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呂榮潔
在資源與市場的壓力下突圍
■文/本刊記者 呂榮潔
陜京三線的建設剛剛結束,陜京四線又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天然氣需求急速攀升,逼迫輸氣管道非常規(guī)擴張。一條管道竣工之日,即是新的管道工程啟動之時。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對于我國天然氣管網(wǎng)的建設與運營,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全局的態(tài)度,正確處理好短期需要與長遠需求的關系。
盡管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正在進入黃金發(fā)展階段(總長達到約4.4萬公里),不過,相比與我國國土面積相當?shù)拿绹⒍砹_斯,這個數(shù)字就微不足道了。
美國州際和州內總共49萬公里的天然氣管網(wǎng)是一個集輸配一體化的系統(tǒng),可以為48個州的幾乎任何地區(qū)輸送天然氣或從其輸出天然氣。歐洲也為許多國家提高了管網(wǎng)聯(lián)絡,一個共同特點是多氣源供氣,提高供氣的可靠性和靈活性。
從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已進入管道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期,在管道快速發(fā)展時期天然氣管網(wǎng)建設應適度超前,特別是要加強聯(lián)絡線建設,擴大其聯(lián)通程度。
但是目前,我國沒有對天然氣長輸管道的壓力等級進行明確的劃分,這樣不利于天然氣管網(wǎng)互連互通。“壓力等級的制定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我國主干管網(wǎng)將在今后10~20年期間形成,管道壓力等級劃分應考慮這一時期冶金工業(yè)和制管行業(yè)制管工藝水平;二是各級壓力管道的可靠性、相互匹配及其對整個系統(tǒng)可靠性的影響。”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高級工程師田瑛說。
我國天然氣資源與市場的矛盾,更多體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成管道的運營或改造中。
以陜京二線為例,考慮到北京天然氣需求每年20%以上的增幅,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趕在2009年11月冬季來臨前,斥資20億元完成了陜京二線增輸改造,在榆林壓氣站的基礎上,沿線新增興縣、陽曲、石家莊三座壓氣站,新增11臺壓縮機組。
增輸后的陜京二線,管輸能力從120億立方米提升到170億立方米,大大提高了向北京安全平穩(wěn)供氣的保障系數(shù)。那么,其他運力“吃緊”的管道是否也可以效仿呢?
據(jù)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吳長春介紹,增設壓氣站是提高管道輸氣能力的一種常用方式,但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采用。輸氣成本與輸氣量是非線性的關系,管線輸氣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分攤到每立方米天然氣上的輸氣成本就增加得特別快。雖然技術上可以通過增加壓氣站數(shù)目持續(xù)提高一條管道的輸氣能力,但當超過一定限度時,該管道的經(jīng)濟性就會大大降低。從經(jīng)濟性考慮,目前陜京一線、陜京二線不宜再增建壓氣站。
由于新增的壓氣站是在管線運行情況下建設的,需要與其上、下游的干線管道進行帶壓接頭,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安全問題。
此外,對管道增設壓氣站后的運行能耗要有思想準備。由于管道輸氣的能耗不是與輸量成正比的,隨著管道輸氣量增大,輸送單位立方米天然氣的能耗會顯著增加,“這是必然規(guī)律、正常現(xiàn)象。”吳長春說。
每當冬季用氣高峰,天然氣就會“入不敷出”,儲氣庫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救命稻草”。然而,目前我國儲氣庫的建設固然還很不足,運營起來也常常處于“超采”狀態(tài),很有可能破壞儲氣庫。
儲氣庫與油庫不同,要在較深的地下,找到一個完全封閉的構造體,在地面用泵送的辦法把天然氣注入到這個構造中儲存起來。“中國形成地下儲氣庫的地質條件比較差?!痹跅罱t眼里,儲氣庫是一種稀缺的礦產資源。它的建設與保護都很重要。
陜京管道周邊的大港儲氣庫群是補給北京天然氣的重要氣源地。
據(jù)中國石油北京油氣調控中心調度一處副處長范莉介紹,進入2010年11月初,全國天然氣用量就不斷增長。11月15日,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大港儲氣庫群從地下采氣近570萬立方米,第二天又采氣800萬立方米,以保證京津地區(qū)居民用氣。
這讓范莉回憶起2009年冬天的形勢。當時,取暖季節(jié)剛過2/3,到了2010年1月7日,大港儲氣庫就累計采氣8.95億立方米,超采了2.4億立方米。高強度的采氣已使大港儲氣庫采氣能力加速遞減,最大采氣能力從每日2800萬立方米下降到不足2000萬立方米。
“超采太厲害,會損害地下儲氣層的結構。”吳長春說。大港儲氣庫屬于枯竭氣田型儲氣庫。如果超采導致地下儲氣層壓力低于允許最低儲氣壓力,儲氣庫的儲氣和采氣能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