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85 西尼羅病毒新基因型在北美的演變//Allison R.McMullen,Fiona J.May,Li Li等
1999-2005年間對北美西尼羅病毒(MNV)分離株的研究表明此病毒在北美已達到遺傳穩(wěn)態(tài)。然而,在2002-2009年分離自德克薩斯州哈里斯縣的MNV病毒株的基因序列顯示并非如此。自2005年在得克薩斯州已經(jīng)鑒定了三種新的基因群。美國西南部的基因型(SW/WN03)從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墨西哥北部地區(qū)擴散到了加利福尼亞、伊利諾斯、新墨西哥、紐約、北達科他和得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意味著西尼羅病毒在持續(xù)演變。因此,正如SW/WN03基因型所顯示的一樣,西尼羅病毒將在北美繼續(xù)演變,所以持續(xù)進行病毒監(jiān)測非常重要。
P794 在瑞典,蚊子經(jīng)期傳播土拉弗朗西斯菌 B型//Jan O.Lundstr?m,Ann-Christin Andersson,Stina B?ckman 等
在瑞典,由土拉弗朗西斯菌B型(Francisella tularensis holarctica)所致野兔熱的人間病例被認為是由蚊蟲傳播,但蚊蟲如何感染和傳播細菌尚不清楚。為了確定細菌如何傳播,在兔熱病流行地區(qū)收集蚊子幼蟲,帶到實驗室,用采集地的池塘水飼養(yǎng)至成蟲。實時PCR檢測顯示,在48組蚊子中有14組檢出土拉弗朗西斯菌lpnA基因序列,9種蚊子中有6種檢出lpnA序列。進一步分析表明土拉弗朗西斯菌B型特定的 30-bp缺失區(qū)序列(FtM19inDel)存在于飼養(yǎng)容器的水中,也存在于已知能叮人吸血的三種蚊蟲(叮刺伊蚊 Aedes sticticus、刺擾伊蚊 Ae.vexans、刺螯伊蚊 Ae.punctor)中。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兔熱病爆發(fā)期間,傳播土拉弗朗西斯菌B型的蚊蟲在幼蟲期就已經(jīng)感染了細菌。
P829 光輪花蜱(Amblyomma aureolatum)實驗室感染立氏立克次體的研究//Marcelo B.Labruna,Maria Ogrzewalska,Jo?o F.Soares等
我們開展了落基山斑點熱(RMSF)病原體即立氏立克次體感染光輪花蜱(Amblyomma aureolatum)的實驗研究。在巴西,這些蜱是落基山斑疹熱的傳播媒介。這些蜱經(jīng)4代的實驗室傳代,通過經(jīng)期傳遞和垂直(經(jīng)卵)傳遞兩種方式能100%有效地保存立氏立克次體。然而,立氏立克次體感染會導致雌蜱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的降低。因此,雖然光輪花蜱對立氏立克次體高度易感,但巴西落基山斑點熱流行區(qū)光輪花蜱的實際感染率卻很低(<1%),這可能是立克次體在蜱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毒性作用所致。由于每一世代后感染蜱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因此光輪花蜱僅通過垂直傳播在多個連續(xù)世代后仍維持立氏立克次體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P835 泰國豬鏈球菌2型的基因型和人類感染的臨床特征//Anusak Kerdsin,Surang Dejsirilert,Parichart Puangpatra等
為了研究人感染豬鏈球菌2型的臨床特征與其分離株基因型的相關性,2006-2008年間我們在泰國進行了回顧性研究。165例患者血培養(yǎng)、腦脊液培養(yǎng),或二者培養(yǎng)均為豬鏈球菌2型陽性,其分離株的多位點序列分型(ST s)主要為ST1型(62.4%)和ST104型(25.5%),后者為泰國特有的型別。對158例患者臨床特征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疾病為散發(fā);成年人的病死率為9.5%,主要分布在泰國北部;發(fā)病高峰在雨季。疾病可分為腦膜炎型(58.9%)和非腦膜炎型(41.1%),其中包括敗血癥型35.4%和其他類型5.7%。雖然ST1型菌株與腦膜炎型有明顯相關性(P<0.0001),ST104型菌株與非腦膜炎型也有明顯相關性(P<0.0001),但ST1與ST104型菌株均能引起敗血癥,而通常僅ST1型菌株能引起腦膜炎。
P848 綿羊不典型癢病的經(jīng)口傳播試驗//Marion M.Simmons,S.Jo Moore,Timm Konold等
為探討綿羊經(jīng)口傳播不典型癢病的可能性并確定其外周組織的傳染性,我們用新生小羊進行實驗,給其喂飼不典型癢病動物的腦組織,于12或24個月時處死。特異性朊蛋白篩查試驗結(jié)果顯示僅2只小羊腦組織為陽性,但外周組織為陰性;其余小羊均為陰性。而采用小鼠動物實驗檢測所有動物的腦、回腸末端及脾臟,卻從篩查試驗陰性的組織中獲得了陽性結(jié)果。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不典型癢病能經(jīng)口傳播,并且自然感染及通過喂養(yǎng)動物飼料引起的醫(yī)源性傳播也是可能的。采用當前監(jiān)測方法檢測不典型癢病的組織傳染性為陰性,說明診斷的敏感性不夠,而潛在的有傳染性的物質(zhì)還可能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P873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美洲花蜱傳播立氏立克次體//Edward B.Breitschwerdt,Barbara C.Hegarty,Ricardo G.Maggi等
在北美,只有間接證據(jù)或旁證來支持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或lone star ticks)傳播立氏立克次體。這項研究提供的分子生物學證據(jù)表明美洲花蜱能作為人類落基山斑點熱的傳播媒介,雖然傳播的可能性似乎較小。
P876 吉爾吉斯斯坦蜱傳腦炎的調(diào)查//Benjamin J.Briggs,Barry Atkinson,Donna M.Czechowski等
在歐洲和亞洲,蜱傳腦炎病毒(TBEV)是一種新發(fā)的病原體。我們在吉爾吉斯斯坦調(diào)查來自不同地理分布的小型哺乳動物及蜱類,分析它們感染TBEV的情況。同過去報道相比,我們發(fā)現(xiàn) TBEV傳播范圍擴大到更南方以及更高海拔的地區(qū)。
P880 在美國科羅拉多洲,寨卡病毒(Zika Virus)可能并非蟲媒傳播//Brian D.Foy,Kevin C.Kobylinski,Joy L.Chilson Foy等
臨床和血清學證據(jù)表明,2008年2名美國科學家在塞內(nèi)加爾工作時感染了寨卡病毒。其中一名科學家,在回家后將這種蟲媒病毒傳染給他的妻子。提示了此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并很可能通過性接觸感染。P883 在塞內(nèi)加爾農(nóng)村蜱傳回歸熱包柔氏螺旋體檢測//Philippe Parola,Georges Diatta,Cristina Socolovschi等
在非洲,對蜱傳回歸熱病例進行螺旋體檢測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我們用實時PCR檢測包柔氏螺旋體16S rRNA基因,發(fā)現(xiàn)206例來自塞內(nèi)加爾農(nóng)村發(fā)熱患者的樣本中有27例(13%)為陽性,而在診所進行厚血涂片檢測只有4例(2%)陽性。
P907 印度孟加拉邦尼帕病毒的基因組特征//Vidya A.Arankalle,Bhaswati T.Bandyopadhyay,Ashwini Y.Ramdasi等
在印度孟加拉邦的一個家庭內(nèi)暴發(fā)了尼帕病毒人間傳播,引起5人死亡。由肺組織擴增的尼帕病毒(18,252nt)全基因組序列顯示 99.2%nt和99.8%aa與孟加拉國2004年的分離株一致,表明該病毒與其具有同源性。
P910 法國東南部的基孔肯雅病毒//Marc Grandadam,Valérie Caro,Sébastien Plumet等
2010年9月,法國東南部發(fā)生了基孔肯雅病毒在本地的傳播,當?shù)卮嬖诎准y伊蚊媒介。對輸入性和本地的病毒基因組的序列分析表明,這種在歐洲新發(fā)并傳播的病毒具有新的特征。