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皇帝對圖書館的重視與管理

      2011-03-19 01:35:48黃建國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1年1期
      關(guān)鍵詞:館閣藏書皇帝

      黃建國

      (浙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黃建國,男,原浙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教授。

      有關(guān)宋代圖書館制度,也就是“館閣”制度問題,本人曾寫有文章,刊登在《中國書寫與印刷文化遺產(chǎn)和圖書館工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上,這里就不贅述了。我現(xiàn)在要說的是:在我國歷代王朝中,最重視圖書館的,即圖書館前身藏書樓的,是宋代的皇帝。在我國歷代圖書館工作人員中,亦可能包括現(xiàn)在,地位最高、最受重視的也是宋代。例如,人們尊稱鐵面無私的包公,叫包龍圖,就是因為他在龍圖閣皇家圖書館干過。本人也在圖書館干過,干得比包公長得多,職稱也和包公差不多,他是龍圖閣直學士,我是研究館員,都是最高職稱。但人們都尊稱我為黃教授,稱我為黃館員。因為前者好聽,后者難聽,若稱后者頗有不禮貌之嫌。

      宋代圖書館頗為發(fā)達,僅就中央藏書而言,就有三種:

      一種是政府機關(guān)藏書:政府機關(guān)有相當于現(xiàn)在國立中央大學的國子監(jiān);有相當于現(xiàn)在檢察院的御史臺;有相當于現(xiàn)在秘書處的舍人院。這些機關(guān)都設(shè)有圖書資料室。

      一種是國家圖書館藏書:即昭文、史館、集賢三個圖書館,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把這三個館統(tǒng)稱為崇文院。宋代有名的目錄:《崇文總目》,就是這三個館的藏書目錄,也是國家圖書館的藏書總目錄。這目錄是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主持編撰的。以后宋太宗又將三個館藏書中最珍貴的圖書抽出來,再加上內(nèi)部資料,另建特藏書庫,專門成立藏書處,稱之為“秘閣”。所以三個館加上秘閣藏書,就是宋代國家圖書館藏書。

      第三種是皇室藏書。美國總統(tǒng)每位下臺后都要造一座圖書館,這并不是獨創(chuàng)。我國早在宋代就有。不過,美國是人還活著時造的,而宋代是人死了以后造的。宋太宗為哥哥趙匡胤建太清樓,真宗為太宗建龍圖閣,仁宗為真宗建天章閣(真宗時始建,仁宗時建成并收藏資料)……基本上每位皇帝都為上一位皇帝建一座圖書館。其主要目的,一是供活著的皇帝“退朝之暇,聚圖書以自娛”;二是保存前代皇帝的檔案和遺物;三是為表示紀念。

      以上三種藏書中,后兩種就是館閣藏書。宋代皇帝對館閣都很重視,經(jīng)常視察。開始視察時,太宗皇帝見圖書館建筑“僅庇風雨”,他說如此簡陋的地方,怎么可藏天下圖書?怎么能款待天下的俊杰?馬上下命令重建,并且親自選定地點,親自提出設(shè)計方案,親自派親信督工,催促日夜施工。他還不放心,自己還經(jīng)常下來檢查是否有豆腐渣工程〔1〕。一年功夫,新圖書館就建成了,他親將三個館統(tǒng)一命名為崇文院。由于皇帝的重視,與其他政府機關(guān)辦公大樓相比,圖書館建筑最為壯觀,房舍“輪奐壯麗,冠于內(nèi)庭,近世鮮比”〔2〕。據(jù)《夢溪筆談》記載:“閣下穹隆高敞,相傳謂之天木”,而且環(huán)境優(yōu)美,它“敞園苑、植花木、引溝水以溉之”〔3〕。

      對新圖書館,太宗皇帝建設(shè)前視察,建設(shè)中視察,建成后十五年又視察,他看見圖書館藏書這么整齊、豐富,喜形于色,異常欣慰。他說,僅僅十年功夫“千古治亂之道”已經(jīng)“盡在其中”了〔4〕。本來,宋朝開國皇帝對圖書的收集就倍加注意。宋太祖、太宗二朝,在統(tǒng)一中國、削平諸國的征戰(zhàn)中,很重視收集割據(jù)政權(quán)的圖籍,用以充實政府的藏書。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平荊南,“盡收高氏圖書,以實三館”。乾德三年平后蜀,指派右拾遺孫逢吉赴成都收后蜀“圖書付史館”〔5〕,共一萬三千卷。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平南唐,命令太子洗馬呂龜祥至南唐京城金陵收圖書“得二萬余卷,送史館”〔6〕。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平北漢,選派左贊善大夫雷德源到太原,“入城點檢書籍圖畫”〔7〕。

      與此同時,還鼓勵民間廣泛獻書。乾德四年閏八月,太祖“詔購亡書”〔8〕。規(guī)定,凡有書來獻者,先命史館點檢,如為館閣所無,即以收納;同時將獻書人送翰林院考試,賜以相應的官職科名。如這一年《三禮》涉弼、《三傳》彭干、學究朱載三人,曾共獻書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命分置書府,賜弼等科名”〔9〕。太宗皇帝制定的收集和獎勵政策更為具體。曾下“詔諸州搜訪先賢筆跡圖書以獻”;又公布缺書目錄,下詔征集圖書。規(guī)定:凡獻書者“小則償以金帛,大則授之以官”;“三館所少書,有進納者,卷給千錢,三百卷以上量材錄用”〔10〕。獎勵一落實,收書效果十分明顯?!皵?shù)年之間,獻圖書于闕下者,不可勝計,諸道又募得者數(shù)倍”〔11〕,其他皇帝如仁宗、徽宗等亦曾先后多次詔求四方遺書。就是國力衰弱的南宋王朝,在定都臨安以后,從高宗開始,曾下詔訪求天下圖書,恢復三館。規(guī)定:獻書的人給償或補官;家有藏書的,派人去抄錄;出賣書籍的,全部收購。為廣搜各種遺書,曾編成《四庫闕書目》、《秘書省續(xù)編到四庫闕書目》二種。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還專門設(shè)立補寫所的機構(gòu),對朝廷缺少的圖書進行補抄。

      由于皇帝的重視,三館和秘閣所在崇文院的藏書布局和設(shè)備,相當考究。據(jù)《玉?!酚涊d:“院之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有四庫: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六庫書籍正付本凡八萬卷?!边@些書籍皆“用雕木為架,以青綾帕幕之”〔12〕。館內(nèi)編定的圖書,有“印記”作為標記,并一律用黃紙寫成大字本冊。《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曾說:這是為了防止人們借書不還,因為黃紙大冊本私人不敢收藏。另外,據(jù)《南宋館閣錄》記載:“舊制,秘閣書用檗黃紙欄界書字,用綾一樣裝背,碧綾面簽,及用黃羅夾復字號牌子,入柜安頓”〔13〕。用檗黃是為了防蛀;用羅黃夾復字號牌子,是為了確定書的類別及其在書柜中的位置,以使藏書井然有序。

      藏書的管理也比較嚴格。三館藏書各設(shè)類似總管的孔目官主管,每館經(jīng)史子集四部又分設(shè)書庫官、守當官分別管理,每一藏書房又由書直官負責書房內(nèi)的檢點、保護工作,另由兩名“庫子”負責接待、辦理取書借閱手續(xù)。借書有一定的程式,須有主管官員“批簿”為憑證;書籍出入書庫有檢查制度,出大門時,須經(jīng)“監(jiān)門”根據(jù)“單子”檢查驗證方準放行。對借閱中的存在問題,皇帝還親自過問。咸平年間,真宗皇帝曾斥責:“近聞圖之府,甚不整齊,假借之余,散失尤多?!彼犃顺贾彀旱确从?四部書已被借出四百六十卷,非常氣憤,馬上要求主管官員“嚴行約束,杜絕因循”,并督促立即歸還館內(nèi)〔14〕。

      宋代皇帝對圖書安全保護亦相當注意,把守衛(wèi)圖書機構(gòu)的人員納入皇宮禁衛(wèi)之列。崇文院大門由掌管皇宮保衛(wèi)的皇城司派兵士二三十人站崗守衛(wèi)。據(jù)《麟臺故事·祿廩》所記,這些人還負責“灑掃”等環(huán)境清潔工作。吸取榮王宮曾經(jīng)失火教訓,崇文院的防火器具比較齊全,平時對爐火管理頗為嚴格,為此特設(shè)潛火司專門防火機構(gòu),有軍士數(shù)十人,添置數(shù)十只大小水桶等救火器械,并制定火禁法從嚴管理。規(guī)定:下班時,每日由親事官四處檢查監(jiān)督“灑熄”,并記錄每天用火情況?!叭绮粦?火燭)而輒存留者”,判刑二年;因遺漏者、該滅火而未滅者,流千里;雖應存留而提防不嚴致遺漏者,亦與打火掌管人同罪,值班官吏、專副巡防人減二等“懲罰”。

      為了使圖書能長久保存,除圖書采用椒水(胡椒、花椒浸漬汁)滲透的防蛀紙外,還健全了一年一度圖書曝曬制度。每逢五月至七月陽光猛烈之時,把全部藏書分批取出屋外曝曬,以防霉防蛀。曬完藏書之后,朝廷還要在館內(nèi)舉行宴請,以示慰勞。可見皇帝對圖書的愛護可謂無微不至。

      宋代圖書館工作人員地位很高,尤其在皇家圖書館工作的館閣人員更是如此。館閣職務在宋代是個肥缺,不僅聲名顯要,而且是擢升高級官僚的重要途徑。因此,從北宋到南宋,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如歐陽修、包拯、王安石、司馬光等,大都曾廁身于館閣。

      館閣人員有兼職和專職兩種,兼職的稱之為貼職,專職的稱之為館職。各級館職通稱為學士。館閣最高負責人,昭文館和集賢院為大學士,史館為監(jiān)修國史,均由宰相兼職。館職的工作,主要是編校三館秘閣的藏書,擔任官修書籍的編纂,參與朝廷大典及政事的討論。宋代皇帝對館職人員優(yōu)禮有加。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太宗皇帝下令:館職人員不僅要參加朝廷的“游宴”,而且今后朝廷討論重大問題“有大典禮、政事講究因革,則三館之士必令預議”〔15〕;凡是皇帝召見新進士的時候,館職人員都必須“侍立殿上,所以備顧問也”〔16〕,就是準備為皇帝解答咨詢。有一次是在淳化四年,大臣張洎充任翰林學士時,太宗皇帝對近臣說:“學士之職,清切貴重,非他官可比,朕常恨不得為之”〔17〕。這話且不論其真假,但可看出館職在宋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在皇帝看來,館閣不僅是看書、借書、還書的地方,而且也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仁宗皇帝說過:“設(shè)三館以育才”、“館職所以待英俊”;英宗皇帝也說過:“館職所以育俊才”〔18〕。由于館閣是培養(yǎng)和儲備高級人才的地方,所以宋代凡是要當宰相的人都必須先進館閣鍛煉一段時間。

      在官階升遷方面,館職人員也有特殊的照顧。宋代文官,若出身不帶館職的,三四年不犯錯誤才能提升一級;若帶館職的,則可以破格越級提升,甚至有升五級的。特別是中央高級官員,大多從館閣中挑選任用。館職人員在中央,可升到兩制(翰林學士、知制誥)、兩府(政事堂、樞密院),攀登統(tǒng)治集團的最高層。歐陽修就曾說過“兩府闕人,則必取兩制;兩制闕人,則必取館閣。然則館閣,輔相養(yǎng)材之地也”,“自祖宗以來,所用兩府大臣多矣,其間名臣賢相出于館閣者,十常八九也”〔19〕。

      館閣也不是可以隨便進去工作的。必須先經(jīng)一段時間試用,再經(jīng)考試合格后才能正式進入。就是進士及第,高中狀元,也必須擔任一段時間官職后,才能應試入館;至于一般官員,須經(jīng)大臣推薦后才準考試。例外的只有兩個人,就是韓維和王安石。他們是未經(jīng)考試而入館閣。當時朝廷為授予館職,曾召兩人赴京應試,但這兩位先生清高得很,王安石“辭以家貧親老,且文館之職,士人多欲,而安石恬然自守,未易多得”〔20〕;韓維則以“好古嗜學,安于退靜”〔21〕,不肯前來。沒法子,仁宗皇帝最后以不經(jīng)考試的特例,在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任韓維為史館檢討,于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任王安石為直學士。

      擔任館職非同小可,“一經(jīng)此職,遂為名流”〔22〕,身價百倍。因而當時皆以館職為榮。凡為官者,在交往應酬中,除用官名外,還要加上圖書館職稱,以顯示其身份。所以,宋代很多大官,都曾在館閣工作過。司馬光一位朋友,名叫范鎮(zhèn),被任命為直秘閣時,司馬光特寫詩祝賀:“延閣屹中天,積書云漢連。神宗重其選,國士比為仙。玉檻勾陳上,丹梯北斗邊。帝容瞻日角,宸翰照星躔。職秩曾無貴,光華在得賢?!眻D書館職稱在當時人們眼中,是何等尊貴!

      從上面的敘述中,已足夠說明圖書館的地位。宋代皇帝為什么會特別重視圖書館?這是一個值得很好研究的問題。我認為,這與宋代皇帝特別重視文化教育,特別重視圖書館的作用有關(guān)。宋太祖、太宗認為,讀書是提高做官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太祖說過,多讀書才能了解“為治之道”〔23〕;太宗也說過,書籍是“教化之本,治亂之源”〔24〕;讀書的目的是要記取“前代興廢為鑒戒”〔25〕,以便決策的時候避免“全倚于人”〔26〕,上當受騙。因此,宋代立國之始,朝野上下都把搜集、保管圖書當作一件大事,實實在在來抓。這樣,宋代皇帝重視圖書館就不難理解了。

      注釋

      〔1〕《宋會要》職官18之50

      〔2〕孫逢吉《職官分紀》卷15

      〔3〕《宋會要》職官18之50

      〔4〕《麟臺故事》卷1

      〔5〕〔6〕〔7〕〔8〕《宋會要》崇儒4之15〔9〕《長編》卷⑦

      〔10〕〔11〕《麟臺故事》卷1

      〔12〕《玉?!?/p>

      〔13〕〔14〕《宋會要》18之5

      〔15〕《麟臺故事》卷3

      〔16〕《麟臺故事》卷5

      〔17〕《長編》卷34

      〔18〕《麟臺故事》卷3

      〔19〕《長編》卷15

      〔20〕〔21〕《麟臺故事》卷3

      〔22〕《容齋隨筆》卷16

      〔23〕《長編》卷3

      〔24〕《太宗皇帝實錄》卷28

      〔25〕《宋朝事實類苑》卷2

      〔26〕李攸《宋朝事實》卷3

      猜你喜歡
      館閣藏書皇帝
      館閣體:整整齊齊才最好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館閣體的興盛、極致與消亡
      古代皇帝的稱呼
      宋代館閣藏書流失探究
      珍惜每一本藏書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千載藏書風 化績于當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
      別宥齋藏書題記拾遺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43
      大悟县| 筠连县| 宾阳县| 从化市| 互助| 文安县| 河间市| 沁水县| 沙河市| 凌源市| 隆昌县| 璧山县| 江华| 道真| 宣城市| 德安县| 化州市| 海安县| 新田县| 济阳县| 武威市| 孟连| 社会| 石林| 金堂县| 全州县| 观塘区| 曲麻莱县| 潞西市| 武威市| 镇江市| 怀来县| 扎兰屯市| 乐东| 措勤县| 红原县| 日土县| 称多县| 吉木萨尔县| 阿坝|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