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金
(中山大學體育系,廣東廣州 510275)
對游泳教學中安全規(guī)范問題的研究
陳亞金
(中山大學體育系,廣東廣州 510275)
在游泳教學中,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對其中應注意的一些事項進行了分析和歸納。
游泳教學;安全;規(guī)范
游泳作為中山大學的特色體育課程項目,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教學目的要求學生學會游泳,增強體質,保障學生生命安全。但由于學校連續(xù)擴招,學習游泳的學生人數激增,同時受氣候、場地、學時的限制,如何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學生人數眾多的前提下,保證教學安全,使學生掌握游泳這一實用技術,是體育教師面臨的教學難題。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游泳教學的實踐和體會,總結出游泳教學中所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1.1 教師組織管理不當,責任心不強
由于授課老師對學生的身體狀況不了解,沒有按游泳課教學的常規(guī)進行上課,無安全防范措施等原因而導致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1.2 學生技術水平低
不會游泳或剛學會但技術掌握尚不熟練的學生,特別是在深淺交界處(一些似會非會者一般集中在這里),盲目自信,以至在體力不支等情況下導致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1.3 學生的生理狀況不佳或疾病
學生體質太弱或存在生理缺陷,不能適應正常的游泳教學活動,但未告知教師;過飽、過饑下水活動時造成低血糖、抽搐等生理原因導致溺水;或者患有不宜游泳的疾病(如心臟病、肝炎、肺氣腫、高血壓、精神病等),患者在游泳運動中引起病發(fā)而導致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1.4 學生的心理狀況不佳
學生由于初次學習游泳,容易產生畏懼心理,怕水、心情緊張,若稍有意外就驚慌失措而使身體失去平衡、動作混亂,導致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1.5 意外傷害
膽子較大又活潑好動的學生喜歡在水中打鬧或做一些危險的動作,違反游泳場所對游泳者的規(guī)定,如淺水區(qū)不準跳水、深水區(qū)定向游、不準在水中打鬧、不準強推下水和潛水等。這種違犯游泳場地規(guī)則的學生,容易出現意外傷害或造成他人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1.6 缺乏游泳安全知識
指學生對游泳的安全知識和一般的水上救生知識不了解,如對抽筋、嗆水、耳朵進水等常規(guī)知識處理不當造成溺水事故。
每學期游泳教學前,必須對學生進行游泳基本知識的宣傳,明確游泳教學的安全事項,在校園里營造一種人人參加游泳知識學習的氛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園宣傳工具宣傳,例如廣播、宣傳欄、校園網等,宣傳內容應包括:游泳的作用和意義;游泳的流體力學特點;各種游泳知識的技術分析;游泳的鍛煉方法和鍛煉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水中自救與救護他人的救護方法等。而且教師可通過做講座或組織學生觀看錄像來增加學生的游泳基本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游泳課是在水中進行的體育運動,因其特殊性對人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開課前應對學生進行健康常規(guī)性檢查及病史調查,身體健康合格的學生才能參加游泳學習及鍛煉?;加袊乐馗哐獕骸⑿呐K病、精神病、癡呆、皮膚病、癲癇等病人,絕對不能下水游泳,以免發(fā)生意外;患有活動性肺炎、急慢性腎炎、支氣管炎、哮喘等病人,抵抗力差,容易使病情加重,應暫緩游泳;患有傳染性肝炎、嚴重皮膚病、細菌性痢疾未痊愈者、紅眼病等病人,絕不能下水,以免在公共場所互相傳染;患有中耳炎及骨膜穿孔者,游泳易使炎癥加重,暫時不宜游泳;平時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qū)游泳。
4.1 教師要提前檢查場地安全
授課教師要提前到達場地,檢查場地安全情況。要了解氣溫和水質情況,以及深水區(qū)、淺水區(qū)的水線標志是否明顯穩(wěn)固,池邊四周地上是否有青苔和容易刺破皮膚的東西,池底是否有軟滑或尖銳物等;在與水深相對應的游泳池墻壁上懸掛安全標語牌,標明水的深淺,以及寫明注意事項;在深淺過渡區(qū)域設立明顯的安全標記,還要準備好救護工具,如救生圈、竹竿、浮板、一頭系有漂浮物的繩索以及有關的急救醫(yī)療器材等。教師預測課上可能發(fā)生的險情,及時排查,以防止發(fā)生各種意外事故。
4.2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課前嚴格執(zhí)行集中點名制度。在點名的同時,教師要觀察到學生的臉色,看到臉色不好的,要詢問是否生病(感冒、發(fā)燒、例假)或其他原因,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若有不適宜游泳者,可安排其見習,并且要做好見習生的管理,敦促見習生協(xié)助教師做好教學安全監(jiān)控。
從生理角度,下水前的準備活動可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工作能力,為下水前的游泳活動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同時還能防止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的不適應及不必要的損傷或抽筋等事故的發(fā)生,另外通過準備活動還能借此機會熟悉游泳技術的基本動作,做好技術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4.3 加強課堂組織管理
4.3.1 教師上課時應穿游泳衣(褲),佩帶口哨要使學生明確各種信號,熟悉各種信號的意義,服從教師的口令、手勢。重點信號用哨子,一般信號用手勢發(fā)出。初次教學用的信號不宜太多,以免學生混淆不清,而下水、出水上岸、集合等幾個對安全保護關系較大的信號要反復練習,應先在陸上練好后,再到水上演習并形成習慣。
4.3.2 救生員和教師要明確分工救生員負責學生水中的安全問題,在泳池旁來回巡視;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不離崗、不閑談、全面觀察、重點指導、多走動和隨時清點學生人數的習慣。設立安全了望哨,最好是由見習學生擔任,如出現異常情況,按事前規(guī)定的分工,各負其責地處理。
4.3.3 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上課的各項規(guī)定 憑游泳證出入游泳館,不得擅自進入游泳池下水,在水中不準打鬧嬉戲,不得做出危及自身或他人的危險動作(如強推下水等);不得擅自潛水、跳水;必須在本班指定的教學區(qū)域內練習,不得擅自加入其他班級;嚴禁在池面上奔跑,以防滑倒摔傷;注意池水的干凈衛(wèi)生,不得在水中吐痰和大小便,由于練習的時間長,課中如需要離開泳池上洗手間的,上水前向老師報告,得到老師的同意后再離開,返回后一定要向老師報告后再下水。
5.1 選擇好教學內容
教學安排上,選擇簡單易學、易掌握的項目先開課,逐漸安排難度大的項目。從項目來看,先安排蛙泳技術教學為宜。蛙泳的技術動作較為簡單:身體俯臥,雙臂劃水,易于掌握呼吸,省力,技能提高快。
5.2 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反復檢查人數
在游泳教學中,老師必須隨時注意學生人數變化的情況。通常,一開始上課教師就要親自清點不能下水和實際下水的學生人數,從而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生下水后,在上課的區(qū)域內,每隔10分鐘~15分鐘,教師可以指派班長或小組長幫助清點人數或親自檢查人數。當游泳課結束后,全體學生一起水就應立即清點人數,一旦發(fā)現起水人數與下水人數不相符,及時進行小組內查找,班內查找,直到找到應有的人數為止。
5.3 設“安全區(qū)”和“重點保護對象”
老師首先規(guī)定凡不太會游泳和完全不會游泳的同學戴一種顏色鮮艷的泳帽,將他們安置在“安全區(qū)”(水位淺并且距離老師較近的區(qū)域)。這樣,可以使這些容易出危險的學生都在老師的視野里,能隨時注意這些學生的行動。對一些患有暈水、貧血等病癥的特殊學生,要區(qū)別對待,細心安排,要使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體不適時的處理方法,并對在練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演示,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5.4 物色好“救生員”
當學生太多,老師照顧不過來時,可以充分利用水性較好、技術較高的學生擔任“救生員”,利用他們幫助維護學生的秩序,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及時預防各種險情的發(fā)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水中和岸上觀察其他學生的情況,一旦發(fā)現學生面部發(fā)烏、發(fā)紫,出現緊張、恐懼情緒,動作僵硬、不協(xié)調、吃力等不正常情況,立即通過哨聲(或其他方式)通知老師和救生員,及時讓學生上岸休息。
5.5 分好游泳教學小組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結成安全學習小組。二人或三人結成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負責對方的學習和安全。一方面可以在練習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小組成員遇到安全事故時,能及時發(fā)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教師要把技術、紀律較差的組安排在靠近教師的地方,可以防止出現事故。
5.6 合理使用器材
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選用浮球、浮板、救生圈等輔助練習器材,保證學生的安全。游泳的輔助器材較多,初學時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不同的輔助練習器材,當技術日趨熟練后,應逐漸丟開輔助器材,消除對器材的依賴性,而此時,正是最容易發(fā)生事故的階段,教師必須引起注意。
5.7 課后認真總結
下課鈴響后,統(tǒng)一上岸,上岸后要立即擦干身體,圍上浴巾或穿上衣服,注意保暖。教師集中點名,組織放松活動。教師宣布課結束后,學生不能再下水,若有個別因教學需要留下來繼續(xù)練習的,一定要得到教師的允許,并且要有教師的陪同。在宣布下課結束大約10分鐘后,教師再巡查一遍游泳池,確保所有的學生都安全離開了游泳池之后,才算安全完成教學任務。課后教師要及時總結,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下一次課提供教學指導。
游泳教學必須貫徹“安全第一”的核心原則,預防是關鍵,把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護措施放在首要地位,積極營造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秩序的安全教學環(huán)境,消除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安全隱患。教師應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課前認真?zhèn)湔n,鉆研業(yè)務,提高自身的游泳教學技能;課上堅守崗位,細心組織,提高警惕,不得擅自離開教學區(qū)域;課后認真總結。
[1]陳亞金.如何做好游泳教學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J].體育教學,2002(1).
[2]叢寧麗.議提高安全意識與人人學會游泳的社會責任[J].游泳季刊,2007(2).
[3]步秀青.對游泳教學中安全規(guī)范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14(4).
G807
A
2011-04-10
陳亞金(1971—),男,廣東化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