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紅
國慶群眾游行慶?;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每次國慶節(jié)盛典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活動,是群眾對國家的美好祝愿,是國家實力的自我展示。新中國成立初期,它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外交窗口。搞好群眾游行活動,為祖國爭光,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因此,科學有效、有條不紊地組織統(tǒng)籌好數(shù)量龐大的、代表社會各界的群眾隊伍,確保游行隊伍整齊順利地通過天安門廣場,通過游行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欣欣向榮、興旺發(fā)達的景象,成為了一項備受重視卻又十分難做的工作。在此期間,發(fā)生過一些鮮為人知的趣事。
1949年10月1日清晨,激動得整夜沒有睡覺的人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從北京的四面八方向天安門廣場集中。10月1日零時,長辛店二七機車廠內(nèi)響起了陣陣鈴聲,半個小時后,2000名干部和工人準時來到了工廠的北大門。令工人們感到自豪的是,他們乘坐的是自己修理好的客車。比二七機車廠動身更早的是石景山鋼鐵廠的工人們,他們是開著自己工廠的火車進的北平城。
下午3點,開國大典隆重開始。
威武雄壯、賞心悅目的閱兵式結束之后,在幾百面紅旗的引導下,群眾游行隊伍伴隨著《團結就是力量》《保衛(wèi)勝利果實前進》的樂曲,喊著口號走向天安門。
長辛店鐵路工人隊伍走在群眾游行隊伍的最前列,一個領頭喊口號的南方小伙子因為嗓門太小而急壞了工會副主席張廷瑤,他便沖出隊伍,帶頭拼命呼喊。他回憶說:“我嗓子都喊啞了,我一看找誰呀,找李茂林吧,這個人聲音大,我說你要把感謝毛主席的恩情喊出來,要把對黨的感情喊出來,要使得天安門上都能聽到?!崩蠲只貞浾f:“我心里激動呀,我熱淚就掉下來了,我就跳起來喊‘毛主席萬歲’,恨不得連心吐出來。毛主席立刻就回答:‘工人階級萬歲!工人階級萬歲!’”
在工人隊伍的后面,是8000多名農(nóng)民代表,他們浩浩蕩蕩地隨著隊伍一起涌入了天安門廣場。北京遠郊門頭溝鎮(zhèn)的焦桐蘭回憶說:“我們互相之間舉起旗子來,連搖帶晃的,‘毛主席萬歲!共產(chǎn)黨萬歲!’就這么一直地喊,見了毛主席以后,說實在的大家眼睛就不夠用了,眼淚也都出來了,這個聲音也變成啞的了?!?/p>
學生隊伍更是高興得不守規(guī)矩,一下子沖過金水橋,一直沖到了天安門城樓下,為的就是看毛主席看得更清楚。
從10月1日的下午3點到傍晚,毛澤東始終在天安門城樓上向群眾揮手致意。一向細心的周恩來非常理解毛澤東此時的心情,同時他也很清楚,站立了幾個小時的毛澤東已經(jīng)很疲憊了。在周恩來的勸說下,毛澤東進了休息室休息。結果城樓底下的群眾又不走了,因為沒有看見毛主席。后來周總理只好把毛主席又請出來站在城樓上……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廣場上,數(shù)萬人手拿火把、燈籠,向天安門走來。遠遠望去,就像一條游動的火龍。五彩繽紛的禮花沖向天安門的夜空,照亮了廣場。晚上10點,開國大典落下帷幕。
20世紀50年代初,幾次國慶節(jié)前,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動員參加游行的女同志穿些花衣服。
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要是換到現(xiàn)在,根本就不成問題??墒窃诋敃r,女同志普遍喜歡穿的是“列寧服”,她們以穿“列寧服”為榮,不愿意穿花里胡哨的衣服,這是那種“不愛紅裝愛武裝”年代真實而特殊的寫照。
參加國慶游行指揮部籌備的工作人員經(jīng)過幾番動員,女同志們才適當?shù)赜兴淖儯攀褂涡嘘犖橛辛艘恍┢饺詹欢嘁姷纳?,初步改變了游行群眾“青一色”“藍一色”的單調形象。
在政治環(huán)境不正常的情況下,國慶游行組織工作顯得復雜而有難度得多。1966年8月的一天下午,時任國慶游行組織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的倪天祚等同志正在天安門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緊張地進行籌備工作,突然有十幾個中學生紅衛(wèi)兵來到指揮部造反。紅衛(wèi)兵先是把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圍住,然后把他們集中在一間房子里,讓他們學習毛主席語錄,并提出要參加指揮部的籌備工作。
當時倪天祚想,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是市里從各個部門抽調的政治可靠、有工作經(jīng)驗的同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參加的,紅衛(wèi)兵決不能參加??尚蝿菟?,不能硬頂,那樣會誤事。正十分焦急、犯愁之際,倪天祚靈機一動,對紅衛(wèi)兵說要上廁所。借這個機會,他從指揮部后門溜了出來,直接到人民大會堂找到負責國慶節(jié)游行工作的葉劍英。葉劍英聽完匯報后非常生氣,拍著桌子說:“這些紅衛(wèi)兵是胡鬧!不能讓他們參加,讓他們走。”倪天祚聽了葉劍英的話后心里有了底。在回來的路上,他想,對紅衛(wèi)兵是硬不得,也軟不得。怎樣才能讓他們走呢?必須琢磨出一個招兒。
于是,倪天祚先去市政府外事辦公室,找其時擔任國慶游行組織工作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張世杰(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商量合適的辦法。他建議:把指揮部大部分工作人員臨時撤到市政府辦公,在天安門指揮部只留幾個工作人員,對付紅衛(wèi)兵。張世杰同意了他的意見。
果真,這一招兒還真靈。沒過幾天,紅衛(wèi)兵呆在指揮部里覺得沒什么意思,就自討沒趣地走了。他們走后,張世杰和倪天祚等又回到天安門指揮部辦公,籌備工作沒有被耽誤,游行方案也及時搞了出來。葉劍英聽取匯報后,同意了這個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國慶節(jié)當天,群眾游行隊伍順利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領導的檢閱。
1956年國慶節(jié),是熱烈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后的第一個國慶。這天,50萬的游行群眾豪邁地歡呼執(zhí)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巨大成就。游行雖然是在大雨中進行的,但是大雨并沒有澆滅人們慶祝祖國生日的熱情,游行群眾情緒異常熱烈,慶典依舊進行。這是1949年至今,國典歷史上唯一的一次雨中慶典,也是最能體現(xiàn)人民風貌的一次慶典。
天空從早晨起就開始連綿陰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幾十萬群眾在集合地淋雨受凍。一直等到10點鐘大典正式開始的時候,雨下得越來越大,算得上是傾盆大雨了,游行群眾手中所持的紙花被雨淋得只剩下一根棍兒。有的群眾雖然穿了雨衣,但也被雨水澆了個濕透,有些群眾凍得瑟瑟發(fā)抖。
在前面大鼓引導下,群眾高呼口號進入了廣場,隊伍非常壯觀,情緒非常高漲。雖然整個群眾隊伍,特別是儀仗隊、少先隊、體育大隊和文藝大隊的隊員們,穿的是很單薄的衣服,但是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他們意志堅強,冒著大雨,邁著雄健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中央領導人的檢閱。
此情此景,很多外賓深為感動。因為他們想象不到,像這么大雨,他們的國家也有過這種活動,就都跑了,都散了??芍袊年犖檫€依然非常整齊地前進,高呼著口號。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感動得向北京市市長彭真伸出大拇指。有的外賓意味深長地說:“這是中國人民革命意志的大檢閱!”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也感動不已。當群眾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時,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呼“人民萬歲”。
風雨無阻的國慶游行隊伍,是廣大群眾高度組織紀律性和高度政治覺悟的反映,也是中共北京市委領導未雨綢繆的結果。
當時,彭真市長在多次國慶節(jié)籌備會上都強調指出:“集會或游行期間,如果發(fā)生意外事件,大會照常進行。不論是下雨、下刀子、扔炸彈、甩原子彈,都絕對不能動。”
因此,1956年這次國慶節(jié)游行,雖然遇到大雨,群眾游行隊伍照樣按計劃行進。這次游行剛結束,彭真就從天安門城樓上打電話給游行指揮部,要求迅速通知參加游行的各單位立即準備好姜湯,讓所有參加游行的群眾都喝,預防生病。
游行隊伍的序列向來是組織者考慮的重要內(nèi)容。經(jīng)過幾年的調整,最終確定了以儀仗隊為先導,工人、農(nóng)民、少先隊等依次緊隨其后的序列。此后僅在1958年毛澤東號召“大辦民兵師”和“全民皆兵”的時代背景下,增加了民兵隊伍,這個基本隊型一直保持到1984年。
1958年10月1日,首都60萬人民匯聚在天安門廣場,歡慶黨的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偉大勝利。這次國慶群眾游行頗具時代特征。在工人游行隊伍抬著轉爐、電爐、高爐和成群的土高爐模型、巨大的機床模型、許多廠房和高大建筑物的模型,農(nóng)民們歡慶豐收和人民公社化的生動情景相繼出現(xiàn)之后,樂隊又奏起閱兵時的前進曲,原來是民兵的隊伍過來了。
這些在反對美國侵略者的怒潮中武裝起來的民兵們,個個精神抖擻,意志剛強,肩背長槍,手端沖鋒槍,腰系子彈帶,邁著整齊威武的步伐前進。這時,整個天安門廣場轟動起來了。受檢閱的是首都民兵的代表——工人、農(nóng)民、干部、學生7個師,他們分成21個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他們雖然訓練時間很短,但隊形和步伐都不亞于正規(guī)部隊。身穿黑色勞動服、頭戴柳條安全帽的工人民兵走在最前列。相繼而來的是頭扎白毛巾的農(nóng)民民兵,身著白上衣、藍褲子的是學生民兵和穿著普通服裝的干部民兵。很多臉膛曬得黑紅的女民兵,雄赳赳地走在干部和學生民兵的隊伍里,全場為這些武裝起來的女戰(zhàn)士一再熱烈地鼓掌歡呼。
“他們組織起來有多久?”看得出神的來訪的保加利亞議會代表團領導人契爾文科夫問毛澤東。毛澤東笑著告訴貴賓:“還不到一個月呢!”毛澤東還告訴他說:“北京已經(jīng)有50個民兵師,全國各地的民兵在很短的時間就組織起來了。參加民兵進行軍事訓練,人們的身體很快就好起來,工人和農(nóng)民生產(chǎn)得更好了,學生學習得更好了,干部也工作得更好了。”毛澤東又說:“這是軍事組織,又是勞動組織,又是教育組織,又是體育組織。”劉少奇也告訴契爾文科夫:“到處是兵,讓侵略者寸步難行。”
在這支隊伍里,有在鋼鐵前線日夜奮戰(zhàn)的尖兵,也有“二七”老工人的后代。在修建十三陵水庫中獲得集體榮譽而聞名中外的“九蘭組”也武裝起來了。這些臉膛曬得黝紅的姑娘和其他許多女民兵們,雄赳赳地列隊前進。從華北最大的水利工程——密云水庫工地上趕來的農(nóng)民武裝隊伍,由曾在抗日戰(zhàn)爭中開辟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的老游擊隊長蘇國良率領前來接受檢閱。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英雄,1946年在香河縣安平鎮(zhèn)曾率領100多名民兵,打退了進犯解放區(qū)的300多個有現(xiàn)代化裝備的敵人的進攻,并且打死打傷14個敵人。他在整隊前向他的戰(zhàn)士們說:我們有消滅日本鬼子的經(jīng)驗,也有消滅美國強盜的經(jīng)驗,如果美國侵略者敢把戰(zhàn)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一定把它埋葬在臺灣海峽里。在這支勇敢的民兵隊伍中,有好多是老民兵和老游擊隊員的子女。祖父當過老紅軍、父親又是游擊隊員的24歲的青年農(nóng)民王培廣,這天在受閱前向他身旁的戰(zhàn)友說:如果美國強盜敢進犯我們,我就要像我的爺爺、爸爸那樣勇敢地向敵人開火。
1964年國慶節(jié)的群眾游行,通過天安門廣場的隊伍橫排面為150人,分為9路。由于各路隊伍來自不同方向,因此,各路隊伍到達天安門廣場的速度有一定的差異,各路隊尾通過天安門廣場時會出現(xiàn)長短不齊的現(xiàn)象。
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當時采取了取長補短的“補尾”方法,即將個別隊尾過長的隊伍在進入廣場之前切補到隊尾短的隊伍上,使進入天安門廣場的游行隊伍始終保持150人的橫排面,保證隊尾美觀、整齊。
“補尾”一般是在南河沿南口附近開始切補,一直切補到隊尾進入天安門廣場。如此往復,基本上能把各路隊伍的隊尾切補整齊,使游行隊伍美觀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因此,“補尾”可謂慶典游行的一“絕”。
“補尾”進行的時間很短,行動很迅速。補尾的任務由大專院校的學生擔任,他們年輕,反映靈敏,節(jié)奏快,政治熱情高,組織紀律性強,服從命令聽指揮,指到哪里就沖到哪里。為了取長補短,這些學生像跑100米的速度前進,有時還需要來回跑。他們毫無怨言,總能圓滿地完成所有的“補尾”任務。
在“補尾”時,各路隊伍前后左右調動,秩序一度比較亂。為了掩蓋這種忙亂的局面,不讓天安門前觀禮臺上的中外來賓看到,國慶游行組織工作者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辦法。在天安門廣場前的少先隊隊伍中,有意安排五彩繽紛的氣球,當“補尾”開始時,就讓少先隊員放氣球,把觀禮臺上中外來賓的目光集中到廣場上空的氣球處。當中外來賓的目光又轉向游行隊伍時,“補尾”工作已經(jīng)結束,各路隊伍的隊尾正在整齊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從而始終給中外來賓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當時,由于通訊設備落后,沒有對講機、手機等設備,只好請部隊戰(zhàn)士背著重量達四五十斤的報發(fā)器,在游行隊尾隨時向指揮總站報告各路隊尾的行進速度和到達各地點的時間,使指揮總站及時掌握各路隊尾的情況,為最后的“補尾”提供可靠的依據(jù)。戰(zhàn)士們隨隊尾只能行進到南河沿南口,不進入天安門廣場。在行進中,他們要尋找事先畫好的速度標志,有時還要邊跑邊找,跑得氣喘噓噓,大汗淋漓,但他們毫無怨言。他們雖然為不能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而感到遺憾,但卻為自己付出的汗水和辛勞換得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游行隊伍整齊壯觀而倍感欣慰。
在歷年的國慶群眾游行中,走在最前面的都是工人隊伍。1984年的國慶35周年,卻打破了這一慣例,以農(nóng)業(yè)隊伍為先導,體現(xiàn)了中央關于改革從農(nóng)村開始的決策。
游行隊伍的序列向來是組織者考慮的重要內(nèi)容。這一順序的變化自然有它決策的幕后背景與過程。以改革的這種精神來安排隊伍,是不是把改革取得成果的農(nóng)業(yè)放在第一個?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反復地商量研究,到籌委會通過研究之后,最后向黨中央作了匯報。中央政治局的人都參加了,聽取了匯報,都認可,都覺得這個設想是對的。這樣就把農(nóng)民隊伍放在了第一個?;谕瑯拥某霭l(fā)點,在緊隨其后的工業(yè)隊伍中出現(xiàn)了深圳、蛇口特區(qū)方隊。為了使整個游行的熱烈氣氛在結束時達到高潮,少先隊也變成了全部游行的押軸戲。
當5臺紅色大拖拉機牽引著載有“聯(lián)產(chǎn)承包好”5個4米高大字的標語車和《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的模型彩車一同駛過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鄧小平向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介紹:“這是我們的農(nóng)民隊伍?!?/p>
西哈努克親王說:“中國的農(nóng)業(yè)搞得好,是因為閣下的領導和中國的政策好?!编囆∑叫χf:“標語上寫得清楚,是國家政策好?!?/p>
這次國慶群眾游行中,特區(qū)的彩車也是第一次出現(xiàn)。當時有深圳和蛇口特區(qū)的彩車,都是在當?shù)靥刂坪靡院笤倮奖本﹣淼摹I钲诓受嚿蠎覓熘皶r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當時在全國影響廣泛的口號。
要把分散在全市各區(qū)上千個單位幾十萬人的游行隊伍,在方向不同、距離不等、行進方式不同(乘坐火車、汽車、徒步)的情況下,于節(jié)日當天早晨用3個多小時的時間,在指定地點集合完畢并按照規(guī)定時間全部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一是要順利集合隊伍。規(guī)定集合地點、集合路線和集合時間。第二是得把握好行進速度。為此,規(guī)定了各種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所需要的具體時間,在節(jié)日前進行速度訓練。第三就是要安排好隊伍的疏散。于是,規(guī)定了隊伍疏散速度、疏散路線和疏散地點,以確保游行隊伍能有次序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并暢通無阻。
1984年,時值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在這次特別隆重的國慶游行活動時,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節(jié)日前國慶游行組織工作指揮部組織游行隊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了實地演習。通過演習發(fā)現(xiàn),游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實際時間比原定時間超過2分多鐘,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整個游行活動必須在兩小時內(nèi)結束的要求。
如何應急靈活調整?讓閱兵部隊減少時間不可能。如果讓群眾游行隊伍減少人數(shù),群眾熱情很高,并已經(jīng)訓練了很長時間,讓他們臨時撤下,誰都不愿意。但超過的2分多鐘時間必須要減下來。而此時時間緊迫,再過2天就到“十一”了。
在這緊急時刻,倪天祚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就是把群眾游行隊伍行進樂曲的節(jié)奏速度加快半拍。也就是說,把原規(guī)定的每分鐘行進116步調快到每分鐘行進120步。這樣,隊伍的行進速度略微加快,就把超過的2分多鐘時間找了回來。
節(jié)日當天,群眾游行的慶祝時間用了兩個小時。12點整,游行隊伍的隊尾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時,在天安門前觀禮臺上的中外來賓拍手叫好。有的來賓說:“幾十萬人的游行隊伍,按預定兩小時一分不差地通過天安門廣場,真是神了!就是機械化也不一定分秒不差,中國人、北京人真了不起,組織有方,科學性很強,給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有的外賓說:“我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雄壯、美麗的游行場面。印象終身難忘!”有的外賓說:“在世界上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偉大的場面。中華民族實在了不起!”有的美籍華人對這次國慶慶典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國慶游行壯國威,振民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偉大成就的檢閱,是人民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對過去的很好總結,也是對將來的很好誓師,是一次順應民意的慶典,也是對全體炎黃子孫的生動教育?!?/p>
1984年,在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所有的精心設計之外,出人意料的,還有一個卻是未經(jīng)游行指揮部批準的、小小的細節(jié)。
為了準備1984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國慶游行,參加游行的北大生物系1981級的學生們從當年5月份就開始訓練。臨近國慶時,大家都很激動,班上的許多同學都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9月30日晚上9時多,同學郭慶濱、李禹等在一起商議:光喊口號、揮舞花束,不能充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他們要制作一幅橫幅來表達心意。宿舍里后來聚集了20多名同學,連門都打不開了。寫什么標語呢?有人說“教育要改革”,有人說“改革要加速”……大家都覺得這些標語雖好,但只說出了人們一個方面的愿望,不能集中、充分地表達大家共同的愿望。大家想到了鄧小平同志,想到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大業(yè)以及小平同志的撥亂反正。于是,有人脫口而出:“就寫‘小平同志萬歲’”。但“萬歲”兩字立即就被否定了。顯然,這個說法一定程度上多少彌漫著個人崇拜的政治味道。
經(jīng)過反復琢磨,大學生們終于得出一致的結論:“鄧小平同志你好”。大家覺得,這句話最能親切地表達對鄧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達對黨中央的領導、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衷心擁護。再進一步仔細推敲時,大家又覺得這7個字顯得不夠親切。這時,有人提出寫“小平你好”。這一方案立即獲得大多數(shù)同學的認同,只是覺得把“你”換成“您”更完美些,于是一條讓大家都滿意的橫幅產(chǎn)生了。緊接著,李禹拿來自己的塑料床單做襯,“小平您好”幾個大字由常生執(zhí)筆,寫在了4張綠色大紙上,然后貼在了床單上。寫好后,大家小心翼翼地把橫標裹起來,外面繞以彩帶,頂端綴以紙花,橫標變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
10月1日4時多,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護衛(wèi)著這把“花束”進入了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群眾游行隊伍的“行列”。
游行隊伍走到金水橋邊時,郭慶濱、常生、于宏實等同學在行進中一下子突然展開這條“小平您好”的醒目橫幅。走過檢閱臺前時,引起陣陣歡呼聲。
大家感覺小平同志好像看到了,情緒更加激動,便將鮮花拋上了天空,一個經(jīng)典場面就這樣誕生了?!靶∑侥谩边@簡短的四個字,感情真摯,就像是對家人、對親朋的問候,真真實實地表達且濃縮了人民群眾對小平同志樸素、深厚之情。
橫幅一出現(xiàn),群眾就歡騰起來。足見它是當時最感人的畫面,它道出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
這個閃光的瞬間被《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及時捕捉住而拍攝下來,并于10月2日在《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登了出來。一瞬間,這幅畫面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外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頓時,這個經(jīng)典畫面?zhèn)鞅槿澜?,成為共和國歷史上一段珍貴的記憶。
在歷次國慶游行中,為了體現(xiàn)全國各條戰(zhàn)線的工作成就,在游行隊伍中常常安排各種各樣、異彩紛呈的大型模型彩車。
每部彩車的重量都有十幾噸。在行進時,彩車要跟隨群眾游行隊伍同步前進。由于車速很慢,行進途中很容易發(fā)生熄火現(xiàn)象。假如一時打不著火,彩車一停步,就會影響整個游行隊伍的行進速度和隊容的整齊。
為了避免彩車拋錨,每輛彩車都安排有約20名群眾藏在車內(nèi),遇到熄火時,他們就立即下地在模型內(nèi)推車。推車的同志看不到外面的熱鬧場面,外邊的人也看不到他們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推車時必須掌握好速度。如果推快了的話,車頭就會碰撞到車前的人,容易出事故;倘若推慢了,車前就會出現(xiàn)空檔,影響隊伍的美觀。
開國大典時,在二七機車廠的游行隊伍里,有24個人只能聽到毛主席的聲音,卻不能親眼目睹毛主席。原來,機車廠的工人們?yōu)榱嗽诖蟮渖险故竟と穗A級的火車頭精神,特制了一個火車頭模型。然后,又加班加點,把3臺汽車改成游行車,游行車上放著精心制作的火車頭模型。游行車周圍是用藍布圍住的,每臺車的藍布里面安排了8個人,三輛車共24人。一旦出現(xiàn)故障,這些人就推車前進。因此,車里的人就沒法見到毛主席了。
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游行的時候,這次游行隊伍中共有100多部模型彩車,推車人員約2000多人。推車人員藏在車內(nèi),工作很辛苦,空間不大,站時要彎著腰,坐時需懸著腿,而且車內(nèi)又悶又熱,很不好受,但這些同志為了祖國的榮譽,默默奉獻,甘當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