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麗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fā)展,而且還會影響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fā)展,能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切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更好地完成新課標提出的語文教學任務,達到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加強語言修養(yǎng),把握好自己的課堂語言。如何增強課堂語言的藝術性,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果呢?
特級教師于漪在總結自己教學語言經驗時說:“教學語言要做到優(yōu)美生動,除了知識素養(yǎng)、語言技巧之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真摯的感情。情動于中則溢于言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顯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豐富感情的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這兩方面是同時進行的,也就是說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會連同自己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傳遞給學生。但是,教材中相當一些篇目的內容同當今的現(xiàn)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而學生生活閱歷十分有限,認知能力、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又受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同時必須要深刻體會教材的思想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使之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來,才能使自己的情感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明自己對是非善惡的態(tài)度,使學生了解教師的愛憎。要想使這些作品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須借助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功力。
像諸葛亮的《出師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魯迅的《故鄉(xiāng)》這些作品無不滲透著作者真摯深厚的情感。教師在講解這些作品時,首先必須認真查閱資料,對所教內容融會貫通,再以滿含情感的語言凸顯教材或悲壯、或熱烈、或恬淡、或凄清的真實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而且又能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上的熏陶,這樣,就會有效消除學生和作品之間時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讓學生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迸發(fā)學習的激情。反之,教師只以平板的語言做客觀的介紹或空洞的說教,學生既得不到文學熏陶,也受不到有益的思想教育,更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產生興趣。
重復的辭句是文章的累贅,說理要精深,而語言不宜繁冗復沓。魯迅先生概括得非常精辟:“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為使課堂語言凝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學語言的凝練性,把握住課堂教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每一節(jié)課的重點,在備課活動中把學生的接受吸收能力放在首位,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教學語言,充分考慮詳略得當?shù)膯栴}。
教師應在課余下大工夫備課,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課上言簡意賅,有效引導,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這樣既能豐富他們的知識,調動他們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優(yōu)化教學效果,并讓學生終身受益。
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或敘事抒情或議論說理的,文字雖然簡練,但畢竟不同于繪畫、雕塑等,往往缺乏具體的形象,很難使學生理解或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以課本內容為依據,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恰當?shù)亓信e事例,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使之變?yōu)樽寣W生看得見、聽得到、聞得出、摸得著的東西,使學生接受起來感覺非常輕松容易。
冰心的《談生命》把人生分為4個季節(ji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抽象的人生哲理對于年齡不大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是較為困難的。所以筆者把人生比喻成一棵小樹:春天發(fā)芽生長,稚嫩純潔;夏天枝繁葉茂,熱烈奔放;秋天碩果累累,成熟穩(wěn)??;冬天百花凋零,香消玉殞。這樣形象的比喻就為學生打開了解文章意蘊、體會生命的通道。
幽默風趣的語言在語文課堂上非常重要。在聽課中,筆者也注意到一個問題:我校凡是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都具有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筆者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在歡樂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還可以加強教師的親和力,消除師生間的隔膜,拉近距離,從而顯示出教師的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應該是語言的駕馭者。平時的授課中,筆者力求語言幽默風趣。如在講朱自清的《春》時,有一位學生精力不夠集中,正沖著離他不遠的一位同學發(fā)笑,顯然沒有認真聽講。見此情形筆者笑著說到:“有一位同學已化身為朱自清筆下一朵盛開的桃花了,正在那兒笑春風呢?!币谎约瘸?,全班歡笑雀躍起來,這個學生聽出筆者的言外之意,當時就臉紅了,后來他在課堂上表現(xiàn)非常好。課堂教學中,幽默是教師高雅情致的流露,是教師豁達胸懷、樂觀態(tài)度、良好風貌的體現(xiàn),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智慧手段,更是教師課堂語言的魅力所在。課堂需要幽默風趣的語言,需要活躍的氣氛,需要適合學生學習的輕松環(huán)境。
語文教師的語言切忌平板單調,該快時不快,啰啰嗦嗦,拖泥帶水;該慢時不慢,語速極快,一股腦地甚至是不帶標點符號地全說出來,學生應接不暇,無暇思考,基本上一個音調講到底。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死氣沉沉,昏昏欲睡,毫無興趣,那就更無課堂效率而言了。
在教學中筆者同樣特別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變化,這不僅是一位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法寶。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中的4幅圖畫時,“春草圖”充滿希冀,語氣堅定;“春花圖”熱烈奔放,神采飛揚;“春風圖”溫柔可親,語言婉轉;“春雨圖”滋潤甘甜,語氣舒緩。根據課文中春天景物的變化,筆者的語言也隨之變化,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語言中,在語文這首優(yōu)美的歌中,享受春天帶來的美好的一切,進而體會生命的真諦。
課堂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講解課文、傳授知識、啟發(fā)思維、溝通情感的載體,沒有良好的課堂語言就沒有語文學科的魅力。而語文教師是語言、文學教育的工作者,是語言運用的典范。語言就是語文教師的生命,其課堂語言不但要力求規(guī)范清晰,準確嚴密,還要求表達形式的新穎多變。這些無疑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