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周大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使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廣大教師責無旁貸的職責。因此,教師應該營造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情景,觸發(fā)學生展現(xiàn)自我,尤其是作文教學更應該如此。
但是縱觀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還是陷入在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中,課堂教學沉悶,呆滯,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激活,無法順暢的寫作。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看到的多是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有的文不對題,語句生澀,有的是牛頭不對馬嘴。老師對這樣的作文當然是看不上眼,總要指責一番,給學生潑一盆冷水,學生就更加不愿學習作文了。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重要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寫非常重要,看一個學生的語文是否學好了,就看其中的一項指標——作文能不能寫好。如果一個學生只會讀書,或只會造句等基礎知識,而總不能把作文寫好,就不能算真正學好了語文。
為此,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其中活化作文教學的過程顯得很重要。所謂“活化”作文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參與生活,而不是總當“配角”。就是調(diào)動一切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產(chǎn)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學生只有感到心里有很多話想說,才會迫不及待地拿起筆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才可能順利。
教師應在作文前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戲。先玩后寫,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到作文材料,使作文不再是“無米之炊”。每個孩子都愛玩,教師要運用他們這一心理,精心設計一些游戲。如:貼鼻子游戲,擊鼓傳花猜謎語,或和學生一起演出小話劇,或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在這樣歡快的游戲中,學生的身心一直處在快樂中,思維得以活躍。再加上教師及時的點撥,學生都會積極參與,絲毫沒有感到寫作文的壓力。欣然命筆,下筆就能成文。
有一次我在上作文指導課的時候,用兩杯水為學生做雞蛋沉浮實驗。做實驗的時候,雞蛋在一杯水里就沉下去,而在另一杯水里卻能浮起來。學生都覺得驚奇,認為我是在變魔術(shù),連忙問這是什么原因。接著我就讓一個學生上講臺,看看兩杯水里有什么秘密。我拿一根筷子,叫學生沾一杯水,用舌頭嘗嘗,他說沒有味道。我叫他嘗另一杯水,他說是咸的。我說秘密就在這里,這一杯是鹽水。為什么雞蛋能在鹽水里不會沉下去呢?我就向?qū)W生講解其中的科學道理,又道:世界上有一個“死海”,含鹽量很高,如果人掉下去,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淹死。學生聽了都感到新鮮,既增長了知識,又獲得了作文的素材。接著我讓學生把老師做游戲的過程,和同學們在觀看實驗的各種表現(xiàn)寫出來,學生都高興地動筆寫起來。結(jié)果寫出來的作文都言之有物,描寫很細致,達到了本次作文的目標。教師要想使學生樂學作文,必須讓學生覺得作文課有趣味。因為讓學生運用了嘴巴、鼻子、舌頭 、耳朵等感覺,讓他們有了新的生活體驗。學生都能寫出好的作文來。
不要以為學生知識有限,其實只要教師啟發(fā)得當,學生就會插上想象的翅膀,他們的大腦就會產(chǎn)生一種魔力,寫出來的作文讓人刮目相看。
在二年級的時候,教師要重點教會學生看圖寫話,一般只要200多字就可以了??磮D作文最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時可以是一幅畫,有時可以是幾幅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既要讓學生看懂圖里的意思,還讓學生超越圖畫,想象圖以外的東西。有一次我為學生出示了四幅圖,題目是《小鳥找家》。為學生講述每幅圖表達的內(nèi)容。我說,現(xiàn)在開始比賽,看誰觀察得仔細,寫得故事完整。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是這樣寫的:
“一天小明抓了一只小鳥,他拿來了繩子,把小鳥的腿綁了起來。他來到公園,抓住手中的線,讓小鳥掙扎著,小明覺得很有意思。小明笑呀,跳呀,跑呀,非常開心,不一會兒,小明覺得沒意思了,就帶著小鳥回家。在路上,他看見一位民警叔叔,正在安慰一位正在哭的小女孩。小明上前問了問,才知道小女孩和她媽走散了。我愣在那兒。只聽到民警叔叔說:”我?guī)闳フ覌寢尠??!靶∨Ⅻc點頭……”
這個學生一口氣寫了300多字。由看到民警叔叔幫女孩找家,想到小鳥也應該回到媽媽的身邊。最后,小男孩就把小鳥放飛了。全文語言通順,敘述細致,故事完整。
有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示幾個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用上這些詞語編一個小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有一次我為學生出示了“狗、老虎、房子、我”這幾個詞語,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一段文從字順的小故事,你看一個學生寫得多好:
“我和母狗旺旺在林子中偶然撿到一只小老虎,我把它抱回家,由母狗旺旺喂奶。后來老虎被動物園的飼養(yǎng)員發(fā)現(xiàn),把它們一起帶了回去。兩周后,我去看它們,發(fā)現(xiàn)它們快要餓死了。原來一個動物專家為測試老虎到底有沒有感情,做了一個小實驗,決定不喂它食物,看它最后吃不吃母狗旺旺。結(jié)果老虎寧可餓死也不吃。我氣憤地要回它們,從此它們又快樂地生活在我家房子前的大森林里。”
這個小故事充滿了童真童趣。由此可見,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激活,他們的大腦就會產(chǎn)生一種魔力,寫出妙趣橫生,五光十色的故事。
每個教師都要善于抓住契機,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的情景。讓學生每次的作文都覺得有話可說。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即興作文,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即興作文就是直接把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去觀察思考,體驗感受,趁著興致,立刻作文。自然界的景色變化,陰晴雨雪,學生身邊的喜怒哀樂,都是“即興作文的好材料。有時趁著學生的大腦還在興奮,趁熱打鐵,馬上讓學生作文。特別是生活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要立即抓住不放。”即興作文“旨在改變學生作文時的精神狀態(tài),利用”火化“一閃,激發(fā)大腦皮質(zhì)的興奮點,使學生馬上進入寫作的境界。這也是”活化作文教學“的好方法。
如有個教師在離下課還有15分鐘時,突然教室里飛來了一只馬蜂。同學們可慌亂了,生怕被蜇著,都盯著馬蜂的飛行,有的學生還站起來,想去趕走馬蜂,教室里秩序大亂,沒辦法繼續(xù)講下去了。這位教師見狀,對學生說,只要不去惹馬蜂,一般不會蜇人。這位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馬蜂和同學們的表現(xiàn),再結(jié)合自己的害怕心理,立刻寫一篇兩三百字的作文,題目就叫《馬蜂來我們教室做客》。結(jié)果許多學生都寫得很好,這位教師看了以后很滿意。
總之,“活化作文教學”,就是要做到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在生活教育理論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緊密生活與作文的聯(lián)系,探索優(yōu)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作文,提高學生表達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學習寫作中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