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純,李 華,宋勝仿,蘇 楊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眼科 402160)
3例甲狀腺相關性眼病垂直斜視的手術治療
劉世純,李 華,宋勝仿,蘇 楊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眼科 402160)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TAO)既往有很多名稱,如Graves眼病、內(nèi)分泌性眼肌病、突眼性眼肌麻痹等。它是一種與甲狀腺功能障礙相關的非共同性斜視[1],為成人復視最常見的原因,而且也是成人單側(cè)與雙側(cè)突眼的首要原因。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半年以上,可考慮手術治療。本院收治3例TAO患者,2例為單眼,1例為雙眼,經(jīng)手術治療后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例1,男,50歲。復視伴頭昏及行走困難2年以上入院。發(fā)病初期CT報告左眼下直肌梭形腫脹,甲狀腺功能正常,未治療,近1年復視穩(wěn)定。入院檢查:右眼視力0.8,眼前節(jié)及眼底正常,眼球各方運動大致正常,眼壓13.0 mm Hg;左眼視力0.8,眼瞼略腫脹,眼球輕度突出,閉合好,眼底正常,眼球上轉(zhuǎn)受限,不能過中線,被動牽拉試驗陽性,眼壓16.0 mm Hg,上轉(zhuǎn)時26.0 mm Hg。眼位:角膜映光法左眼下斜20°,同視機檢查:10°Ⅰ級畫片 R/L 21.5°,+3°重合,Ⅱ級畫片-4°~ +32°,Ⅲ級畫片有立體感。眼球突出度檢查:右眼球突出度 10.5 mm,左眼球突出度14.0 mm。甲狀腺功能檢查各項指標正常,甲狀腺無明顯腫大,心率65次/分。入院診斷為左眼TAO。手術行左眼下直肌后退 5 mm,欠矯約5°,下方注視時正位,激素抗感染治療。術后1個月,左眼略欠矯,前下方注視時無復視,無下瞼退縮,右眼球突出度10.5 mm,左眼球突出度14.5 mm,無明顯增加;術后 8個月隨訪眼位正位,無復視,眼球運動改善。
例2,男,56歲。左眼突出 10年,右眼突出伴上斜 8年入院。10年前左眼球突出,查甲狀腺功能正常,激素治療眼突出癥狀好轉(zhuǎn)。8年前右眼球突出伴上斜,查甲狀腺功能指標增高,口服抗甲亢藥物,2年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正常,右眼上斜加重,視物雙影。近1年,甲狀腺功能指標正常,斜視穩(wěn)定。入院查:右眼視力1.0,左眼視力0.8,雙眼瞼無明顯腫脹,輕度閉合不全,結(jié)膜不充血,角膜透明,眼底正常,右眼眼壓19 mm Hg,左眼眼壓17 mm Hg。眼位(角膜映光法):左眼注視右眼上斜約 45°,內(nèi)斜約 15°,右眼注視左眼下斜約 25°,內(nèi)斜約 15°;無復視。眼球運動:右眼外轉(zhuǎn)受限,可過中線,下轉(zhuǎn)明顯受限,不能過中線,其余各方運動大致正常;左眼外轉(zhuǎn)及上轉(zhuǎn)明顯受限,均不過中線,其余各方運動尚可。眼球突出度檢查:右眼球突出度13.5 mm,左眼球突出度13.0 mm。同視機檢查:未查及雙眼重合點。雙眼被動牽拉試驗陽性。甲狀腺功能檢查各項指標正常,甲狀腺無腫大,心率86次/分。眼眶MRI提示右眼上直肌、左眼下直肌及內(nèi)直肌腫脹。入院診斷為雙眼TAO。行右眼上直肌松解斷腱及左眼下直肌后退6 mm,并行左眼下瞼復位手術,激素抗感染治療,術后左眼輕度下斜(<5°),內(nèi)斜約15°,水平復視。術后6個月,垂直斜視不明顯,左眼內(nèi)斜15°,水平復視,右眼球突出度13.5 mm,左眼球突出度13.0 mm,眼瞼輕度閉合不全,M RI提示左眼內(nèi)直肌腫脹,行左眼內(nèi)直肌后退6 mm術,眼位正位,復視消失。
TAO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球突出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而引起眼球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眼眶內(nèi)脂肪組織的體積增大,另一方面是眼外肌體積增大。眼眶內(nèi)成熟脂肪細胞合成分泌抵抗素可誘導眼眶前脂肪細胞增殖,與眶內(nèi)脂肪體積增大有關[2]。眼外肌水腫肥大,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是導致眼外肌體積增大的主要原因[3]。TAO幾乎都有眼外肌肥大,下直肌為最常受累的眼外肌,以后依次為內(nèi)直肌、上直肌、外直肌[4]。下直肌受累引起垂直復視,患眼表現(xiàn)為下斜視、上轉(zhuǎn)受限,被動轉(zhuǎn)動試驗向上受限,同時可伴內(nèi)斜(下直肌有內(nèi)轉(zhuǎn)作用),患眼向上運動受限可引起眼壓升高[5]。
TAO可根據(jù)疾病活動性進行活動期與靜止期分類。對于活動性評價目前主要根據(jù)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以及影像學檢查,但有主觀因素影響。近年來在TAO活動期指標的研究中,細胞因子、黏附分子及GAG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檢測其在血、尿中濃度可以作為反應TAO活動性的指標及藥物治療的效果[6]?;顒悠诓∏椴环€(wěn)定,有全身類固醇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抑制等多種治療方法[7]。藥物治療可使部分患者消除眼外肌肥大和斜視;靜止期眼外肌一旦發(fā)展到纖維增殖階段,藥物或放射治療均無效,只有進行眼肌手術[8]。但靜止期是相對的,手術后可能導致活動病變,需使用類固醇等治療,并逐漸減量停藥。
垂直斜視手術較水平斜視手術復雜,尤其是TAO斜視系眼外肌纖維化所致,屬非常規(guī)手術,手術量大,其斜視度數(shù)并不能確定手術量[8]。下直肌手術可能出現(xiàn)下瞼退縮,術中要充分分離下直肌與下瞼的聯(lián)系,如大量后退還需行下瞼復位,避免下瞼退縮。嚴重的并發(fā)癥是過矯,患者原位可正位,但向下看時表現(xiàn)上斜?;颊唛L期下斜可引起上直肌緊張及纖維化改變,術后限制眼球下轉(zhuǎn),可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進行性過矯。同時,由于手術激發(fā)了眼眶炎癥,術后藥物治療后眼外肌肥大等變化有所改善,從而導致漸進性過矯。還有一個原因是已經(jīng)纖維化的眼外肌,一旦手術后退后,會繼續(xù)向后滑動,從而引發(fā)過矯。所以手術以輕度欠矯為宜,術后第1天正位的病例,3~6個月后可能會出現(xiàn)過矯[4-5]。一般不同時行相鄰兩直肌手術,尤其是內(nèi)、下直肌同時斷離可能致眼前段缺血,合并有內(nèi)斜視者Ⅱ期行內(nèi)斜矯正。手術中根據(jù)肌肉纖維化程度及術中觀察選擇后退或斷腱術,本文兩例行單眼下直肌后退術,1例行右眼上直肌斷腱及左眼下直肌后退術,下直肌手術均欠矯約 5°,術后隨訪6~8個月,眼位滿意,正前及前下方的注視野復視消失,眼球運動改善。
TAO斜視患者,因復視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部分患者因各種原因放棄治療而長期遮蓋一只眼。本院手術治療3例患者,經(jīng)隨訪取得滿意效果。本文認為,TAO斜視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半年可行手術治療,能改善外觀及視覺質(zhì)量,但還需積累更多病例觀察。
[1]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60-2761.
[2]劉紅霞,羅琳,吳中耀.重組人抵抗素對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細胞增殖的影響[J].2009,29(9):671-673.
[3]周曉紅,羅清視,夏瑞南.Graves眼病眼眶組織病理與IgA、IgE表達的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1999,35(4):271-272.
[4]諸力偉,郭新.垂直斜視的手術治療[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7,15(2):81-82.
[5]麥光煥.現(xiàn)代斜視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46-67.
[6]齊冬梅,何為民.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活動性檢測指標:細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胺聚糖的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1):115-117.
[7]趙同濤,劉翔.甲狀腺相關眼病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5,34(10):1547-1549.
[8]龐友鑒,汪自文,陳智聰,等.甲狀腺相關眼病眼肌損害的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3(4):381-383.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6.024
C
1671-8348(2011)06-0575-01
2010-08-25
2010-12-25)
·衛(wèi)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