 延吉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