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楊曉芬 高先愛 梅再勝 周華
銀玉苦瓜系湖北省農科院和黃石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聯(lián)合選育的雜交一代新品種,早熟,生長勢強,始花節(jié)位8~10節(jié);坐瓜能力強,主側蔓均可結瓜,每節(jié)或隔節(jié)一瓜;瓜長35~40 cm,橫徑4~5 cm,長棱形,單瓜質量約350 g,皮玉白色,瘤狀明顯,瓜肉厚1.2~1.4 cm;肉質綠白色、脆嫩、苦味適中;抗病、耐熱、耐貯運。一般667 m2產量4 000 kg,高產田4 500 kg。適宜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作大棚和露地栽培。
長江流域作大棚早熟栽培的,其播種期一般在2月中下旬。作露地栽培的,其播種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為佳。
早熟栽培的育苗苗床可選擇在排灌條件較好的大棚耕地,播種前要蓋好大棚膜,準備好竹拱棚。露地栽培的育苗苗床可選擇在排灌條件較好的拱棚或大棚。每667 m2栽培地按約22 m2的畦面作好苗床。
每667 m2栽培地按2 m3的標準在苗床旁邊準備前兩年未種過瓜類的肥沃菜園土作營養(yǎng)土,每2 m3營養(yǎng)土加入腐熟豬糞200 kg或腐熟菜餅10 kg,并加入進口復合肥4 kg、多菌靈400 g拌勻堆好,用薄膜覆蓋消毒5~7天后裝入2 000個10 cm×10 cm的營養(yǎng)缽,擺于苗床上待播。
每667 m2準備銀玉苦瓜種子350~360 g。浸種前用鉗子輕輕磕一下種臍,使其略開一個小口,或用剪刀剪去種臍的尖嘴,嗑種或剪種時一定要輕,以防傷及種仁。然后將種子浸泡于55~60℃熱水中消毒 15 min,接著用清水浸種16~24 h,中途換水1次,浸種后用清水洗凈種子,再用干凈的濕毛巾包好,置于30~33℃條件下催芽,一般3~4天有80%以上的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育苗。
播種前將營養(yǎng)缽澆透水,每缽播種1粒,種子芽尖向下,播種后蓋2 cm厚的細干土。早熟栽培的播種后還要及時加蓋拱棚并關好大棚保溫,如遇寒潮天氣,可采取在大棚內加蓋無紡布、在拱棚上加蓋草袋等措施保溫。露地栽培的播種后,如遇雨水或倒春寒天氣則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整個苗期要加強溫度和濕度控制,注意適時通風透氣,適時適量澆水抗旱,及時防治苗期病蟲害。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前兩年未種過瓜類的耕地;深耕細耙,按1.5 m寬包溝開畦,在畦中間每667 m2溝施腐熟菜餅150 kg或腐熟豬糞3 000 kg,再加進口復合肥70 kg作基肥,封嚴地膜四周,整平畦面,蓋好地膜。如果是早熟栽培的還要提前10天左右蓋好大棚膜,以提高地溫。
早熟栽培的定植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當氣溫穩(wěn)定回升后移栽。露地栽培的一般在秧苗3~5片真葉時定植。
為了提高銀玉苦瓜的前期產量和總產量,每667 m2定植1 800株,以后當植株處于旺盛生長期、并顯得擁擠時,再間株1/3。
定植前先用與營養(yǎng)缽相配套的打孔器在畦面按計劃好的定植密度打好定植孔;定植時將植株連苗帶土從營養(yǎng)缽中取出放入定植孔;定植完畢后用清糞水或稀尿素施1次提苗肥,再用干細土封嚴地膜定植口。早熟栽培的銀玉苦瓜在定植后要及時搭好塑料拱棚,與塑料大棚配套進行保溫。
銀玉苦瓜要求土壤濕潤,一般15天左右灌水1次,將水灌入畦溝,讓水滲入畦內土壤,但不可讓栽培地漬水,更不可讓畦溝的水漫過畦面;高溫季節(jié)灌水間隔時間適當縮短,且要在早晚進行。早熟栽培的,前期有大棚覆蓋時要適當控水。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澇。
早熟栽培的定植后溫濕度調控尤為重要,每天要適時通風透氣;陰雨天和氣溫較低時,通風透氣時間適當縮短,晴好天氣時,通風透氣時間適當延長;如氣溫大幅度升高,則不僅要延長通風透氣時間,還應適時揭去拱棚薄膜,拉開大棚裙膜,以加大通風透氣力度;盡量使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0~30℃,夜間保持在15~20℃。4月中旬完全拆除塑料拱棚,5月底拆除大棚上的薄膜。
當苦瓜蔓長約20 cm時搭架,選擇長2.5 m的竹竿,大棚內部兩側的架材則適當短一點,以插架后不頂住大棚為準;搭架時先將每畦的兩頭插好“人”字架,并加兩根竹竿作斜向支撐,每畦中間每隔4排植株(每排2株)搭一“人”字架,即每畦每行的每兩根竹竿中間有3株不插架,插好“人”字架后,將“人”字架上端的交叉處和兩側的中部分別用尼龍繩相連,鋼架大棚或水泥大棚內作早熟栽培的,其棚內相同方向的縱向畦間的同向尼龍繩也相連,并將尼龍繩的兩端與棚架的兩頭相連,以進一步加固“人”字架;竹架大棚和露地栽培的,還需在栽培畦的兩頭打矮樁并拉繩固定“人”字架。此搭架方法簡單實用,且節(jié)省投資。搭架完畢要及時用土封好竹竿在地膜上的插入口。
旁邊插有“人”字架的植株順著竹竿及時引蔓上架;沒有插架的植株,則每株用1根約2.2 m長的塑料包裝帶在“人”字架上端的尼龍繩上綁好,在“人”字架側面中間的尼龍繩上繞1圈后,再將苦瓜植株吊蔓上架;以后每2~4天并盡量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引蔓、繞蔓1次,使苦瓜的藤蔓均勻向架上生長,繞蔓時還要注意逆時針方向進行。
銀玉苦瓜植株1 m以下的側枝要及時摘除,以后任其生長。當植株處于旺盛生長期、架上的藤蔓顯得擁擠時,每隔2株間掉1株,即每667 m2間掉約600株,保留約1 200株;間株的方法是用果樹修剪刀從苦瓜植株基部剪斷,任其自然干枯后,再用果樹修剪刀,清除其容易清除的部分蔓葉;早熟栽培的間株時間一般在6月中旬,露地栽培的間株時間一般在7月上中旬。苦瓜生長的中后期還要剪去病、老蔓葉,以利于通風透光。
由于基肥充足,無需進行根部追肥,只在結果盛期用0.5%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霧7~8次,每次間隔10~15天。
只要封好地膜的四周和定植口、竹竿插入口,并及時封好地膜破損處,畦面就難以長出雜草;畦溝的雜草要及時鋤去,并結合鋤草培土3次。
銀玉苦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可用可殺得2000、三唑酮等農藥防治。銀玉苦瓜的主要蟲害有黃守瓜、瓜實蠅、瓜絹螟、瓜蚜、斜紋夜蛾,可用綠晶、吡蟲啉、抑太保、滅幼脲1號、克螨特、七星寶等農藥防治。
銀玉苦瓜一般在花后12~15天采收;采收標準是果實表面瘤狀突起膨大,瘤溝變淺,果實表皮發(fā)亮。采收宜在清晨用剪刀將苦瓜從蒂部剪下,中午或下午不宜采收,否則采下的苦瓜易轉黃老化不耐貯運,采收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機械損傷。早熟栽培的始收期一般在5月初,露地栽培的始收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如果管理得當,其終收期均可延續(xù)至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