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花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0025)
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淺探
田振花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0025)
大學學習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自主性,客觀上要求學生能夠對學習進行自我計劃、組織和實施。但當前我國大學生普遍對日常學習重視不夠,學習狀態(tài)堪憂。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大學生學習質量,增強其競爭能力的重要方式。
大學生 ;自主性;自主學習能力
《學會生存》一書中曾提到,“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1]。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僅僅憑借在學校課堂上學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每個人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終身學習不是在學校課堂里進行的,也不是在他人的監(jiān)督下進行的,而是依靠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概念最早由西方教育界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主要是指學生自愿地、積極地進行學習,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選擇學習策略和學習材料,對學習進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對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修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自身主導學習的各個方面。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自主性,這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令人堪憂。上課遲到早退,課下沉迷于網絡游戲,考前臨時抱佛腳,考試作弊成風……。在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下,大學生不僅無法扎實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就連曾經所學的各科基礎知識也會荒廢殆盡。這顯然與現(xiàn)代大學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F(xiàn)代大學教育的重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知識、掌握專業(yè)理論的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從事實踐探索活動,在實踐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將高度抽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發(fā)展應用技能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相對于中小學學習來說,大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學生的學習脫離了老師、家長的監(jiān)督與督促。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合理地利用時間,進行富有成效的高效學習,依賴于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知識的多少,學習程度的深淺,知識應用能力的強弱,依賴于大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大小。
2.1觀念轉變的滯后
在我國現(xiàn)有教育體制下,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在教育中基本上都處于被動的位置,學習的內容、方式、進程等都由學校、老師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空間的配置無不是以應試為中心,學生缺乏獨思的時間、獨處的空間。這使得學生對于什么是自主學習,怎樣進行自主學習缺乏認識,很多學生還停留在依靠課堂教學學習的模式中。大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在大學里學生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很多。但對于尚未轉變學習觀念的很多大學生來說,如何有效地安排課余學習是個難題,因為一直以來他們習慣了由別人替他們安排學習活動,一旦這種“安排”取消了,他們顯得無所適從。
2.2學習動力不足
長久以來,大學生被認為是天之驕子,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所有的目標都是為了考上大學。他們歷經十余年的寒窗苦讀,參加高考,終于跨入了大學的校門。由于應試教育的固有缺陷,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無法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所選的專業(yè)進行對接,因此,進入大學后,新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對他們來說十分模糊。他們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是什么時候,不知道社會需要他們掌握什么知識,也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才能獲得這些知識。學習目標的模糊不清,使這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2.3認識上的缺失
從高中緊張生活中松弛下來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進入大學后,人生就進入了暫停休息的站臺。因此,進入大學,很多學生在學習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他們推崇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理念,他們甚至認為大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拿到一紙文憑。在這種錯誤認識的引導下,這些學生往往課上不認真、課下不思考、課余不學習,寄希望于考前一星期的突擊復習通過考試。這樣的學習方式和態(tài)度,何談自主學習。此外,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F(xiàn)代社會的功利性、唯金錢論英雄,使不少大學生越來越不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他們關注的是知識能否直接派上用場,能否謀得一份好工作,而不關注學習中可獲取的多方面的滋養(yǎng)。因此,他們對學習的關注僅限于很小的一塊兒,放棄了對更多、更深的知識的學習和追求。
2.4教師指導的缺位
大學學習是一種專業(yè)性學習,是以專業(yè)理論知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為主要任務,圍繞具體專業(yè)而進行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將高度抽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活動,以發(fā)展學生應用技能與改造世界能力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可或缺,尤其是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指導。然而,很多時候,大學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教師們總是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了課下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很少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學習進行及時的指導。
3.1樹立自主學習觀念
在大學生入校之初,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意義的教育,讓學生知道大學學習與他們過去的學習的主要區(qū)別、大學學習的主要目標、大學學習的主要方法等,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讓學生對大學學習的性質、意義與自己的專業(yè)、興趣、事業(yè)發(fā)展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可以通過對專業(yè)特點、就業(yè)方向等的介紹,讓學生初步理解所選專業(yè)的學習方向;通過已畢業(yè)學生、相關專業(yè)人士的講解,幫助學生明確大學學習的意義,確立自己在大學中的學習目標,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2轉變教育學習方式
大學學習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的、固定的學習模式,而是一種多途徑、多渠道的多元化開放式學習。大學學習途徑多種多樣,大學生應該轉變狹隘的學習觀念,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學習。課內學習是遵循規(guī)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的系統(tǒng)學習,是大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學生們應要求自己課上認真聽講,隨著老師的授課內容而思考。課外學習亦不可小覷,是對課內學習進行補充、完善和升華的途徑,大學生在課余可以通過向老師請教、與同學討論辯論、聽取學術報告、有目的地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借助互聯(lián)網絡上的各種資源,對課內學習進行有益的補充。此外,大學生還應將校內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體會、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3.3營造自主學習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質疑問難,允許學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與老師辯論,要耐心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和質疑;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多提問題,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度思考,促使學生課下通過自主學習認識和解決問題;要教授科學的教學內容,將學生引向科學研究的前沿,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多角度看待問題,通過案例分析、情景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自己總結和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精心設計主題活動,讓同學們課下積極準備,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此外,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材料,但學生普遍對資料選擇缺乏辨別力,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學習材料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好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1]韋 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8.
[2]潘若斯.人才培養(yǎng)與大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關系[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6):154-157.
[3]胡 艷.論自主學習模式中大學教師的作用[J].武漢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5(4):61-63.
[4]雷 霄.大學生學習觀念與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J].外語界,2005,(3):68-74.
[5]龐丙秀.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思考[J].內江科技,2007,(11):178,191.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9.122
2011-07-20
田振花,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投資。
G645
A
1673-1409(2011)09-02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