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密 秦立建 宋 力周大偉
贛榆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東瀕黃海,西、北連接沂蒙山麓,南隔新沭河與連云港市區(qū)、東??h相望。全縣現有泵站1499座,泵站總流量329.44 m3/s,設計灌溉面積70.76萬畝,實際灌溉面積39.98萬畝,現有水泵1685臺,電機1580臺,總功率41946 kW,但大部分泵站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其中,完好運行泵站123座,帶病運行泵站912座,報廢泵站464座;單灌泵站1487座,單排泵站4座,灌排兩用站8座。調查發(fā)現,全縣1499座泵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贛榆縣小型泵站一般建于20世紀60~90年代,根據現有1499座泵站資料統(tǒng)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泵站有619座,八九十年代建設的泵站有796座,2000年至今建設的泵站有84座。這一時期泵站建設速度快,但相當一部分工程設計標準低,水工結構施工質量差,而且一部分泵站至今已運行40年以上,設備日益陳舊、老化,運行功能日漸衰減。
大多數泵站維護少,實際工作性能下降,灌排流量遠小于額定流量,泵站裝置效率比部頒標準低,水泵運行工況點常年偏離水泵的高效區(qū)。全縣小型泵站90%采用軸流泵,運行效率約為65%~70%,比水泵高效區(qū)低10%~15%。
由于建設年代久遠,設備陳舊老化,進出水池毀壞嚴重,引水渠道淤塞、送水渠不暢,水泵閥門漏水、泵管毀壞,運行管理及設備控制自動化水平低。
應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和布局,尋求適合當前經濟作物的灌溉方式,在既能夠滿足灌溉,又要滿足新農村建設防洪安全要求的基礎上,選用技術先進、節(jié)能高效的泵型,對泵站進行更新改造,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建設和運行成本,按照統(tǒng)籌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
改造過程中應優(yōu)選技術性能成熟、運行可靠、質量優(yōu)、價格廉、服務好的新型產品,同時要認真學習和借鑒控制方式先進、自動化水平高的小型泵站成功經驗,確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方案,不斷提高泵站自動化控制和管理水平。
深化泵站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加強泵站內部改革,實現定編定崗定員定責,優(yōu)化、精簡機構,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實,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泵站更新改造后,可通過發(fā)包、租賃等多種經營形式,對其使用權進行拍賣,產權一律收回歸水利部門所有,使用權歸發(fā)包、租賃人所有。根據流域范圍成立用水者協會,在鎮(zhèn)政府宏觀引導基礎上,由協會自我管理泵站和其他水利工程設施。協會由泵站受益區(qū)村組組成,人員4~5人,由政府監(jiān)管,村組自行推選參加者,并聘請財務監(jiān)管人員,按每村1人的標準推選。
推廣應用新技術,加強對泵站監(jiān)測設施、生產生活設施、通信調度設施等管理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采用信息網絡、數字化等新技術,提高泵站基礎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水平,逐步實現泵站信息監(jiān)控自動化、信息傳輸與處理網絡化、管理調度自動化。
基層用水者協會對內應管理好人、財、物,確保財物安全、設備齊全,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知識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正確處理各種突發(fā)事故,保證泵站安全運行。
統(tǒng)一制定二級水費收費標準,與農業(yè)水費同時征收,實行財務統(tǒng)一管理,分流域核算。做好年度核算、年度審計,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透明。
建立泵站運行檔案,出現小故障及時處理和維護,嚴格按規(guī)定操作。規(guī)范人、財、物的各種檔案資料,建立嚴格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嚴格考核辦法來約束管理人員。
進一步明確劃分政府、社會和受益者在泵站管理的事權和責任,貫徹責、權、利統(tǒng)一的原則,要抓好多種經營創(chuàng)收,利用自身地理優(yōu)勢和其他有利情況,促進經濟發(fā)展,壯大自身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