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爽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漢語“以上”和“以下”兩個詞語,僅從有文獻可查的上古漢語算起,就已經有三千年了。隨著時代的演進,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如果表義不明確,用法不規(guī)范,就會給社會交際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在古代漢語里,這兩個詞語的使用,表義從來是明確的,可針對事物,也可針對數量,使用時自然包括本級或本數,即“××以上”或“××以下”,起點就是“××”。 但在現代漢語里的使用卻十分混亂,不僅理論上出現了分歧和錯誤,實際使用中也越來越混亂。深入地研究“以上”和“以下”的表義和用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以上”、“以下”之類詞語是繼承了古漢語的用法,這種用法的“以”是用來表示起點、范圍的。通過調查,我們得知“以上”和“以下”最早、最主要的用法是表達范圍,表示一系列的事物和數量。例如:
1.于是誅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邊縣。
2.其令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
例1“太守以下”表示一系列的官階,是針對事物而言。例2的“十萬以上”和“五萬以下”表示一系列的數目,是針對數量而言。觀察和分析古漢語的實際用例可以看出,“以上”和“以下”的用法本來是非常明確的,“××以上”和“××以下”就是從“××”往上和從“××”往下的意思,“××”是包括在內的。胡附先生在《數詞和量詞》中曾說:“根據習慣,說‘以上’或‘以下’都是包括本數在內的。例如‘五十以上’包括五十在內,‘五十以下’也包括五十在內?!?/p>
到了現代,這兩個詞語表達的起點、范圍似乎變得不明確了,使用中出現了不少混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亂造并列結構,改變了詞語的本來用法。例如:某單位退休人員按下列標準增退休費:……講師(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50元。
2.濫加括注,表義隨便安排。你想“包含”,他想“不包含”;一會兒“包含”,一會兒“不包含”。例如:設立公司應有三個以上(含三個)發(fā)起人。
3.表義和用法隨意列條規(guī)定。例如:“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1997年3月14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9條)。拿這一條規(guī)定來看,這里所說的“本法”和“本細則”的用法,就意味著其他法律和細則還有不包括“本數”的用法存在。后面刻意地作了規(guī)定真有必要么,難道中國的語言全要靠注釋來表達意義嗎?這些情況都很發(fā)人深省。
4.界限重疊,范圍交叉,范圍分割不清。例如:“12級以下的干部去東會議室開會,12級以上的干部去西會議室開會?!贝颂幗缦拗貜?,且問正好12級的干部應該去哪開會呢?
5.影響其它一些語言形式正確使用。例如:“建筑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按照規(guī)定的用法,“××以內”本來就包括“××”在內,此用例完全是受“以上”和“以下”濫加括注的影響,畫蛇添足。
也許會有人抱怨,如果不加括注,不再強調或規(guī)定一下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可是還是那個問題,有哪個民族的語言要經??孔⑨寔肀硪饽??
現漢中“以上”和“以下”兩詞語亂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專講虛詞的語法書說:“‘六十分以上’、‘三十歲以上’等是否包括‘六十分’或‘三十歲’在內,有時不明確。需要精確表達時,往往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滿三十周歲’等說法?!边@里提出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等來表達,客觀上只能起到語法誤導的作用。其實“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下”的說法簡直連常識都不顧了,人們不禁要問,照此說法,那么“六十分”究竟算不算及格?《詞匯8000詞詞典》更是提出加括注的建議。顯然,這些詞典不但沒有起到規(guī)范語言的作用,反而更加劇了這一混亂現象。
它把語言放在語言與人、語言與人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關系中去考察,即人在一定環(huán)境下對語言的運用。一旦采取這樣的角度來觀察,語言在我們的視野中就不再是一個個靜態(tài)的詞、短語和句子,而成了運用語言的行為。“以上”、“以下”正是在這種動態(tài)的運用中,出現了表意不明的混亂。
格賴斯曾提出“合作原則”:使你的話語,在其所發(fā)生的階段,符合你參與談話所公認的目標和方向。也就是說,現在使用中的混亂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自己不了解它們的本來用法,又怕別人不明確,于是就濫加括注,亂造并列結構,久而久之,弄得表義越來越模糊,使用也越來越混亂。這是造成兩詞使用混亂的主要原因。
對于這種沖突,我們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規(guī)范方法,不僅可以使交際的雙方能夠相互理解,而且可以減少在使用中出現混亂,甚至是鉆空子,促使語言向著健康純潔的方向發(fā)展。
在企、事業(yè)單位的內部有線廣播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句:“12級以下的干部到東會議廳開會,12級以上的干部到西會議廳開會?!闭垎栒檬?2級的干部到哪去開會呢?可改為:“12級以下的干部到東會議廳開會;13級以上的干部到西會議廳開會。”這樣一改就清楚明了了。
有人在征婚啟事當中,時有:“要求對方身高在1米60以上。 ”這個“以上”就很不準確,1米65,1米75,都是1米60以上。我想這個征婚者不一定要求對方越高越好??筛臑椋骸耙髮Ψ缴砀咴?米60到1米70之間?!边@樣給出一個范圍更為妥當。
有的工廠在宣傳媒介當中稱:“今年第一季度的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以上?!边@個“以上”用得很含糊,如果改為一個精確的數字,如增長了31.6%、增長了35.7%,就更好了。
有的企、事業(yè)單位這樣規(guī)定:50歲以上的工人、干部免于參加重體力勞動;有的公共汽車上寫著: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乘車。這些“以上”、“以下”,就用得合理,人們可以理解。
總之,使用“以上”、“以下”要慎重。面對今天“以上”、“以下”使用中的混亂,很有必要關注這一問題,以提高我們對語言規(guī)范化的重要性認識,凡說話、寫文章要清楚、明白、準確、科學。如果這種混亂現象仍然長期存在,將是對祖國語言一種不可容忍的破壞。每個人都有責任糾正這一現象,以建立正確地運用語言的嚴肅文風,為祖國語言的純潔和健康作出貢獻,語言規(guī)范化這一問題的解決勢在必行。
[1]意天.“以上”與“以下”[J].七星潭,1996,(4).
[2]程觀林.“以上”、“以下”說古論今[J].徽州師專學報,1998,(3).
[3]王明仁.問題重重的“以上”和“以下”[J].寧夏大學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