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富 孫增濤 李小娟 封繼宏 劉 偉 關 鵬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科,天津 3001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ease,C0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1]。急性加重期一旦出現(xiàn)呼吸衰竭并發(fā)癥,機械通氣是有效挽救和延長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有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并發(fā)癥多,嚴重影響挽救成功率,且延長呼吸機療程及住院時間,死亡率高。雖然近年無創(chuàng)通氣成為研究熱點,但仍不能很好解決痰液引流及胃腸脹氣等問題。2008-10—2010-12,我們應用理氣化痰活血湯配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8例,并與單純西藥常規(guī)治療78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依據(jù)
1.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確診和確定疾病嚴重程度[1]。
1.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 COPD急性加重期(Ⅱ、Ⅲ級);②年齡為45~75歲。
1.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合并有活動性肺結核、真菌感染、惡性腫瘤等其他肺部疾病;③并發(fā)心、肝、腎、腦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或繼發(fā)性疾病者;④行為異?;蚓窦膊』颊摺?/p>
1.2 一般資料 全部156例均為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齡64~74歲,平均66.8歲;病程5~24年;疾病嚴重程度:Ⅱ級55例,Ⅲ級23例。對照組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齡63~74歲,平均66.9歲;病程4~23年;疾病嚴重程度:Ⅱ級54例,Ⅲ級2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①一般措施:喘甚者取半臥位;痰盛者翻身拍背以助排痰,或以吸痰機鼻導管吸痰;持續(xù)低流量吸氧。②抗感染:感染嚴重者采用足量、聯(lián)合使用抗生素的原則,盡量根據(jù)痰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③解痙平喘:選用氨茶堿、β2-受體興奮劑等。④支持療法:保持充足的營養(yǎng)及能量供應,但避免糖類過多,適當增加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入。⑤并發(fā)癥處理:予利尿、脫水等治療腦水腫;予制酸、止血治療應激性潰瘍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理氣化痰活血湯。藥物組成:柴胡10 g,丹參15 g,杏仁10 g,浙貝母 10 g,赭石 20 g,人參 8 g,芡實 15 g,山藥 15 g,山茱萸18 g,法半夏 10 g,葶藶子 15 g,膽南星 10 g,枳實12 g,桑白皮12 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
1.3.3 療程 2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6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判定療效。顯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紫紺消失,肝頸靜脈回流征陰性,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消失,雙下肢水腫消失,p(CO2)下降 1.33 kPa以上,p(O2)上升1.33 kPa以上。有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紫紺減輕,肺部啰音明顯減少,p(CO2)下降、p(O2)上升,但未達到1.33 kPa。無效:癥狀、體征及 p(CO2)、p(O2)無改善,肺功能、心電圖無改善[2]。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78例,顯效44例,有效2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6%;對照組78例,顯效30例,有效29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75.6%。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比較 見表1。
表12 組治療前后FEV1/FVC及FEV1比較%,
表12 組治療前后FEV1/FVC及FEV1比較%,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治療組(n=78)對照組(n=78)治療前 治療后FEV1/FVC 54.3 ±3.5 66.8 ±4.0*治療前 治療后54.2 ±3.6 57.9 ±4.3 FEV1 61.1 ±5.2 72.7 ±4.6*60.9 ±5.2 65.9 ±4.9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FEV1/FVC及FEV1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組 FEV1/FVC及FEV1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中醫(yī)學喘證、肺脹范疇[3-4]。其病程較長,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主要臨床表現(xiàn)見喘息氣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滿及憋悶如塞,重者可出現(xiàn)唇甲紫紺、心悸、水腫等癥。其病表現(xiàn)在肺,病位在肺、脾,后期及于心、腎、腦,肺氣虛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生的內在條件?!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曰:“氣虛者,肺氣虛也。”肺氣虛弱,則衛(wèi)外功能減弱,外邪易入而發(fā)病,肺氣不足為本病首要病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病久致瘀。正如《丹溪心法·咳嗽》云:“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一方面久病必耗傷人體正氣而致氣虛,肺脾氣虛,行血無力,由虛致瘀。另一方面,痰濁阻滯筋脈,肺氣壅滯,氣機升降失司,由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會進一步導致痰濁內生,痰瘀交結則病情更難愈。理氣化痰活血湯方中柴胡疏少陽郁滯,通達內外,和暢氣機;丹參活血祛瘀;杏仁、浙貝母止咳平喘,潤肺化痰;赭石鎮(zhèn)逆上沖之氣,開胸膈,墜痰涎,降逆氣而不傷正氣;人參益氣回陽,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將脫之元氣;芡實、山藥、山茱萸既能健脾益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收納腎氣;半夏、葶藶子、膽南星、枳實、桑白皮清化痰熱,瀉肺平喘。諸藥合用,共奏理氣降逆、潤肺化痰、益氣活血之功。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部分癥狀、體征。故理氣化痰活血湯配合西藥常規(gu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很好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高潔,鄭愛紅,許早榮.清肺化痰逐瘀湯配合西醫(y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0,32(10):1505-1508.
[4]朱毅,李凝,金宏柱.五禽戲早期干預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